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教育发展40年:回顾与研究

电影教育发展40年:回顾与研究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中国近代的电影理论研究,本身就没有非常好的基础。真诚地面对现实,努力表现中国自己对电影的理解,用真实的影像去重塑中国电影形象,使之贡献于全人类。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指示精神,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电影教育发展40年:回顾与研究

卧薪尝胆。“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苏轼《拟孙权曹操书》)

但凡我们做事,必须学会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会苦尽甘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始终重视课程教学的目标明确和整体完善。重视教学计划的缜密,重视课堂教学的丰富,重视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紧密的关系。在整体的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在课内的创作实践,不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完成课程作业,还要求在课程内和课程作业的环节,能够对理论的讲授部分有所回顾和领悟。

那时,教师教学有非常高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两点在追求完美的目标上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教师也注意从教学的实际和创作的实际出发,大部分学生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记忆,善于在教学的同时进行课堂上的充分辩论和讨论,最大程度地发挥集体智慧来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在其中融入电影历史、理论和个人的学习理解;在学习的意识上,努力争取发挥极致的认识。学校教师本身的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学校先前几部影片的实际操作和教师创作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奠定了学院教师在电影艺术创作方面的领先位置。随后,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与峨嵋电影制片厂又联合策划摄制了故事片《竹》,全部由学校各个专业学系的教师担任电影的主要创作人员。

1980年《竹》剧照

1980年《舞恋》剧照

《舞恋》停机照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本科教学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和进行。1980年5月,表演系78班,根据教学的安排,加大了创作实践的力度,先后演出了《雷雨》《骆驼祥子》《为了幸福干杯》等教学剧目,在实践上实验和检验了教学计划。

学校青年厂与峨嵋厂联合摄制故事片《舞恋》,主要创作人员均为学院各个系的教师。学校青年厂与表演系,开始拍摄教学实习影片《百合花》《端盘子的姑娘》分别由表演系、摄影系、美术系教师担任导演、摄影、美术设计。

中国近代的电影理论研究,本身就没有非常好的基础。其学术的发展也是受西方电影理论的影响比较多,没有自己的研究体系,更多的是借助其他学科进入电影的研究,并没有十分系统的专著。加上我们的电影理论研究,是建立在借鉴、翻译外国电影历史、理论和批评的研究基础上的。更多的外行评论和读解太多,与传统的电影本体研究比较脱离,甚至与电影创作产生疏离。在学术思想上缺乏影响力,导致了电影学术界处在一种“两张皮”的茫然状态。经过拨乱反正初期及中国思想战线的整顿和文化政策的调整,关于电影本体和电影观念的思想都在确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对电影学术的关注和对西方电影理论和电影学术知识的渴望

在今天看来,历史是需要温习和重读的,对电影的历史回顾,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改革开放初期,学习的电影艺术专业思想是极为解放和开放的,对外国电影理论,在思维模式上注意其主要的学术流派和观点。从电影的表述内容和表现方法上,注意表现自己独特的东西,在教学的方式和学科结构上,仍然在坚持传统和中国电影的现代化和民族化。这一点从学校初期独立主持拍摄的电影和以教师为主创人员拍摄的电影上可以看到端倪。

一些教师,之所以有别于中国传统的电影和创作的手法进行教学,是因为这些教师精通中国电影的历史和西方电影的历史,善于在中国的传统电影中总结出应该发扬和抛弃的东西,也善于借鉴西方电影创作中的思想与方法,重新注入我们的电影创作、教学、研究中。用自己的创作发掘教学的素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与研究成果,激活学术思想和教学的传统。很多教师的教学和创作,借鉴了中国电影创作的精华;从西方电影中,学习对中国电影有用的东西,阐述电影艺术的本质与特性,参考和借鉴外国电影教育的模式。例如:在78班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西方美术史、西方电影史、中国电影史、艺术概论、外国电影技术概论、外国导演研究等课程,开阔了电影专业的国际视野,也使学生对电影艺术在国外的地位、影响,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学校主导的电影创作和相关教师参与的电影拍摄,突破传统的中国电影语言美学模式,采纳了西方电影的观念和语言,叙事与造型能够很好地结合,又符合中国电影创作对现实主义的关注。在马克思主义艺术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创作、学术、教学的突破,融合了我们现代对电影艺术的思考,做好电影对社会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所承担的责任。真诚地面对现实,努力表现中国自己对电影的理解,用真实的影像去重塑中国电影形象,使之贡献于全人类。(www.xing528.com)

