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作文教师版:真情流露

小学作文教师版:真情流露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心表达了,真情自然就流露其间了。这个单元主要是写具有真情实感的真人真事。但是无论怎么选择,都要记得,通过具体事例来写,只有具体事例才能让真情实感流露,也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小学作文教师版:真情流露

生活经历可以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畅快、感动、愤怒、难过……从中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写下来。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关键

关键语一:生活经历

本次习作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经历的情感体验。或者抓住在学习和生活中精彩的一瞬间,你激动不已;或者与亲人、朋友、同学产生矛盾,你追悔莫及;或者与机会擦肩而过又让你沮丧……提示学生在写事情过程中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因此,在写作之前,要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充分回忆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感受,然后再动笔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为文章表达真情实感做好铺垫。

关键语二:情感体验

习作中列举了14个词语,可划分为激动、难过、愤怒……等积极和消极的两部分情感体验,范围较广,可供本次作文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其他的词语。总之,只要是自己曾经产生过的内心感受,留下印象比较深就可以。

关键语三:深刻

深刻,指透彻,深入;苛刻、严峻。习作要求中提到的“深刻的”是指生活中经历的印象深的内容,触动心灵深处的内容,这就要求把这一部分内容写具体,同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键语四:情感有所变化

教师要求学生在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这样真情实感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关键语五:“真”

怎样理解“真”的涵义呢?“真”就是指真人真事,亲身经历,符合客观实际的事。文章中的“真”,还可以理解为,读者欣赏以后感觉到的“真”。用心表达了,真情自然就流露其间了。

文本相连

“根据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和“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紧密相连。这个单元主要是写具有真情实感的真人真事。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真情实感”“亲身经历”等词语,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懂得这一目的。例如:《匆匆》的阅读目的是体会作者因浪费了时间而烦恼和懊悔的心情,从而受到启发而珍惜光阴,这就很自然地与本习作连接起来。读写结合,让阅读和写作更好地关联起来,相辅相成,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构思点拨

选材立意:

(1)选定关键词:

教材中提供了十四个词语作为关键词语,让学生选择。这十四个词语都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给他们分分类。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属于高兴的心情;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急、忐忑不安、愧疚、沮丧属于伤心的心情。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提示。具体要求指出,还可以选择其他话题来写。但是无论怎么选择,都要记得,通过具体事例来写,只有具体事例才能让真情实感流露,也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确定事例:

泡泡中有所提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历去思考哪些事情使你产生了这些感受?围绕主题,从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刻,记忆最清晰的事件作为写作题材。回忆整个事件的经过,主要人物,当时的语言、动作、心情等,并进行筛选,选择能突出主题的部分具体描写。

结构行文:

这次习作重点要写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事儿,要写真人真事,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因此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真人真事情感变化关键节点,以它为线索安排文章结构。完成文章的布局。无论怎么安排,都要思考好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来表达真情实感。

语言表达

在叙述事情时,要恰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及修辞手法等。语言平实,情感丰富。

暖心提示:

这次作文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内容:

(1)初稿前选择的话题一定是触动自己内心的,能够表达真情实感的真人真事。围绕自己选择的关键词语写,努力让观点鲜明。

(2)修改环节要根据老师和同学提的建议,认真从细节入手添加、删除内容。

(3)写完后要与其他人分享。可以引导学生分享给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请他们简单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激励中提升习作兴趣。

要想把这篇文章写精彩,在表达方式上要精心选择。引导学生根据每部分要表达的意思,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这篇文章的创作需要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当然,不必过多强调这些专业名词,但是要让学生懂得,不同的表达方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何用好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呢?

帮扶知法

抒情,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抒发出的语言。它是穿插运用于其他表达方式中的。

①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上述例子是作者通过描写时光逝去,抒发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②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太阳他有脚”“挪动”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以略带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在糊涂地过着日子。

③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这一段用拟人的手法将时间人格化。给时间以灵性,本来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是一个性格活泼、步履轻捷的青春少年,他来去匆匆,不可挽留,这一描写形象生动,将抽象的时间具体化了。

只有通过各种表达方式的揣摩,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放手练习

在上一环节的讲解、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就理解几种表达方式了。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思路,选择其中一个重点部分,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进行详细具体的片段练笔,课上讲评。这样的练习过后再完成长篇的习作,就会轻松许多。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在叙述事情过程中,情感变化写清楚。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准备素材

1.做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中体验情感。

(1)游戏中拿到花的孩子,你有什么情感体验?

(2)花从自己手中传递下去差点拿到花的孩子,你又有什么情感体验?

(3)看到同学表演节目,你有什么情感体验?

