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与社会情感课题的学习与实践:呈现教育现实

教师与社会情感课题的学习与实践:呈现教育现实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她把整个事件的经过,以及引导孩子的全过程,写成了下面这篇极具故事性的文章——《出发:撕碎缺点,重新起航》,我觉得非常有教育启迪意义,值得与大家分享:拿到分班表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人生中接手的第二个班级终于来了。而这些“标签”也被他们有样学样地贴在了自己同学身上,影响了他们对别人的客观评价。很快,黑板上多了这样一段话:“今日记事作业:请在纸条上写出自己身上的缺点,至少3条,上不封顶。”

教师与社会情感课题的学习与实践:呈现教育现实

“你这孩子太懒散了,一点自律性都没有!”

“写点儿作业总是磨磨蹭蹭,这毛病就是改不了!”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别总丢三落四的!”

“……”

这样的话,我相信你一定听到过。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发现孩子存在某些行为问题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用这些话数落孩子。他们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孩子改掉不良习惯,但反复强调与责骂,真的有用吗?事实告诉我们,这种做法非但改变不了孩子的任何问题,还可能会强化对孩子的负面暗示——“你就是这样的人”!

身心皆处于成长中的孩子,内心是非常敏感的,也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如果总是强化一些负面的字眼,孩子就很容易朝那个方向走;如果能在遇到问题时,换一种表达方式,形成正向的暗示,反而更利于孩子做出积极的改变。

实际上,这也是积极养育中强调的一个要点。我记得很清楚,孙秀林老师在参加完积极养育的课程培训后,就把这个正向暗示的方法用到了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此,她把整个事件的经过,以及引导孩子的全过程,写成了下面这篇极具故事性的文章——《出发:撕碎缺点,重新起航》,我觉得非常有教育启迪意义,值得与大家分享:

拿到分班表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人生中接手的第二个班级终于来了。其他两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在拿到分班表后,陆陆续续地找到这些学生原班主任、任课老师了解情况,还标注出了好几个“特殊”的孩子,准备在开学后重点关注。而我却迟迟没有开始行动。

我知道,接手新班级,尤其是一个重组班级,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对接下来的班级建设来说究竟有多么重要。但我心中始终有一份担忧:新班级意味着新的开始,如果我去了解学生的情况,甚至把那些所谓的“差生”摸清楚,岂不是在还未和学生真正相处的情况下,就已经在自己心中贴好“标签”,对学生“盖棺定论”?这样做,又何谈重新出发呢?

思来想去,我没去找其他老师了解情况,决定由自己亲身接触,慢慢观察,形成对这些孩子最客观、最真实的印象

开学第一课,我随机叫了一名同学回答问题。这是个胖胖的男孩儿,看来是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个子蹿得老高,我都需要仰着头看他。不过他的表现可没有体格这么威武、有气势,嘴巴就像打了结儿一样,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一句全活儿话。他的脸涨得通红,尴尬地站在座位前。

“嘻嘻嘻……”教室里传来一阵窃笑。

“老师!”这时,一声高叫打破了僵局,“这是原来我们班的小Z,他以前就不认真听讲,老被老师批评。他肯定不会,您还是饶了他吧!”

这下,原本的窃笑变成了哄堂大笑,教室里喧闹起来。再看站起来的Z同学,原本涨得通红的脸变得更红了。随后,他仿佛像泄了口气,挠挠后脑勺,也笑了。

等到教室里的喧闹渐渐消去,我开口了。“Z同学,请坐!下次认真听讲,我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出来。”

而Z同学睁大了眼睛,他似乎没有料到,在闹了这么一出后,我居然没有任何批评他的意思。

我转向其他同学,微笑着说:“同学们,其实在分完班后,我有一件顶顶顶要紧的事情没有做,几乎算得上是违反学校规定了。但我却一点儿都没有后悔,自己没选择做这件事。”

我这一段绕来绕去、故弄玄虚的话使同学们的眉间拧起了小疙瘩。他们纷纷露出困惑的表情,眼神中的含义显而易见:孙老师,您在搞什么玄虚?

哈哈,上钩啦!我揭晓了答案:“这件事就是,找你们之前的老师了解你们的情况,比如学习成绩、纪律之类的。”

显然,学生们也不太理解为什么我不去提前了解一下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老师,你为什么不去了解呀?”

“老师,您不好奇我们是什么样的吗?”

“孙老师,那其他班老师都去问了吗?”

