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高年级教师版序列作文:成长话题

小学高年级教师版序列作文:成长话题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们是成长路上的一笔财富。以“成长”为话题作文,要求:主题鲜明,选材典型,体现成长。习作要求中提到的成长,是一种向着美好而发生的改变。要细细回忆自己的生活,发现成长的“节点”。这些“节点”就是促人成长的典型事件,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如,成长前的情况。上述例子,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了自己的成长。

小学高年级教师版序列作文:成长话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都会经历很多事情。也许是家人阳光般的关爱,也许是老师谆谆的教诲,也许是朋友热情的帮助,还有可能是一次成功的喜悦,一次失败的教训,一次坚持的感悟……这些事情的发生让我们更加成熟、懂事、感恩、坚强……它们是成长路上的一笔财富。以“成长”为话题作文,要求:主题鲜明,选材典型,体现成长。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突出成长的变化过程及感受。

关键

关键语一:成长

成长是向一个方向靠近,指长大,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一个品质的养成、一种能力的提高、一个成绩的获取都是成长。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经历,总结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总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优秀的一个变化过程。

关键语二:变化

某件事发生后,使原来的自己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是需要写清楚的内容。习作要求中提到的成长,是一种向着美好而发生的改变。那么就要在事件过程中写出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从而清晰明了地让读者感受到典型事件的作用。

关键语三:写具体

确定典型事件后,最重要的就是把事件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可以引导学生用列图表的方法找出事情的关键点。如:《妈妈出差后》主要内容是妈妈出差了,没有人督促“我”的学习,“我”尝到了拖拉的苦果后,变得自律。文中事件的关键点有:妈妈出差后,“我”的态度和表现怎样,“我”尝到了什么苦果,“我”有什么变化。列出关键点的过程,就是把事件理清的过程,也是整理思路的过程。接下来,要考虑如何把关键点写具体。关键点是记忆深刻的点,所以要在心里想几遍,做到画面再现。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表达。比如,事件中离不开人物,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把人物写立体,事件也更具体。还可以利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深化主题。

文本相连

回顾“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成长的那个时刻放大写具体。另外,曾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训练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已经初步懂得了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要写下当时的真情实感。

有了方法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还要引导孩子阅读教材内外的相关文章,感受成长的的深刻含义。如:《爸爸的花谢了》中的小作者在经历爸爸突如其来的病逝后内心的成长变化。《一诺千金》中的小作者在收到男孩儿还的钱后,被男孩儿身上一诺千金的好品质所感动,从而得到成长。这些文章的阅读,可以打开学生的素材库,启发他们更好地选材。

构思点拨

选材立意: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只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相对来说形式比较自由,但容易出现散漫无边际的问题。细细阅读习作要求中的材料,可以明确本次作文是写事。本次习作要引导学生缩小题目内容为一件事,以小见大。要细细回忆自己的生活,发现成长的“节点”。这些“节点”就是促人成长的典型事件,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如,经历了某些事件之后,孩子逐渐摆脱自私、懒惰、幼稚等,变得更加体谅人,更加勤奋、勇敢等。这些事件就是典型事件。在组成生活众多的点滴中发现这些“节点”是写好这篇作文的第一步。利用列表格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搜集“节点”事件,再根据感受的深刻程度选择具体事例来写。

结构行文:

这次习作在选择好典型事件后,以它为线索安排文章结构。重点要写清楚经历事件后,自己有了哪些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描写出事件前后自己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不同。无论怎么布局,都要思考好哪些部分是重点部分,最能体现改变的内容要进行详写。

可以尝试运用前后的对比来突出变化,注意过去的表现要略写。

语言表达:

写真事,抒发真情,真实的作文更有吸引力。清楚地叙事,细腻地描写内心的感受,让文章有血有肉。

暖心提示:

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内容:

(1)文中选择的事件一定是曾触动自己内心的,让自己有提升的,然后用文字再现让自己产生改变的经过。围绕关键词写,努力边叙述边写出感受。

(2)修改环节要自己多读多想,也要和同学互评互改,还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广泛听取读者的建议,养成读者意识。

