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慕少堂藏书:千载芸香,城关图书典籍溯源

慕少堂藏书:千载芸香,城关图书典籍溯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慕寿祺,字子介,号少堂,甘肃省镇原县人。10 月,甘肃省第三届议会改选,慕寿祺当选为副议长。慕寿祺是陇上较早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著有《敦煌艺文志》,对敦煌藏经洞文书的流变过程和情景进行记载,探究其书法演变过程。是书由慕寿祺之女慕文云与权少文及其父生前诸友整理编辑刊印出版。1952年,慕文云将其父遗存的20 多种珍贵文献1 万余册及数百卷手稿、抄本全部捐献给甘肃省图书馆。

慕少堂藏书:千载芸香,城关图书典籍溯源

慕寿祺(1874—1948),字子介,号少堂,甘肃省镇原县人。长期寓居兰州,买宅东关(今庆阳路东段),内设求是斋,藏书读书,从教研学,著述丰富。其父慕霁堂,光绪丙子科举人,历任教授、教谕达30 多年,熟悉教育,精通经史。慕寿祺从小随父读书,口授经史有用之学,促其熟读《昭明文选》,练笔属文。光绪十八年(1892年)应童子试,答卷出语不凡,甘肃学政蔡金台纵笔写上评语:“甘之俊人也,必速飞矣!”遂拔为第一,成为县学生员,调往兰州求古书院深造。他读书认真,纵览之时,必正错校字,一丝不苟。爱读《史记》《汉书》,对史学颇感兴趣,每遇西北史料,随手抄录,为日后研究西北史志奠定了基础。

慕寿祺

音韵学源流考》书影

甘肃文高等学堂提调杨增新是慕寿祺的乡试荐卷房师,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癸卯科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聘慕寿祺为经学与史学教习。慕寿祺讲授课程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他编写《周易简义》分发学生参阅,初登讲坛即获成功。他在教学中感到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较缺乏,便在课余入甘肃省立速成师范学堂进修算学与博物

清末,甘肃各地废书院、兴学堂形成热潮,慕寿祺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陕甘总督升允派赴京、津、汉等地调查学务。归兰后,写成《调查录》8 卷,使甘肃教育界对新式教育有所了解。1913年,慕寿祺出任甘肃省公署秘书长、民政署秘书长等职。

1917年,慕寿祺代理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兼国文教员。1921年春,任甘肃公署第三科科长。10 月,甘肃省第三届议会改选,慕寿祺当选为副议长。1924年4 月,省议会派寿慕祺列席北京参议院会议,长期驻京,次年任善后会议代表、参政院参政,为甘肃争取庚子赔款学堂奔走。

1929年,慕寿祺任甘肃通志局总纂,出任甘肃省政府顾问。1935年被聘为甘肃学院文史系教授,讲授经学、音韵学。所撰《经学概论》讲义,条分缕析,着重论述《易经》《春秋》《四子书》的源流与演变。他用随问随答的方式讲授音韵学,以“探其来源,别其韪非,穷古今韵纽之流变”,在活跃的气氛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后来,他把讲稿整理为《音韵学源流考》刊行。其间,还出任吏治研究所教务长兼教师。他参考古今中外学者关于设官理事的论著,编成《行政类讲义》,分治本、爱国、立究、兴学校、览志书、阅乡士等章节,阐述了如何造就循吏及其施政等问题。

慕寿祺从教30 多年,形成了一些进步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与国家兴衰关系密切。“学务不发达,教育不改良,欲国家立于不败之地,有以知其必不能矣”。他主张花大力气办好师范,培养大量合格师资,以救时弊。他大声疾呼:“若以国家为前提,必自振兴小学始。”1945年4 月,他主持创办《拓报》,宣传民主进步思想,颇受读者欢迎。慕寿祺集政治军事、学术才能于一身,但终未能迎来新中国的曙光,1947年2 月病逝于兰州,安葬于兰州龚家湾南坪。2002年,族人迁移先生及其家属的遗骨回原籍镇原安葬,并刊石立碑。(www.xing528.com)

慕寿祺博古通今,痴学成癖,毕生著述丰富,1929年任甘肃省通志局协纂,1942年任《兰州市志》编审委员,参与《甘肃新通志稿》《兰州市志》的编纂工作。他还著有《周易简义》《读经笔记》《音韵学源流考》《甘宁青史略》《镇原县志》《重修镇原县志》《十三经要略》《经学概论》《陇上同名录》《河鱼天雁》《甘肃省历代大事记》《吏治研究·行政类讲义》《种族之掺合》《敦煌艺文志》《中国小说考》《求是斋文集》《求是斋群粹录》《求是斋诗钞正编》《求是斋楹联汇存》等30 多种著作,现均藏于甘肃省图书馆,内容涉及经学、史学、文学领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甘宁青史略》,是慕寿祺呕心沥血,披阅600多种书籍,辅以考察各县地情,严加考证,精心编写成正编30 册、续编5 册,达100 多万字的巨著。它是一部编年体的西北史志名著,起自伏羲氏,迄于1928年,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地记载了4000 多年间甘宁青的政治、文化、军事大事,兼记地理地质气象水文、物产、工业、商贸、交通、教育、民俗方言、民族宗教等事。堪称一部西北百科全书,是西北史学者案头必备之书,对于今天开发大西北建设大西北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慕寿祺是陇上较早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著有《敦煌艺文志》,对敦煌藏经洞文书的流变过程和情景进行记载,探究其书法演变过程。

慕寿祺的《中国小说考》,于右任为之作序,称慕寿祺“运旋风之笔,本数十年之研究,对于新旧各种小说及元明清之戏剧等莫不穷究源委,纠正错误,转移世道人心,诚并世无两之作也”。是书分为说部、笔记、弹词、敦煌旧小说等16 类,或考证小说渊源及其作者生平,或分析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风格,文笔洗练,见解独到。他对《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等名著的评论,均切中文学原理,立论公允。尤其对敦煌旧小说类进行了考证研究。是书由慕寿祺之女慕文云与权少文及其父生前诸友整理编辑刊印出版。1952年,慕文云将其父遗存的20 多种珍贵文献1 万余册及数百卷手稿、抄本全部捐献给甘肃省图书馆。此举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甘青宁史略》书影

《求是斋楹联汇存》书影

《中国小说考》

慕寿祺著作

慕寿祺著《甘宁青史略》(民国铅印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