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珍宝《永乐南藏》:千载珍香,城关图书之源

佛教珍宝《永乐南藏》:千载珍香,城关图书之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教大型经典丛书《永乐南藏》,刊刻于永乐十年,历经四百年的风风雨雨,迄今完好地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佛教珍宝《永乐南藏》《永乐南藏》内页藏经者,初谓《众经》《一切经》,亦称《大藏经》《三藏经》。《永乐南藏》刻就之后,经版藏于南京报恩寺内,由南京礼部祠祭请吏司主管批准供全国各地寺院请印。《永乐南藏》内页《永乐南藏》书影《永乐南藏》遭遇多次劫难。

佛教珍宝《永乐南藏》:千载珍香,城关图书之源

佛教大型经典丛书《永乐南藏》,刊刻于永乐十年(1412年),历经四百年的风风雨雨,迄今完好地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历经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可谓兴盛至极。此后,虽有兴衰起落,但始终绵延不断,遂成为我国一大宗教。随着佛教的兴盛,大量的佛教经典逐渐被翻译、引进过来。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于各大寺院和佛教徒之间,抄本是雇用抄经手以书经体书法抄写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经卷即是实证。北齐及其以后,佛教徒惧怕再次受到像北周那样“毁法”的摧残,就把佛经刻在石上,封存岩穴或地下保存,名曰“石经”,如北齐时山东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山西太原风峪的《华严经》等。北京市房山县云居寺石经自隋至明,历经近千年,刻石15000 多块,佛经1000 多部,这些石经成为以后木刻藏经的先声,亦为木刻藏经提供了可靠的蓝本。宋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发达,刻经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各朝代刻印的藏经主要有:北宋的《开宝藏》《崇宁万寿大藏》,辽代的《契丹藏》,金代的《赵城藏》,宋元间的《碛砂藏》,元代的《普宁藏》,明代的《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清代的《龙藏》等,共17 个版本,其中官刻本7 藏,私刻本10 藏。

佛教珍宝《永乐南藏》

《永乐南藏》内页

藏经者,初谓《众经》《一切经》,亦称《大藏经》《三藏经》。其所以称谓三藏者,则以其有经、律、论三种,故名三藏。所以称谓大藏经,又称谓一切经者,则以其卷帙浩繁,收藏包容各种佛教典籍的缘故。

明代刻藏经事业相当发达,《洪武南藏》于洪武五年(1372年)开雕,洪武三十一年(1403年)工毕,是明代第一部官刻大藏经,刻成后,板存南京天禧寺,永乐六年(1408年)毁于火,印本传世极少。《永乐南藏》开雕于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十七年(1419年)刻成,是《洪武南藏》的再刻本,但内容略有变动。《永乐北藏》,据明神宗《御制圣母印施佛藏经序》记载,开刻于永乐庚子(1420年),完成于正统庚申(1440年)。

文献记载,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的《永乐南藏》并非是原印本藏经,而是明肃宪王绅尧(?—1618)及其母妃陈氏施资印造的,“母妃陈氏男肃王施财命僧镜授怀戒万历庚子(1600年)金陵印造”。如此题记在南藏经卷尾牌记中多次出现,可以看出《永乐南藏》印造时间是万历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1599年至1600年),印刷地在金陵(今南京市),经办人是五泉山崇庆寺比丘镜授及其徒怀戒。《永乐南藏》运到兰州后,分藏五泉山藏经殿、嘉福寺(俗名木塔寺)、普照寺(址今兰园)各一部,可惜五泉山和嘉福寺两部藏经均毁于同治年间战火,现甘肃省图书馆的这部《永乐南藏》即是普照寺幸存的一部。

甘肃省图书馆所藏《永乐南藏》版式为经折装,板框高24 厘米,每印版五页,每页六行,行十七字。每版开头与前一版粘接处,刻有千字文编号和册数、版数、刻工姓名等。经内几乎每版均钤有“金城普照寺印”记,从卷尾阅者签名的题记看,不仅有兰州各大寺院的住持长老僧人的题记,还有来自本省县市和外省僧人来阅读的题签,可见对这部经卷的重视,并可窥见当时普照寺香火非常兴盛。(www.xing528.com)

《永乐南藏》刻就之后,经版藏于南京报恩寺内,由南京礼部祠祭请吏司主管批准供全国各地寺院请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时,还制订各坊请印的三种不同纸质和装帧等级,上等用连史纸,中等用公单纸,下等用扛连纸。甘肃省图书馆所藏《永乐南藏》是上等优质连史纸印刷,上下裱纸和经帙,全用花纹锦缎裱装。藏经以千字文编号,始“天地玄黄”,以“巨野洞庭”的“野”终,凡638 函1612种6364 册,一般每函10 册,多者十三四册,少者六七册不等。具体为:《大乘经》205 函537种2085 册;《小乘经》46 函243种47 册;《小乘律》50函58种456 册;《大乘论》49 函92种504 册;《小乘论》74 函37种720 册;《续人藏论》5 函23种48 册;《此方撰述》148 函154种1436 册。

《永乐南藏》内页

《永乐南藏》书影

《永乐南藏》遭遇多次劫难。康熙十四年(1639年),甘肃大旱,普照寺设坛祈雨,外寺来此暂住僧人盗去33 卷。同治年间,河湟变乱,兰州五泉山、嘉福寺两部藏经均毁于火,所幸普照寺安然无恙。1939年2 月22 日,日寇飞机轰炸兰州,普照寺住持高僧蓝众诫(又称蓝方丈)为保护经卷献出了生命。普照寺遭劫后,经卷损失惨重。蓝方丈的师弟王月庵(法号众诫)住持普照寺,收拣藏经残卷。抗战时,水梓将《永乐南藏》存藏水家花园——煦园留云山馆存藏。这部大藏经在煦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精心保护。据水梓先生之女水天长回忆,留云山馆安放大藏经的房屋还供奉有几尊嘉绕嘉措大师赠送的镀金大佛像,水家兄妹和亲友经常参与打扫、除尘等工作。抗战胜利后,水家将这部大藏经迎送兰园观音堂。在迎送时,兰州各寺僧众、佛教居士、善男信女捧香列队迎送,使得平日寂静的颜家沟一时万人空巷,盛况空前。据记载,这部藏经前后共补抄过四次,第一次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至三十六年(1697年),普照寺住持清锡、徒弟从澈、孙真涌补抄26 册。第二次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嘉福寺东塔院检藏弟子普绂补抄2册。第三次在1920年,惠霖后裔本义补抄10 册。第四次在1941年至1942年间,月庵长老将全部经卷从费家营请回城里,他向各方募捐,请人补抄,历时19 个月,计补抄17 函88 册,挖补357 册,并更换了部分包经皮。

《永乐南藏》是一部明代佛学大型丛书,为研究我国佛教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同时,它还保存了许多关于哲学逻辑学文字学民间文学、历史、地理、医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如其中晋法显著的《佛游天竺论》、唐玄奘著的《大唐西域记》,是地理学界公认的旅行游记名著;《百喻经》《杂譬喻经》是民间传说总集;《阿育王经》是研究印度孔雀王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等等。

《永乐南藏》历经劫难,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这是甘肃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一部研究我国佛教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