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教育发展回顾与研究:学科融合成果

电影教育发展回顾与研究:学科融合成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的社会、学科,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交融、统一、协调、融成一体。学校组织召开了学院重点项目“中国电影史论研究”的学术研讨会。2005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学校正式提交的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申请获得正式批准。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科研奖的教研人员,取得了重要学术成绩。

电影教育发展回顾与研究:学科融合成果

今天的社会、学科,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交融、统一、协调、融成一体。“天人报应,尚堕渺茫;上下融合,实关激劝。”(宋·陈亮《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

高教艺术研究会在北京电影学院召开会议。在京8所艺术院校的领导出席了会议,9位专家就相应课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重点围绕“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研究”和“学生管理研究”两个主题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校党委如何加强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核心问题。总结、概括、贯彻党的会议提出的加快党的工作和建设学校完成了预期的三项任务:一是发动了全院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一起总结学校党的建设和学院工作中的成绩和差距、经验和问题;二是对未来实现学院发展目标的工作,如何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和部署;三是怎样具体起到团结凝聚全院党员,带领师生员工共同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的电影学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能够授予我们学院博士学位,一方面说明我们在电影学术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电影教育的高层次上是有明确目标追求的。

学校在申请电影学博士点的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学院端正办学思想,理清教学思路,研究学术问题,总结教学经验的科学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在思路上是志在必得,我们在学术上是不断探索。

当学校具有了电影学博士点以后,大家意识到名声的推出在于教学,品牌的建立取决于质量,人才的口碑在于整体的管理。以我们的专业教学特色和课程水平,以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专著出版,以我们的师资创作和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整体特色。

在上了一个学术台阶(博士点)以后,学校发展的思考更加注重自我与关注,定位于学术理论的加强,如何更好地提升电影创作及理论研究,如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注重理论成果的形式化。

学校组织召开了学院重点项目“中国电影史论研究”的学术研讨会。“中国电影史论研究”课题组下属的各子项目部分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课题组组长就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做了总结报告,并就下一步的研究计划与各子课题组长进行了各种布置。

学校对博士生的教学定位是以电影历史、理论、批评、教育为主要内容,整体提高博士生对电影研究的专业水平。我们在确定博士生招生方向和培养方向的时候,已经确定坚持电影学,侧重于电影学的电影历史、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同时,针对目前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拓展了电影艺术创作及理论和电影教育的研究方向,这样一个目标的确定,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中国的电影教育实际。

2005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学校正式提交的艺术学一级学科(现艺术学门类)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申请获得正式批准。因此,我们学校已具有招收和培养艺术学一级学科下设的各个二级学科(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同时,也有选择地招收相关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为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加强电影与其他艺术学科的相互交叉和兼收并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科研奖的教研人员,取得了重要学术成绩。参照国家广电总局《高等院校优秀科研、教学成果评奖办法》及学院有关科研奖励文件的精神,分别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奖励。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银幕创造——与中国当代电影摄影师对话》(摄影系)。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第三届学会一等奖:专著类《荣誉》(文学系);论文类《东方镜像苏醒:独立精神及本土文化的弘扬》(文学系)。二等奖:《影片分析透视手册》(摄影系);《经典声音理论辨析——爱因汉姆的电影声音观点》(录音系);《中国DV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理论室);工科类《摄影手册》(摄影系);《影视声音艺术与技术》(录音系);《广播影视声学》(录音系)。

结合党委工作和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学院专门研究了如何贯彻北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贯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学校“十一五”规划。具体讨论内容是结合学校的“十五”规划总结制定“十一五”规划,并结合本科教学评估等内容,讨论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学校召开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改革与首都电影发展战略》课题组最终成果的专家鉴定会。该项目由学校电影研究所的教授担任课题人和完成者。鉴定会上,专家对该项目研究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报告观点清晰,结构合理,对全球、中国、首都的影视文化产业形势的判断较准确,提出的观点有实践价值,报告通过了验收鉴定。(www.xing528.com)

学术专著和教材出版达到建院高峰

召开年度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及精品课程的专家评审会。已经完成的“影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等4项教育教学成果获奖;《电影导演创作》等两门精品课程最终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并将作为学院推荐的市级精品课程被提交给北京市教委。特别是在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会上,学校领导对过去一年“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通报了2005年评审结果,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参与工作的教授介绍了北京市评审的要求及其他高校的经验,对材料准备、课程制作给予了具体的指导。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电影摄影创作》的课程负责人介绍了建设课程的具体经验,并主动提出对全院精品课程给予协助和帮助。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展开。党委首先在中层干部会上进行先进性教育动员部署,随后,紧接着举办支部书记及联络员培训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深入党员动员工作,并完成其他工作的部署。

就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指导原则、具体要求和工作步骤等做了深入而全面的阐述与提示,对全院先进性教育的正式开展做了分阶段的工作详细部置。

在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的主持下,全院5个党总支、12个直属支部、30个基层支部纷纷行动起来,在保证教学和工作的前提下,紧锣密鼓,充分利用工作的空隙和业余时间开展学习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支部制定了第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外出参观学习,对学习情况进行介绍和阐述。

学院成功主办“亚洲电影文化合作国际论坛”

北京电影学院、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青岛亚洲电影文化合作国际论坛”在青岛隆重举行。这次论坛涵盖了亚洲电影的文化研究、产业研究、制片研究、教育研究等各个领域。也是一次亚洲各个国家电影活动的盛事,在周边国家的影响非常深远。本次论坛以“亚洲电影共识,中国青岛价值”为主题,邀请了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主席、副主席,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各大电影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著名电影艺术家,来自亚洲地区十几所影视院校的院长、校长,以及来自亚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著名学者、专家前来参加。

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我校的《中国电影学专业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05BC026)和电影研究所的《中国电视剧叙事与文化形态研究》(项目编号:05BC023)被正式批准为国家艺术学科年度科研项目(国家级)。自1999年以来,我们学校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评审中,先后共计有11项课题获得了国家级课题的立项。分别是:学院1项、电影研究所4项、导演系2项、摄影系2项、文学系1项、管理系1项。

在海南三亚举办的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学校文学系教授的论文《文化会盟:中国大陆与港台电影产业的合作及其前景》获本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论文《试论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的电影产业发展前景》以及论文《世界电影的国际化合作现状及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化政策分析》获得二等奖。

历时5天的“2005青年电影创作座谈会”在我校举办,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该项活动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导演在4天的活动中,非常中肯和务实地对中国电影创作、青年导演的成长、电影题材与剧本、策划与市场等问题进行了谈话和发言。先后放映了校友和年轻导演拍摄的《青红》《我们俩》、文学系教师执导的《光荣的愤怒》、校友执导的《世界》、校友执导的《静静的嘛呢石》、青影厂导演执导的《芳香之旅》、导演系教师执导的《上学路上》以及摄影系校友执导的《青春爱人事件》。导演和相关演员出席了这次学术放映和交流会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青年电影制片厂创作的《芳香之旅》, 2006年获第30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金字塔奖”3项大奖: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张静初获最佳女主角奖、范伟获特别表演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