要想把这篇文章写精彩,在选材和表达上要精心选择设计。引导学生选出典型素材,根据要表达的关键词,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这篇文章的创作需要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当然,对于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不必强调这些专业术语,但是要让学生在运用中懂得,不同的表达方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尝试综合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帮扶知法

记叙仍是本篇作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记叙的方法: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的叙说和交代。这篇作文的几个关键点,有的要简单地叙述清楚。如,成长前的情况。有的要详细地交代。如,经历的事件和成长后变化。在叙述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两点,对人物、环境的描写对增加叙述的生动性有帮助;边叙述边抒情更能突出主题。

最让我恐惧的是水上300米高空蹦极。对于连过山车都不敢坐的我来说,连看一眼都感觉头晕。爸爸略带挑衅地说:“坤宝,敢玩吗?”还没等我回答,妈妈又说:“我儿子连过山车都不敢坐,哪儿敢玩这个啊!”我听了满心不服地说:“走,谁不敢!”我们买了票,电梯在不断地升高,30米,50米,100米……我的头已经开始晕了。妈妈看了看我,问道:“你行吗?别逞强,不舒服我们就下去!”我闭着眼说:“我没事,有什么好怕的!”很快就到了300米高的蹦极台!工作人员为我绑好安全带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也推进事件的发展。“电梯在不断地升高,30米,50米,100米……”把事件的过程慢镜头展现,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紧张。

我慢慢走向边缘,腿开始发软,我真想退回去。不行!我已经登上来了,站在这里,我就要完成使命,战胜恐惧!只要向前迈一步,我就是胜者。我一咬牙,望着辽阔的天空,大喊一声:“蓝天,我要飞啦!”随即我像一只自由的鸟儿在空中俯冲,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那一刻我成功了!我也懂得了,只要再向前一步,就会获得无限的成功!

上述例子,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了自己的成长。边叙述边写感受,二者相结合,让主题更突出。

放手练习

在上一环节的讲解、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就理解几种表达方式了。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思路,选择其中一个重点部分,进行详细具体的练笔,课上讲评。这样的练习过后再完成长篇的习作,就会轻松许多。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把事件写具体的方法。

2.学习边叙述边写感受的方法。

3.以“成长”为契机,学会关注生活,反思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继续巩固把事件写具体的方法。

2.难点:学习边叙述边写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

以“成长”为契机,关注生活,反思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打开思路

1.创设语境,引出话题:

孩子们,时光像不停流淌的溪水。不经意间,你们已长成了翩翩少年。有人说,成长中伴着痛苦;有人说,成长是那么甜蜜;有人说,成长是孤独的;有人说,成长是战胜自己的成就感……在你心中,成长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2.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学生畅谈对成长的看法。

二、借助支架,细化话题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什么是成长:学习的进步、能力的提高、更懂事、有责任感……

2.借助表格,理清自己成长的表现:

提示: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地仔细回忆,反复思考,发现这件事中的道理(即对自己的引领)。事件经过的关键点要尽可能多地列出来。

如:品质方面的成长、学习方面的成长、能力方面的成长、观念方面的提升……

三、运用方法,下水写作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大多是普通、平常的小事,我们的成长动力就在这些琐事之中。现在就下笔把这些小事写下来。请注意:

1.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注意到“成长”是一种变化的过程,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从懵懂到懂事,从感觉漠然到感受深刻,我们在写作文时要详写变化的过程和感受。

2.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描写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3.注意有详有略。叙事中要围绕主题,抓住关键点。一般成长前的情况应略写,成长的过程和成长后的感受详细写。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具体,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4.关于题目老师特别强调:大部分话题不能直接做文章的题目,极容易出现题大文小、泛而不深的毛病。文章的题目直接影响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所以拟定一个怎样的题目也很关键。

(1)拟题要求:既要简洁明了,又要能概括文章内容;既要新颖别致,又要富有个性。(www.xing528.com)

(2)拟题方法:

A:扩展法:以话题为轴心,在它的前后添加词组或短语为题。如:以“成长”为话题,可拟为“成长的味道”“在蜕变中长大”“在体验中成长”等。

B:修辞法:运用适当的修辞为文章命题。如以“成长”为话题,用上比喻的手法可以命题为“有一种成长的味道叫苦咖啡”。

C:引用法:引用名言、诗句、歌词、成语、俗语等拟题。例如“成长”这个话题可以用一些人生感悟的名言命题:“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四、小组评改,互助提升

