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理念:移动互联时代的挑战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理念:移动互联时代的挑战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性质、目的、编制思想和课程模块已有简明、全面的阐释。高中语文选修课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的积极性的一门有效的学科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应具备一种研究性课程的形态和性质。高中语文选修课应追求一种“审美型阅读、研究式学习、创造性写作”的学习境界。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理念:移动互联时代的挑战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性质、目的、编制思想和课程模块已有简明、全面的阐释。高中语文教师的课程开设能力、高考语文指挥棒的引导作用,以及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机制,都对贯彻语文新课标、执行语文选修课的设置方案有一定的影响。高中语文选修课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的积极性的一门有效的学科课程。如果说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必修课程中因兼顾高考的因素而不敢放开手脚开展课程改革的话,那么在语文选修课程里语文教师可以忽略这些顾忌大胆实施教师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学改革方案。语文教师的智慧、才华、能力可以在语文选修课的研制开发中充分施展;阅读教学改革、写作教学改革、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各种培育和训练方案,都可以在这里大显身手。

高中语文选修课应具备一种研究性课程的形态和性质。在语文选修课里,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积累和学习兴趣出发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课题研究项目,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自主地运用已学过的、或正在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某一个学术问题(或学术任务)。语文选修课不一定要给学生传授现成的语文知识或学科课程结论,它更多的是教给学生一种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语文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课程中经历一种学习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必修课的知识是现成的、预先规定的;语文选修课的知识可以是生成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语文必修课的教材是统一的,必须按语文课程标准来完成预先规定的教学任务;语文选修课的教材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和当地课程资源来自行研发,它的多元化、系列化以及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而形成的立体化是它的特点所在和生命所在。为适应这种性质和形态的课程,语文教师应逐渐从知识型向研究性教师转型。教师在课程的研制和教学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教师的创造性和教研能力在课程实施中逐渐成长,教师成为了真正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最明确、最生动的榜样,“教师即研究者”理论得到了充分、具体的实现。

高中语文选修课应追求一种“审美型阅读、研究式学习、创造性写作”的学习境界。对于同学们来说,语文选修课的阅读范文并不全部由教师和教材来指定,有相当多篇目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研究爱好、要解决的学术课题自己去寻找和品味,这种“生成性”的范文常常是感动了学生自己的美文,文学鉴赏的性质、特点及过程在语文选修课的阅读教学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介入学生情感的阅读就是“审美型阅读”。语文选修课的学习方式不完全像语文必修课那样是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学习兴趣和要解决的问题,去寻找新的语文理论资源、文学研究资源,学生这种学习不主要靠记忆、背诵、反复练习来完成,而主要是为了解决语文学术问题而开展的对学习资源的研读、分析、思考、讨论,这就是语文选修课的“研究性学习”。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到此结束,同学们要把研究性学习的心得、成果通过带有原创性质的写作活动固定下来、表达出来,同学们不是写学术论文,也没有必要去模仿甚至抄袭某些水平较高的语文研究论文来获取语文选修课的高分。同学们一定要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学习中的分析、归纳用课程小论文(即“读后感文体)的形式与师生交流、沟通,初步尝试和体验一种人文社科学科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式,提高自己议论文的写作水平,提高对文学的鉴赏和研读的能力,这就是语文选修课的“创造性写作”。(www.xing528.com)

高中语文选修课应争取实现“教研创一体化”的教学境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语文选修课中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学生根据课程学习的要求,选择感动了自己的美文,研究了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写下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研究成果,这就是“学研创一体化”。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智慧、才华来争取达到语文选修课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为实现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目的和计划,完成“教师即研究者”的角色转型,教师要研究课程理论和语文课程理论,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教学理论,通过这种研究来掌握更多的语文选修课程资源。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更不能忘记自己的创造性写作。这种创造性写作,可以是语文选修课确定的文体对象(诗、散文小说等)的具体写作成果,也可以是整个语文选修课在研制、开设过程中的教研论文、教师随笔。教师通过这种创作,既是实践某种文学文体的写作过程,成为对某种文学文体具有亲身体会并有发言权的作家(作者),又能让自己的创造性写作给学生树立“跟我这样学写作”的教师形象和隐性的榜样力量。教师和学生都有“产出”,尽管这种写作成果的产生会是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教与学的成果,但它们在让教师、学生共同体验创造的喜悦和快乐上,在激励教师和学生成长上,它们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相同的功能。教师和学生都要在语文选修课中贯穿“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的终极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