……

“对呀,另外两个班的班主任都去询问了,我没去。”这群小孩儿一点都不会遮掩自己的情绪,一听我这么说,顿时面露失望的神色。

“至于为什么我不去,我也有自己的打算。”我顿了顿,接着说,“新班级就意味着新的开始,不管你们在之前的班级什么样,我都希望你们能以一个崭新的面目,一个更好的自己展示在其他人面前。我不希望提前去从别人口中了解那个过去的你们,而是希望通过你们的言行、表现,通过和你们的交流、交往,一点一点地认识你们。”(www.xing528.com)

“所以刚刚有同学说小Z以前是什么样的,我全不在意,也不希望其他同学传递给我这样的‘重要情报’。”最后四个字我加了重音,缓慢说出,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所以说呀,Z同学只是有一次刚好没听见,答不出来,可不是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哦!”

我将视线转向Z同学。嚯!他那双不大的眼睛里射出的光芒简直要灼痛我的皮肤,这个孩子居然这么容易被打动呀?我简直开心坏了。接下来的课程里,他一直专心致志地听讲,好几次举起手,想要回答问题,我也满足了他的表现欲,给了他两次答题的机会。他果然顺利地回答了问题。

我很高兴看到他的转变,可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让我意识到,五年的时间里,他们身上已经被贴上了沉重的“标签”,被过去的自己束缚了成长的脚步。而这些“标签”也被他们有样学样地贴在了自己同学身上,影响了他们对别人的客观评价。

这一堂课上,我点燃了Z同学心中的小火苗。可怎样让这火苗蔓延到其他同学心中,让他们也能够摆脱过去的自己,勇敢地继续前进呢?一个好点子在头脑中冒出来,有了,就这么办!

很快,黑板上多了这样一段话:“今日记事作业:请在纸条上写出自己身上的缺点,至少3条,上不封顶。”这项令人意想不到的作业令同学们议论纷纷,但我却守口如瓶,丝毫没有透露布置这项作业的意图。

第二天,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缺点清单”来到学校,眼巴巴地等待我的下一步安排。

那我就来满足你们的好奇心吧!“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在纸条上写下了自己的缺点吧,你们都写了多少条?”

“三条!”

“四条!”

“六条!”

“我写了十条!”

“天啊!你们对自己也太狠了吧?居然写了这么多!”我做出一副吃惊状,接着说,“那这些缺点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你怎么知道自己有这些缺点?”

一个男生回答说:“我妈老说我做事冒冒失失的,一点儿都不稳当,那我一定是个马虎的人了呗!我就把马虎写上去了。”

又一个男生接上他的话,说:“没错没错!我也是这样的,而且以前老师也这么说。”

一个女孩倒是有不同的想法,把她叫起来分享。她的眼睛都不敢与同学们对视,低声说:“我是从自己平时的表现得出的答案,我不太爱说话,应该是比较内向吧!”

……

虽然大家所写的缺点和理由都不尽相同,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些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过于严苛。也并不客观。很多同学都是听到别人给自己的评价,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背负上了沉重的负担。如果不能真实地认识自己,认识缺点,怎么能更好地进步呢?

一番交流后,我说:“虽然大家说出了不少自己的缺点,看似有理有据,但我觉得,其中有99%的缺点都不真实。虽然你们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或是行为,但绝不证明你们就是这样的人。我希望你们也能认识到这一点,这样你们才能在‘凝晶班’这个新的班级中有新的成长。”

我示意同学们调转座位,同桌相对而坐。“接下来我们做这样一件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纸条上所写的缺点,使用这样的句式,大声地向自己的同桌宣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话:我不是的人。

同学们看到这句话,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教室里一片静寂。过了好一会儿,才响起低微的话语声。这声音好像一声发令枪,带动了其他同学。但他们的声音实在太低了,几乎让人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还有些同学尴尬得不得了,说一句,笑一声。

我见他们始终放不开,决定亲自上阵示范。“同学们,你们的声音太小啦!要像我这样。”我放大音量,语气坚定地说:“我不是马虎的人!我不是软弱的人!”

同学们受到我的影响,渐渐放大了音量。同桌之间甚至隐隐地较上劲来,试图用音量盖过对方。过了一会儿,教室又渐渐沉寂下来。我知道,大家已经交流完了。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这样一个活动。请大家把手中的纸条撕碎,撕得越碎越好,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和缺点告别!”同学们听到这话,立刻兴奋起来,摩拳擦掌,把手上的纸条撕得粉碎。没有任何人起头,所有同学都把攥在手中的碎纸片抛向空中。

纸片纷纷扬扬从空中下落,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紧紧盯着它们,也穿透它们,看到了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碎纸片铺满地面,为他们的重新启航铺平了一条洁白似雪的道路。

教育孩子,正向的暗示往往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因为你让他们事先相信了一点,那个“我”很好,且可以变得更好。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要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鼓励孩子,同时也可以借助神态、表情去进行积极的暗示。有时候,一个轻微的点头、一个友爱的目光、一个拍拍肩膀的动作,都可以让孩子接收到信任与支持,这会给予他们克服困难、改变自我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