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分析

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分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数字经济研究核心机构发文量②关键词分析。政策编码结果使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选取的238份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进行分析,依据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分析框架设立节点进行编码,得出各个政策中人才政策相关情况的量化结果。

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分析

1.国内数字经济人才研究热点分析

(1)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组选取数据来源于CNKI,以“数字经济”为主题,以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为范围进行了高级搜索,发文时间为1992—2020年,最终筛选得到有效文献293篇。

(2)数字经济人才研究热点分析

①核心机构分析。通过国内各高校数字经济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对比分析可知,国内以东中部中心城市的高校为主导,高校之间发文量差距相对不大,体现了数字经济人才研究成果产出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能力约束的特点,且还没有形成绝对意义上的理论创新高地(表1)。

表1 数字经济研究核心机构发文量

关键词分析。通过国内数字经济人才研究文献中高共词词频(表2)可以发现,一方面,人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大数据”“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另一方面,人才研究的高中心度关键词同样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这表明这些关键词在研究中起到“桥接”的作用。

表2 国内数字经济人才研究领域关键词频次表

续表

③热点词聚类分析。聚类图谱的模块度(Modularity)为0.593 3,聚类内部指标值(Mean Silhouette)为0.491 1,表明聚类效果较好(图1)。各聚类群具有群内相似度高而群间差异度大的显著特征,各聚类图谱呈现出各类发散,并且与周边各个节点相连。“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是“数字经济”人才未来发展的方向。

图1 关键词聚类图

④突现词分析。我国关于数字经济人才最初研究起源于对“知识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拓展,基于“学习”和“人才培养”之间的交叉融合,产生了“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图2)。此后,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兴起、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突破,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方针的相继提出,我国人才领域研究视角逐渐聚焦到IT产业、人工智能上,提出了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水平。

图2 国内数字经济研究突现词图

总体而言,目前研究的热点为“创新人才”“大数据”“复合型人才”等。创新人才培养和IT产业等研究点从后期被研究者们关注,培养交叉复合型跨学科创新人才,既是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新工科、新医学和新经济的需要,更是高校人才培养使命的重要体现。

2.国内数字经济人才政策研究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推进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本研究选取了近3年来国内出台的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共238项,其选取的政策文本均来自公开的数据资料,主要从各省市的人民政府网站上搜集,并查询其他资料进行补充。根据当前全国数字经济人才政策数量分布情况来看,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人才政策数量差距明显,广东、浙江、上海、安徽、北京相关人才政策数量占比较大,重庆市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数量较为适中。

本研究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并将一个完整的政策文件设定为一个分析单元,最终得出各政策维度的编码情况,以及国内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的现状。

(1)政策研究框架构建

为了更加客观地分析和研究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的完善度,提出了数字经济人才分析框架,将相关人才政策分为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3个维度(表3)。

表3 政策工具类型及具体含义

续表

X维度——人才激励。人才激励政策的作用是明确对人才科研活动的支持以及个人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的奖励,以此吸引人才。人才激励主要包括股权奖励、职称评定等。(www.xing528.com)

Y维度——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政策的作用是明确对人才培养的具体展望,明确培养发展方向。人才培养主要包括高端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培养以及产学研联合培养。

Z维度——人才引进。人才引进政策的作用是明确所需引进人才的具体类型,提出引才计划,表明人才需求。人才引进主要包括国内优秀人才、海外优秀人才、人才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2)政策编码结果

使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选取的238份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进行分析,依据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分析框架设立节点进行编码,得出各个政策中人才政策相关情况的量化结果。根据编码显示所设置的节点、编码材料来源数及编码参考点数量可以得到表4的结果。

表4 政策工具节点编码情况

续表

表5 人才政策父节点编码情况

从人才政策的总体编码情况来看(表5),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国内外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培养、人才激励,包括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人才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规范,说明我国在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方面意识强烈、布局深远,各项政策完备且各具创新点,从国家层面的“顶层推动”到各省市人才政策的因地制宜,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搭建了较为全面的数字经济战略实施框架,以构建完备的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

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3个环节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我国更多地侧重于人才激励,人才培养相关政策数量与其相比较少。这说明我国数字经济人才政策体系中较少注重中间机制,没有形成较为连贯的人才政策体系,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引进与激励,还要将更多精力投入人才的培养上,特别是对所拥有的人才进行分类培养以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高水平要求。

①人才引进政策分析。从数字经济人才政策的人才引进编码分析来看(表6),我国从侧重国内优秀人才的引进,到大规模鼓励海(境)外优秀人才来我国创业以及外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表明我国人才引进逐渐向全球人力资源扩展,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在不断地优化更新。

表6 人才引进子节点编码情况

从数字经济相关人才政策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各类人才的引进、人才的评价还是人才的培养选拔都提到了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这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数字经济人才的素质要求。

②人才培养政策分析。从数字经济相关人才政策的人才培养编码分析来看(表7),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比较匮乏,但各类人才的培养比较均衡,对高端人才的培养较为侧重,从青年人才、创新人才到高端人才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梯度比例,且从产学研结合培养的编码情况来看,我国对科研院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方面越来越重视。相关政策文本分析可知,我国只有几个地区出台了培养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专有政策,为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

表7 人才培养子节点编码情况

③人才激励政策分析。从数字经济人才政策的人才激励编码情况来看(表8),在人才激励方面,我国更多的是注重对人才的保障服务,既致力于保障人才的基础需求,又努力满足人才更深层次的发展需要和层次需要。在个人激励以及个人评价方面也有所侧重,但对人才激励形式中的股权激励、成果利益转化重视度不够。为了更好地激励人才、用好人才,我国应更加重视对人才的成果转化利益的分配以及薪酬形式的丰富。

表8 人才激励子节点编码情况

(3)政策分析小结

①人才引进政策更加重视海外高端人才。我国从侧重国内优秀人才的引进到鼓励海(境)外优秀人才来我国发展,表明我国人才引进逐渐向全球人力资源扩展,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正在不断优化更新。无论是各类人才的引进、人才的评价还是人才培养选拔都提到了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这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数字经济人才的素质要求。数字经济人才政策应充分考虑地区发展需要,致力于吸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

②人才培养政策更注重高端人才,对青年人才关注度不够。首先,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端人才来克服“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为实现高端人才的指数型增长和数字经济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需要利用好人才资源和已有的平台来指导高端人才自我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次,创新型人才是科学研究的活力源泉,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的方向,对国家和各省市来说,各类科技创新人才能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巩固的基础和足够的技术储备。最后,青年人才的培养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重要的人力支撑,要牢牢抓住青年人才这支数字经济产业的主力军,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结合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相较于其他类型政策较少,对引进的人才以及本地人才的合理利用有所不足。

③人才保障服务政策体系较为完善,股权激励、成果利益转化重视度不足。在人才激励方面,我国更多的是注重人才的保障服务,既致力于保障人才的基础需求,又努力满足人才更深层次的发展需要和层次需要。在个人激励以及个人评价方面也有所侧重,但对人才激励形式中的股权激励、成果利益转化重视度不够,激励形式较为单一。为了更好地激励人才、用好人才,我国应更加重视对人才的成果转化利益的分配以及薪酬形式的丰富。在人才政策的制定上,各地应注意因地制宜,激励方式更多样化,力度趋于合理。注重人才的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应积极为高层次人才的知识产权保驾护航,出台专项政策加以细化,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