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圣彼得堡:沙皇统治下的俄国革命中心

圣彼得堡:沙皇统治下的俄国革命中心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俄国革命的中心是圣彼得堡——沙皇的城市。他们以这种方式将他们的农村世界嵌入到迅速发展的城市当中。除莫斯科外,它是这个大得不可思议的疆土上唯一的百万人口城市。他们自认为是距离遥远的沙皇的臣民。沙皇的统治惊人地成功,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放弃在首都之外设立国家机构,而是取而代之利用民众自身的服务。沙皇的统治结构无法再跟上它的步伐。沙皇不得不同意选举人民代表并通过宪法。

圣彼得堡:沙皇统治下的俄国革命中心

俄国革命的中心是圣彼得堡——沙皇的城市。彼得大帝于18世纪初在帝国的最西北端、涅瓦河的波罗的海入海口建立了这座城市。该地区是他之前在北方战争中从瑞典手中夺取的。这样俄国与欧洲经波罗的海的贸易就会得到巩固。“同时来自波斯和印度的商品也在这里中转”,一家俄国报纸在1703年写道。毕竟这个港口每年的无冰期超过200天——俄国此前还没有这样的港口。圣彼得堡很快就成为军事基地,后来也成为不断壮大的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人们将堡垒工事、宫殿、房屋、街道和运河带到了涅瓦河沼泽。数万名劳工和农奴丧生。1712年,俄国皇室和政府机构不得不从莫斯科迁至圣彼得堡,从1714年开始,贵族被迫在圣彼得堡建造富丽堂皇的建筑,并在那里居住。

18世纪和19世纪的沙皇都坚持选择圣彼得堡作为首都,尽管帝国更多的是向南和向东扩张,而不是向西。虽然俄国因为在18世纪末多次瓜分波兰而在西部获得了更多的领地,沙皇帝国开始与普鲁士和哈布斯堡人直接相邻,但是真正的扩张是向黑海和中亚方向进行的。在《希杰拜》那章中我们已经看到,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如何扫除蒙古帝国的残余——克里米亚汗国的。1867年,俄罗斯人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人,从而改写了它在东方的利益边界:不超过太平洋。帝国的南部和东部被视为必须加以开发并为欧洲核心区域服务的殖民地。在本书一开始所介绍的库克在太平洋的探究之旅之前就已经有了对西伯利亚科学探险。在科学与发现方面,俄国也希望成为欧洲的一部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1812年战胜了拿破仑的大军,接着将这位法国皇帝赶回了巴黎。在维也纳会议上,他则以欧洲人救星的形象出现。

圣彼得堡是俄国面向西方和欧洲的窗户。这座城市的繁荣不仅是因为这里有贵族、皇室和军队,也是因为经由波罗的海的贸易,自19世纪末起还再要加上工业化的原因。圣彼得堡不只是一位统治者的执念:1850年时该市有居民50万人,1913年时有220万。他们大多生活在环绕在工业企业周围的发展迅猛的市郊。城市规划没有跟上,住宅建设也是同样。新迁入的家庭租住在房间一隅,而不是整套住宅,或者是在工作场所的附近建造木棚。他们以这种方式将他们的农村世界嵌入到迅速发展的城市当中。在他们生活的贫困区里,既没有水电,也没有排水系统。就这方面来说,圣彼得堡爆发工人骚乱完全是合乎逻辑的。

但整体而言圣彼得堡对俄罗斯帝国来说并不典型。除莫斯科外,它是这个大得不可思议的疆土上唯一的百万人口城市。从面积上来看,俄国是美国的两倍。在1900年前后,只有将所有殖民地都包括在内的英帝国要更大一些。今天圣彼得堡或莫斯科与太平洋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的时差有7个小时。搭乘1900年还在建造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事实上,因为技术困难,火车行驶的时间比计划慢了很多,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搭乘火车的乘客从帝国的一端到另一端可能要在路上花4~6个星期。电报发明之后,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

圣彼得堡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是差异很大的地区。西伯利亚和中亚的部分地区几乎或者根本没有人居住。但是即便在这些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地区以外的地方,人口密度与欧洲标准相比也非常低。大多数人是生活在村庄的农民。他们自认为是距离遥远的沙皇的臣民。1897年的人口统计登记的语言超过了130种,同时近一半的居民掌握俄语。七成人口是俄罗斯东正教基督徒,12%是穆斯林,9%是天主教,4%是犹太人,新教徒不到3%,再加上大量在地区内举足轻重但整体来看人数很少的宗教群体。从统计来看,社会由四个阶层组成:贵族(1900年前后约占1.5%)、神职人员(0.5%)、城市居民(11%)和农民(77%)。但是这样的归类并不是很有说服力:贵族当中混杂了极少数的超级富豪、一部分富有者、大量生活充裕的人和很多一无所有者。对该统计而言,工人仍是农民,如果他们没有中断与村庄社区的联系的话。大约10%的人口被当作“特殊群体”根本没有被包括在阶层划分当中,这其中包括了哥萨克人、犹太人、外国人和“外国裔”。(www.xing528.com)

一个幅员辽阔、基础设施糟糕、河流南北向流动且难以预计、只有非常少量的可靠道路(一般的道路在霜期尾声和开始会淹没在泥泞当中)的国家——俄罗斯原本是无法统治的。尽管如此,沙皇们却试图这么做。俄罗斯是一个独裁政权,直到1905年革命,沙皇都不受宪法而是仅靠良知和神的法则来约束。沙皇的统治惊人地成功,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放弃在首都之外设立国家机构,而是取而代之利用民众自身的服务。他们靠向帝国发出法令来实行统治。这样的敕令由贵族来贯彻实施,他们在1861年农奴解放之前拥有土地并且是所谓的官僚。农民的乡村社区组织耕种土地并提供兵源。他们由农奴组成,没有“他们的”贵族或沙皇代表(在19世纪中期一半以上的农奴“属于”沙皇而不是贵族)的许可他们不得离开土地。人们可以连同他们的土地甚至不带土地就将其出售。

农奴制在19世纪60年代被废除。稍后俄国参与到18世纪以来欧洲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推进的一个进程当中:农民从控制他们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土地在他们与(此时的前)贵族领主之间划分。这意味着农业的巨变。再加上工业化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外还影响了广泛的地区。俄国自内而外发生了变化。沙皇的统治结构无法再跟上它的步伐。

然后转折的年份1905年到来:正如我们在《北海道》那章中看到的那样,俄国在与日本的一场战争中战败。一个欧洲大国败给了一个亚洲大国,报纸惊讶地评论道。第一场革命在圣彼得堡爆发。沙皇不得不同意选举人民代表并通过宪法。两者的运作都不太顺利并且多次进行改动。但是不管怎样,这个巨大的帝国在变化当中。然而它的力度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几十年前预言的差了很多。不幸的是,它也很不适合在中西欧形成的国家与社会模式,以克服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我们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政治集团:希望部分采用武力、部分以和平方式逐步带来社会变革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团;要求吸收德国英国或法国国家民主观念的西方派;但也有认为救赎在于回归真正俄罗斯精神的传统主义者,不管它意味着什么。每个集团都可以列举一个真实存在的俄国作为依据:大城市工人数量的日益增多、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和改头换面的贵族、俄国村庄以及脱离了农奴制和村社的农民。似乎没有一个集团有针对整体的解决方案。只有对沙皇统治时代已经结束这点,人们是一致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继续下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