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与社会情感课题:更好造就自我与他人

教师与社会情感课题:更好造就自我与他人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校长以新颖的视角解读了教师发展的重点——自我丰满,即教师的第一专业,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教师的职业生涯将与它们常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成为“职业的我”以后,就要朝着“专业的我”出发了。如果说,教育的狭义目的是成就一群更好的别人(学生),那么教育的最好途径,就是造就一个更好的自己(教师)。在造就优秀自我的路上,我们要时刻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想成为优秀的教师,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师与社会情感课题:更好造就自我与他人

“丁校长,我上《班主任》杂志的封面了……”正在办公桌前整理文件的我,抬头就望见了孙秀林老师那张洋溢着笑容的脸,宛若一朵灿烂的太阳花。我能感受得到,她的喜悦是从内心漾出来的,融合了任教以来的所有经历,有兴奋,有激动,也有感动。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我是孙秀林老师成长历程的见证者之一。看到她干练、美丽的形象照出现在《班主任》杂志的封面上,我百感交集。随即,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有她刚刚毕业来校时的样子,也有她在我办公室里因遇到挫败失声痛哭的情景,以及今天成为优秀教师的她展现出的愈发成熟的风姿……

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自古以来就被时代与社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承载着人们深切的期望。有人将老师誉为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有人称赞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熬干心血,浇灌花朵;还有人将教师比作无私奉献的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面对这些赞美和敬仰,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自豪的。

然而,教师毕竟是一个强调专业技能的职业,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2018年3月13日,我校(北京四中璞瑅学校)邀请了北京四中房山分校的黄春校长为老师们进行了一场名为《从哪里开始教书》的专题讲座。这场讲座触动了所有教师的心扉。黄校长以新颖的视角解读了教师发展的重点——自我丰满,即教师的第一专业,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黄春校长在《从哪里开始教书》专题讲座中,系统地提出并分析了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原生的我、职业的我、专业的我和优秀的我。以下,是对此部分讲座内容的详细摘录:

从我们考取教师资格,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完成了向“职业的我”的转变。

职业是岗位中“看得见”的行动,它包括备课、上课、家庭作业、考试等常态化的活动。教师的职业生涯将与它们常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如果我们只将自己的视野聚焦于这些具象化的活动,很容易失去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新鲜感,产生倦怠心理,也就失去了向专业教师发展的可能性。

成为“职业的我”以后,就要朝着“专业的我”出发了。

那么,“专业的我”又该是怎样的呢?专业,发生于职业的行动之前,内隐于教师的思维与理念之中。教师的专业体现在:让所有的学习、准备与行动,都基于对学科本质的全面且深刻的理解。专业的教师要以《国家课程标准》为纲领,了解学科的本质、价值、内容、要求与方法等,具体实施过程中,读懂教材、理解学校、认识自我,对培养目标、层级、载体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根据课程纲领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行为。

每一个专业的教师,都渴望着向更优秀的自己迈进。优秀是人群中“闻得到”的香气。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每个人的任何一种行为表现,都是其一生中全部修为的总和。为师之范,更是对优秀的教师提出了方方面面的要求,如读书、行走、学问、说话、写字、生活与样子。优秀教师的理想形象,不再是我们以往刻板认知中甘于奉献的春蚕、园丁、红烛,而是以一个更加鲜活、灵动的生命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带给学生更加多彩和立体的生命体验。

在听黄校长的讲座时,我就为其观点感到震撼和折服,而今再看到登上《班主任》杂志封面的孙秀林老师,回想起她一路走来的职业经历,内心更是悸动不已,深感她就是那场讲座的一个真人版本的诠释。

孙秀林老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毕业后来到北京四中璞瑅学校,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完成了从“原生的我”到“职业的我”的转变。踏上职业之路后,孙秀林老师开始在专业之路前行,但这条路并不是平坦的,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难题,其中有一些问题是用过去的经验无法解决的。在面对职业瓶颈的时候,孙秀林老师向我提出,她想辞职去考研。至今,我仍然记得,当时与她的对话:

“秀林,如果你去考研了,毕业后打算做什么?”

“我还是想当老师,我喜欢当老师。”

“你觉得,当年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有多少可以完全运用到工作中?”