在教学中,教学的专业分工细致,保证了教师拿出最全面的知识系统,非常细致地进行讲授,调动学生最有生气的学习氛围。同时,在艺术创作上的无限启发和引导,也成为保证学生全面掌握电影艺术专业知识的学习动力。教师有的放矢地教学,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使教和学的两者处于促进、互动的关系中。知识的系统贯彻在整体的课程结构中,学习的扎实体现在课堂的讲授分析中,实际的效果得益于知识的全面和精深。学院的教学传统一直存在于讲授、动手、分析、实践、讨论、讲授、作业、研究的综合交替的过程中。

1981年,学校先后召开了院行政、教学的扩大会议,在总结过去三年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学年的教学安排。还专门讨论研究了对已经完成了近三年课程的78班学生,其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等最后阶段的教学工作安排。在教学组织上,为教学计划的最后实施做了充分的准备,反映了学校在整体教学措施上的落实和严谨。

另一方面,校党委也非常重视建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重视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管理。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指示精神,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先后两次召开了学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会同各系、处党的干部,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重点讨论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贯彻执行。

这个时期,1978年恢复招生以后的78班,分别在昌平沙河的朱辛庄和城里小西天的原校址上课。所有的教学硬件设施都不完备,教师上班、学生观摩、教学实习有非常多的困难。重新选择新的校址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在国家计划委员会、文化部、北京市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市规划局批准了学校征用北三环北影西侧东升大队黄亭子生产队土地7公顷,作为新校舍建设用地。随后,学校也与北京农学院初步签定了《关于北京电影学院迁建新址和将原劳动大学校舍移交给北京农学院的协议》。国家计委、国家建委下达的中央国家机关基本建设计划项目,将北京电影学院新建校舍列入文化部规划的建设项目。据此,市规划局同意委托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进行北京电影学院新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学校成立了新校舍规划设计领导小组,全面配合工作。

学校各个系的教师,都在积极参加电影的创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表演系的教师率先在电影创作中显示了其学院专业人士的“学院派”创作水平。欧阳儒秋因参加影片《巴山夜雨》的表演创作演出,获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配角(集体)奖。并且,因参加影片《巴山夜雨》的演出,获第二届《文汇电影奖》最佳女配角奖。这个电影专业奖项,极大地鼓舞了在校教师的创作和教学热情。

当时,学校隶属文化部,担负着文化部所属电影系统的专业干部培训和后备人才培养的任务。根据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和少数民族电影制片厂的支持,为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影事业,文化部艺术教育局指示北京电影学院招收新疆、内蒙古少数民族本科班。学校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开会研讨了新疆、内蒙古地区民族本科班的招生工作和教学安排。1981年学院在新疆、内蒙古地区招收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四个专业,学制四年,共招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本科学生55名。这是北京电影学院建院以来,首次开办的电影专业民族本科学生班。其目的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电影制片厂培养少数民族的创作干部,系统地培养电影专业人员。

刘汁子老师指导民族班同学录像作业后师生合影

民族班师生课后的合影

经过近三年的学院教学以后,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各个专业,在对78班的教学模式和思路的实验和磨合中总结了扎实的经验。在各个系专业教师电影创作的基础上,更加坚定了创作实践教学的思想。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进度的安排,按计划在78班导演系、表演系、摄影系、美术系和录音系本科学生中,开展了三年级的16MM胶片联合创作作业和四年级的35MM毕业联合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先后完成的联合黑白电影短片《小院》《最后一个镜头》《我们的田野》(16MM)拍摄。

学校在将教学转化为实际电影创作生产的工作中,将自主策划和教师、学生的电影创作及拍摄,主动纳入国家电影生产的行列。这个时期学校、青年厂开始独立策划、投资、出品故事影片,《舞恋》《百合花》《端盘子的姑娘》《邻居》等影片的摄制组也正式成立,并先后投入了拍摄。电影中的主要创作人员,均由学校各个系的教师和在校毕业班学生担任。教师的电影创作也结出丰硕的果实,学校青年电影制片厂独立摄制的故事片《沙鸥》应邀参加意大利第37届体育电影国际比赛。恢复和重建的重要教学发展初期,学校本身的电影创作,在中国的电影界和学术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的艺术成就。

78班导演摄影表演毕业联合作业《小院》工作照

表演系教学实习影片摄制组拍摄《百合花》剧照,崔新琴(左)与沈丹萍(右)

对于当时刚刚恢复的高等艺术教育来说,虽然各个学校的发展条件不一,都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但是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学校一方面要坚持传统艺术教育方法和电影教学经验,使教师具有更多的电影艺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不断改变艺术专业教学思维,使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和更加富有应用性。学校在办学恢复的最初时期,就在重新思考中国电影教育发展的问题。采取与西方、苏联完全不同的电影教育、教学模式,融合我们的成熟经验,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创作紧密相连,保持创作的敏锐性和参与性的特色,造就了学校改革开放初期的专业教学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