1.出示标准,小组评改:

观点是否清楚、过程是否详细、角度是否新颖。

2.全班交流,展示优秀作品。

那张试卷的启示

王玉博

三年级时,我的作业还是由妈妈检查。由于做题马马虎虎,每次妈妈都能检查出很多错误。妈妈常常对我说:“写作业是学习的一部分,检查也是学习的一部分。你写作业时候不认真,自己还不检查,这样会养成坏习惯的!”我根本不以为然,原来怎样还怎样。

转眼间,期中考试了。妈妈问我题难不难,我颇为得意地说:“当然难不倒我,我都会!”卷子发下来了,我竟然得了76分。当我看着手里的卷子时,低下了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难过极了。都怪我平时不认真,不听妈妈的话。这时,我看见其它同学脸上的笑容,心里更难受了。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改掉马虎的毛病,每天的数学作业不依赖妈妈检查。

半个学期之后,我的数学得了100分。

1.要写清楚自己改变的过程。例如:第二自然段中没考好时的心理活动,怎么改掉马虎的毛病?要具体写一写。

2.结尾只写了结果,要补充对这件事的感受,这样才能清楚地表达主题——“启示”。

那张试卷的启示

王玉博

三年级时,我的作业还是由妈妈检查。由于做题马马虎虎,每次妈妈都能检查出很多错误。妈妈常常对我说:“写作业是学习的一部分,检查也是学习的一部分。你写作业时候不认真,自己还不检查,这样会养成坏习惯的!”我根本不以为然,原来怎样还怎样。

转眼间,期中考试了。妈妈问我题难不难,我颇为得意地说:“当然难不倒我,我都会!”卷子发下来了,我竟然只得了76分。当我看着手里的卷子时,低下了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难过极了。都怪我平时不认真,不听妈妈的话。这时,我看见其它同学脸上的笑容,仿佛在故意嘲笑我,我的心里更难受了。

第一次出现试卷,人物心理是难过。

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改掉马虎的毛病。从那以后我每天的数学作业不再依赖家长。我像在学校考试时一样,写作业时自己计时间。做完后我再把答案遮住,重新读题检查验算。坏习惯可真顽固。有几次,我又忍不住想请妈妈帮忙,可我刚想开口,压在桌板下面的那张76分的试卷便提醒我,我绝不能偷懒!

第二次出现试卷,人物变得坚定,对比描写,体现成长。

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期末考试我的数学得了100分。不过,我不会骄傲,不会偷懒,因为,那张76分的试卷一直在那提醒我。

第三次出现试卷,照应了题目。

真正的胜利

赵双云

在生活中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刻,因为那些时刻打上了成长的烙印。

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那是三年级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欢乐谷玩。走进大门,啊!有那么多好玩的游戏!旋木马、太阳神车、蚂蚁庄园……最疯狂的当然是橙色过山车。不过,工作人员说我的身高还不够要求,不能体验。我不禁有些失望。爸爸看着我失望的样子,说:“走!咱们去坐‘丛林飞车’,也很刺激哦!”我一听来了精神,赶紧去排队。

从面到点,引出要玩的项目。

终于到我们了!我兴奋地跑了上去,系好安全带,工作人员检查完毕,马上发车了!开始的速度就像妈妈的电动车,这有什么!哎呀!加速了,我抓紧扶手!下坡了,车就像鹰捉兔一样俯冲。我要飞出去了,我抓不住扶手了,完啦!我恐惧地大哭大喊起来。爸爸妈妈在向我喊什么,我完全听不清了,我无助极了。不知道怎么熬过了这几分钟,我浑身发软瘫坐在座位上。爸爸妈妈给我解下安全带,把我抱到一边。我伏在爸爸肩膀上嚎啕大哭起来。妈妈不停地安慰我,爸爸没有说话,只是抚摸着我的后背。不知过了多久,我渐渐平静下来。

