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文学的现代含义

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文学的现代含义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古代,文学这个词语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都和语言性作品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这种涵盖了全部的广义层面上的文学含义,和现代西方语言学以及符号学当中的“语言性符号”这一个词汇含义大致相同。这一现代含义是现代西方狭义文学观念和中国古代狭义文学观念在现代社会交汇之后得到的产物。以此为基础,得到的文学的现代含义是:文学是一种语言性艺术,是在对富有文采的语言加以应用的基础上,去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文学的现代含义

依据现存的文献资料,“文学”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孔子的《论语》当中,被划归到孔门四科当中。到后来的《魏书·郑义传》这样说道:“而羲第六,文学为优。”在这里可以看到,文学这一个词汇在中国出现,初始就凸显了“文采”含义。依据这个观点,凡是富有文采的和彰显自身渊博学识的作品,都可以被称之为文学。

魏晋时代,文学就形成了一种比较狭窄的含义:文学指的是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南北朝时期,具体一点来说是在公元5世纪初期,南朝宋文帝构建“四学”,其中包含的是“儒学”“玄学”“史学”以及“文学”,这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文学”自此从广义文学大家庭当中分离出去,并将非文学形态甩开而独立发展,将自身的特殊性确定了下来。这种特殊性大致上和今天的“语言艺术”含义是一样的,虽然当时没有使用到“艺术”这样的字眼。

在我国古代,文学这个词语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都和语言性作品之间有着密切关系。(www.xing528.com)

自两汉时期开始,文学领域当中“有文采的语言作品”和“博学”双重含义就开始被分解开来。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魏晋六朝时,人们也提出了“文”和“学”之间的差别。进入唐代,“文”和“学”之间的界限变得不是十分明显,“文以载道”或者“文以明道”的思想开始传播。广义层面上的文学观也因此具现化,韩愈倡导的文学,传播的是“道”抑或是“古道”:“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他反对过去那种一味重视“言辞”(大致上相当于今天的“文采”)的时风流弊,强调文学所传达的,实际上是儒家的“古道”。“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假如说“学”(学术)的目的是为了将儒家之道表达出来的话,那么与之相同的,“文”(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传达“理”——儒家之道的具体化形态。“文”和“学”就是在“道”这个基准点之上融为一体的。柳宗元更是直接强调“文以明道”:“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娘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他反思自己年轻时片面地将文辞以及文采放置在较为重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认识到了“文以明道”才是文学写作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他指出:“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他坚持认为如果沉溺于“文采”就会阻碍人通向“尧舜之道”。这样,从唐代起,文学中“言辞”及“文采”受到抑制,而“明道”成为最高目标,这就为消除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分野铺平了“道”。正是由于“道”的主宰作用,“文”与“学”在“道”的基点上重新消除了差异,“文章”与“博学”两义再度统合。从唐代起到清代,这种学术意义上的文学概念一直被沿用。清末民初学者章炳麟的观点,可以说代表了这种广义的文学观的一种极致。他坚持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在这里不单单是较为明确地将文章和学术含义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而是将其无限地放大到了凡“著于竹帛”的所有文字形态上。但凡是用语言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可以叫文学,其中基本上包含了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语言性符号:口头语言、文字以及衍生出来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文学既可以指富有情感的语言性作品,也就是今天的文学;也可以指传递讯息的日常言谈、记载事物的史书、说理论事的学术著作等,并不是今天狭义上的文学。这种涵盖了全部的广义层面上的文学含义,和现代西方语言学以及符号学当中的“语言性符号”这一个词汇含义大致相同。因此,文学在广义层面泛指的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语言性符号,其中包含今天的文学和非文学。

自从进入晚清之后,西方学术分类机制进入我国,在我国范围之内逐渐形成了现代文学术语:文学是一种语言性艺术。这一现代含义是现代西方狭义文学观念和中国古代狭义文学观念在现代社会交汇之后得到的产物。也可以这么说,西方文学观念为文学提供了现代学术分类机制,但是中国古代狭义文学观念为其设置出来了传统依据。在西方“美的艺术”这种观念传入中国之后,中国魏晋时期以来的缘情性文学观念就逐渐被激活了,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来一种崭新的现代性文学观念。这个汇合点是在两个层面上:第一,西方的“美的艺术”当中的形式美内含和中国“文采”之间的适应性比较强;第二,西方“美的艺术”当中,表情性内含和中国缘情性内含之间是相通的。所以,假如仅仅看到西方的影响,将中国古代自身的狭义文学观念忽视掉的话,那么想要对现代文学的含义以及由来形成明确的了解,则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以此为基础,得到的文学的现代含义是:文学是一种语言性艺术,是在对富有文采的语言加以应用的基础上,去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