“……好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吧!”

“要提升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就是最好的磨砺场。”

那次谈话后,秀林放弃了用考研突破工作瓶颈的念头,但深入学习的动力却比过去更强了。她学习东西很快,思维既清晰又活跃,短短三四年的时间,我目睹着她从一个稚嫩的教师,借助工作中的大事小事磨砺自己,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和心得体会,逐渐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精干,缩短从“专业的我”到“优秀的我”之间的距离。

看着卓有成就的秀林,我再次想起黄春校长所言:教学的全过程,就是“以人育人”的全过程。它起始于教师从“职业的我”向“专业的我”的飞跃,起始于从“原生的我”向“优秀的我”的后天修为。每个人教书,都是从自我开始的;每一段教学过程,都是教师自我成长过程的直接表现;任何一个行为的水准,都不可能超过教师自我对于学科、教育以及生命的认知高度;所有的教学结果,都早早地写在了教学才刚刚开始的时候。(www.xing528.com)

如果说,教育的狭义目的是成就一群更好的别人(学生),那么教育的最好途径,就是造就一个更好的自己(教师)。就如我们前面所言,教师的人格、修养就是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种示范,当我们朝着“优秀的我”迈进的时候,我们带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背后注视自己、追随自己的一群学生。

教师要成为职业的我、专业的我、优秀的我,需要拥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旧我的决心和勇气,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孜孜不倦地提升自我,更新观念,转变僵化的思维方式,借鉴更新、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增加知识储备,努力让自己从一杯水变成一桶水、一池水。在造就优秀自我的路上,我们要时刻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洞察问题的本质,不盲目地追随潮流,也不走形式化搞花架子,切实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想成为优秀的教师,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我们能够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带给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正向的引导和激励,便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成就更多的学生。

下面这番话,是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的切身体会和感悟,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因为热爱教育事业,我想要努力变得更好;当我变得更好以后,才能拿出更多的热情与力量,奉献并成就那些信任我、追随我的学生;当我的付出成就了一个个的你时,我也就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课后思考

课题1:

A是一位六年级女生,两年前父母离异,无人管教孩子。进入六年级后,A开始出现晚上很晚回家、不洗漱、无节制吃东西、不写作业、任意花钱等情况。母亲想管,孩子反应偏激,且出现过打骂家长的现象,后来父母一并不管了。

本学期开学后,出现不听班主任老师的话,沟通无效的现象。为了保证孩子不出现偏激行为,班主任目前采取的是冷处理的办法,没有强制学生写作业等行为。

如果你是班主任,你是否会通过自身的一些行为和经历,“撼动”孩子做出改变?具体会怎样做?

课题2:

G是某校六年级学生,一天美术课上,他与同学发生争吵,声音非常大,班长急忙向班主任老师反映情况。班主任前来制止,并提出批评,认为他当着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面,依然不管不顾地大喊,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

G同学心里不服,认为老师只批评他,没有批评其他同学,故而把自己的水杯砸了,又冲着同学用更大的声音喊叫。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正常上课,班主任让两名当事同学到办公室解决问题。G大声叫喊,说不想解决问题,并在办公室拉窗帘,用头撞玻璃。

班主任老师担心出现安全问题,通知家长来学校。G同学愤怒不已,冲出办公室,进入班级登上了书架,把班级的整理箱和整理箱的东西摔倒在地上,情绪严重失控。据了解,这位同学平日里非常自我,容易冲动,在家里特别害怕家长,在学校里自由散漫,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面对状况百出、情绪不稳的G同学,你会试图从哪些方面走进孩子的心?

课题3:

五年级(3)班的小强原本是一个中等生,平时老实、踏实,不太起眼。可最近他却成了班里的“人气王”,哪个同学游戏搞不定,都来找他帮忙,大家背地里都管他叫“游戏王”。为此,小强沾沾自喜,每天花在打游戏上的时间更多了。久而久之,小强课上经常因睡眠不足打瞌睡,成绩严重下降。班主任老师找小强沟通,没想到,他却振振有词地说:“平常父母说来说去都是‘好好学习,要争气’的话,一点都没意思,只有游戏才能让我快乐。”

如果你遇到了小强这样的学生,你会怎么引导他正确看待和处理游戏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