“我”坐了“丛林飞车”,心情更像过山车。边叙述边插入心理描写,真实生动。

爸爸把我放到长椅上,对我说:“双儿,咱们在这休息会儿,顺便看看风景。”我们三个人坐在长椅上,“丛林飞车”还在搭载一班又一班的乘客。他们有年轻的大学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像我们的一家三口。什么?人群中间竟然不乏幼儿园的小屁孩儿!看到这儿,我的脸似乎有些发热。我看着爸爸,他也正望着那几个小不点儿。看着他们上车,下来,红红的脸上写满了兴奋!我的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成长源于一个发现,构思新颖。

我鼓着勇气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想再试一次。”妈妈刚要说什么,爸爸先开口了:“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会有自己的短处。可能跟年纪没关系,你确定要再坐一次吗?”我使劲地点点头。爸爸继续说:“其实,‘丛林飞车’并不是每个时刻都在飞,比如,上坡的时候速度慢,你要趁这个时候,调整心情。当速度加快的时候,你可以闭上眼睛,身体放松,你要相信保险带会保护好你。如果还紧张,就大声喊出来。”

成长也源于爸爸的指引,自然真实。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位理性睿智的爸爸。

我再一次坐上了“丛林飞车”。我依旧害怕,但我想着那几个小弟弟。“丛林飞车”依旧像飞一样快,但我记着爸爸的方法。我调整呼吸,闭上眼睛。我大喊但没有哭……艰难的几分钟终于过去了,我自己解开安全带,走下来。爸爸张开手臂拥抱我,他的手臂显得格外用力!

“丛林飞车”依旧在飞,“我”却战胜了自己。情节也完整了。

那次的经历我一直不能忘记,因为我懂得了,人只有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胜利。

1.语言:一次经历,小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述得清楚真实,重点突出。通过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人物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表现。

2.结构:对比前后两次坐“丛林飞车”的不同感受,突出了成长的主题。开头和结尾简洁不繁冗,更容易吸引读者。

一次捐赠

郭涵

现在我已经六年级了,生活赐给了我温暖的家庭,美丽的校园,亲切的老师,要好的同学。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拥有那么多人的爱,自己无比幸福。可是,那天的事情后,我才知道幸福的真正含义。

成长以前的看法:拥有那么多人的爱,就是幸福。这种幸福源于索取。略写。

那是上学期的一次为山区捐书的活动,我拿出自己读过的几本旧书准备上交。妈妈问我,为什么不捐赠新书。我理直气壮地告诉她:“老师说了,新书旧书都行。再说我是爱读书的孩子,捐旧书都不舍得呢!”妈妈看了看我,没说什么。

妈妈没说什么,妈妈想说什么?为下文埋下伏笔。构思巧妙。

来到班上,同学们都在排队登记自己捐的书,我排在了队伍的后面。前面正是我同桌,她手里拿着一摞书——精装《哈利波特》。这不是她新买的吗?我禁不住问她:“嘿,李丽,你怎么把新书捐了?”

她笑着说:“这是我特意买的。这本书我们都爱看,但是很贵,山区的小朋友们肯定买不起。他们要是能看到这本书,一定很开心!”

人物对话描写,把一件小事写得具体真实,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那你还没有看过呢?”我还是不能理解。

她抬起眼看着窗外,收起了笑容:“我妈妈已经给我买了一本平装本,一样看的。如果我们捐的都是旧书,山区的小朋友也许会失望。所以,我把妈妈给我买水的钱攒起来买了这本书,希望他们能知道我们的心意。”

我不知道说些什么,这个平时老是从家里带水的“抠门”同桌,好像变得高大起来。而我这个爱书的人,却不懂得捐赠要付出真心实意。我似乎明白了妈妈想对我说什么。

读者也明白了妈妈要说什么话,很好地照应了伏笔。

我走回书桌,掏出那本心爱的《三国演义》等候登记。老师记上的时刻,我觉得我的心意也随着书里刘关张的情义一起送到山区的小朋友身边。那个时刻,我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那就是真诚地爱别人。

1.语言:简写成长前的观点,详写成长的事件及内心的变化。详略分明,重点突出。

2.结构:构思巧妙,首尾呼应,思路清晰。

3.立意:一次爱心活动,一个充满爱心的同桌,让一个懵懂的少年明白了幸福的含义不仅在于索取,更在于付出。真实感人,立意深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