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来课程建设目标和计划:移动互联时代的课程与教师

未来课程建设目标和计划:移动互联时代的课程与教师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的课程“微文学创意写作”,将依托: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微型小说研究型课程的研发与实践”,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时代的新阅读与新写作”“文学写作与欣赏”,在整合原有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建设一门以慕课形态呈现的“国际性中文课程”,打造体现产学研功能的文科课程,升级研究性实践教学的方案、教法,创新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实现第三次教育革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特色。

未来课程建设目标和计划:移动互联时代的课程与教师

依托人文学院“椰风新韵”网络写作学校建设一个体现文化素质教育性质、体现大学就业创业课程特点的“写作慕课群”:“基础写作”继续展现“省级精品课程”优势;“文学写作”争取成为“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精短文学创意写作”建设成为“国际性中文课程”。

计划按品牌教材的要求在近年完成出版:《微时代的微文学:精短文学的创意写作》《微时代的教与学:创意写作新教参》《新教师的学与术:云教育下的教师十八般武艺》。带“产学研功能的研究性实践教学”试行新训练方案:读名篇、讲故事、学写作,懂人生;用故事法来改写小小说精品,用“全媒体数字出版”升级训练成果的电子和纸介出版。

“写作慕课群”走出校园,线上教育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参加由深圳大学牵头的“全国地方本科院校优课联盟”,按慕课的理论与技术要求精心培育、打造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写作慕课群”一门一门课进行建设,成熟一门就上线一门,争取外校与校外有更多的学生及学习者选修写作系列课程,让省教育厅提出的“学分互认”改革计划在我校得到实施。

建设的课程“微文学创意写作”(课程、教材、教法),将依托: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微型小说研究型课程的研发与实践”,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时代的新阅读与新写作”“文学写作与欣赏”,在整合原有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建设一门以慕课形态呈现的“国际性中文课程”,打造体现产学研功能的文科课程,升级研究性实践教学的方案、教法,创新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实现第三次教育革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特色。(www.xing528.com)

中文专业的大学写作课程现已定性为本专业的八大核心必修课程之一,30年来在高等院校的课程建设中已经历过三次转型升级:从知识型课程到文化素质类课程再到注入就业创业课程元素的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专业技能课程。而国外(特别是美国的大学)的“创意写作”专业学位课程所达到的课程水平和体现的课程理念、课程方法能给中国的大学写作课程以较大的借鉴与启发。建设一门以慕课形态展现的“国际性中文课程”现已基本具备条件。

与这五项教学改革项目紧密相连的科研项目的进展可以再向前追溯10年的科研工作。“精短文学创意写作”早在1991年获省高校文科“八五”重点青年项目(“微型小说写作学研究”);1993年获省高校文科“九五”重点青年项目(“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1995年获湛江师范学院重点社科项目(“叙述策略论”);1998年获省高校“九五”重点社科项目(“当代文学叙述理论与技巧”);2005年获省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微型小说专题学习网站”);2016年立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微文学与新读写’课程研发与实践”)。

上述六个有关微文学创作理论的科研项目在20年内出版了下列10本学术著作:《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规律与技法》(新加坡作家协会1993年版);《现代人的小说世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主体研究与文体批评》(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叙述策略论》(新加坡作协1996年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写作的转型与创意》(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微型小说学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2002年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品赏析》(中国社科出版社2002年版);《智慧与创意:小小说解惑》(中国社科出版社2014年版)。这10本学术专著代表了此培育项目目前所达到的科研水平。20年来也曾获得过下列10个奖项:省社科联第五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994年);省作协第九届新人新作奖(1994年);湛江市文艺精品一等奖(1995年);全国微型小说个人专集优秀作品奖(1996年);中国写作学会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0年);省第七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2005年指导老师奖);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理论奖(2009年);省“151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