(紧张、害怕、兴奋……)

2.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54页。指名读一读。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

惧怕、愤怒、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难过

人生路上情感世界会丰富多彩,生活因此更美丽。捕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合作交流,拓宽思路

1.关注生活,书写真情:

PPT展示生活中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播放背景音乐):

长跑比赛中,坚持不懈,最终折桂。(激动)

在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长大。(感动)

我和小伙伴参加天文馆研学。(畅快)

冤枉了好友想道歉,好友已搬走。(悔恨)

2.你有过以上这些感受么?自己生活中哪些是你印象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事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理清思路。

3.全班交流。

三、赏析例文,归纳方法

1.如何组织语言和选取典型事例将自己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请借鉴本单元的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的写作方法。

(1)师生共同品析思考:(关注文章旁的批注)

①“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

③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2)生:

①“我”对语文课由厌恶到喜爱。

②因要移民中美洲越发觉得母语是那么亲切,开始努力学习语文。

③选取典型的事例突出变化。

“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

“我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

“我”看报纸、温习课文、写生字这三个具体事例,写出了“我”对语文课情感的变化。

借内心独白,更加直接强烈地表达心情。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教师点拨:内心独白是通过人物内心的表白揭示人物隐秘的世界,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更能直接强烈地表达人物心情。

还要运用选典型事例把气氛和心情突显出来。写告别中国语文课,可能有很多事情可写,这里选择了哪两件事情来写?(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情就很好地把气氛与心情凸显了出来,表现出“我”对语文课的依依不舍。

总结:通过学习这篇例文,我们了解到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能够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让真情自然流露,打动读者。(www.xing528.com)

2.学生自由读习作例文二《阳光的两种用法》

(1)思考:

①阳光有哪两种用法?

②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交流、汇报:

①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毕大妈把阳光煮在水里给孩子洗澡。

②抓住妈妈的动作“取、抱、叠、铺”。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感受暖暖的母爱;通过“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劈里啪啦”“哪吒脑海”等词体会毕大妈的智慧慈爱给孩子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3)总结写作方法:把情融入到具体的人和事中,看似平淡,实则情意绵长。

四、真情流露,构思框架

1.师生共同构思文章的框架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材进行文章主题的构思,立意鲜明,也就是尝试在文章中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可以写独自一人在黑夜里行走的情景,可以写在别人的帮助下取得成功的故事,还可以写“我做了”错事时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表达自己歉意的事……)

2.小组交流自己的导图,评一评,互相提建议,然后修改。

五、完成初稿,表达自然

1.组织好语言,完成作文初稿,表达情感。

2.根据修改清单,完成作文修改。

(1)有没有像《别了,语文课》,选取典型事例把气氛和心情描写出来,表现出“我”的情感变化。

(2)有没有像《阳光的两种用法》,把情融入到具体的人和事中。

六、交流分享,互相修改

1.小组间分享习作,同学们给出修改意见。

2.学生自己尝试再次修改习作。

3.小组代表分享优秀习作。

善意的谎言

董宁睿

姥姥时常教育我和舅舅家的表哥不能说谎,他们却当着我和哥哥的面说过谎。后来我才知道,有一种谎言叫善意的谎言。

小时侯,哥哥胖,抵抗力很差,经常生病,总是去医院,一次检查表明:哥哥的体内缺乏锌元素。医生让哥哥吃海产品,哥哥从小最讨厌吃海产品了,怎么办?

姥姥和姥爷还是买回来了一些海鲜,尝试着做,可哥哥不吃。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做馅,这样方便一些。

晚餐时间到了。爷便跟哥哥说:“这里面没有虾!我们知道你不吃虾,根本就没买虾……”姥姥、爸爸、妈妈和舅舅也连声附和。

什…什么?这不是睁着眼说谎吗?我张了张嘴,刚想否认否认他们的话姥姥和姥爷暗暗地笑了。

打那以后,姥姥和姥爷便隔三差五地给哥哥做鲜虾猪肉水饺。不过,和那次不同的是饺子里的虾泥在渐渐地增多。

去年的中秋节,爸爸特意做了一盘软炸虾仁。我们两个就把虾仁吃光了。

1.避免丢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2.文章开头就揭示了道理,让读者感觉莫名其妙。

3.文章写到最后没有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4.主要事件描写不细致。

善意的谎言

董宁睿

姥姥时常教育我和舅舅家的表哥不能说谎,姥爷也总是对我们说做人要诚实。可是,他们却当着我和哥哥的面说过谎。

开篇点题。

哥哥小时候长得很胖,抵抗力很差,经常生病,总是去医院打针、输液。后来一次化验表明:哥哥的体内缺锌元素。医生建议哥哥多吃些海产品——这下麻烦大了!要知道,哥哥从小最讨厌吃海产品了,鱼、虾、蟹、贝这些都别说吃了,甚至闻到海腥味就会呕吐不止。这可如何是好呢?

本段为下文“善意的谎言”埋下伏笔。

即便这样,姥姥和姥爷还是买回来了一些海鲜,尝试着怎样才能让哥哥吃下去:蒸、煮、煎、炸、烤、焖、炒等烹调方法都用遍了,就是不灵——哥哥闻到了还是大吐特吐。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海鲜剁成泥,和猪肉混合做成饺子馅,用调料调味,再放上一点葱花儿。经过商量,最后决定用鲜虾做馅,这样方便一些。

于是,姥爷便去超市买来了一些鲜虾,又和姥姥一起仔细地把虾去壳,剔去虾线,洗净,然后剁成细细的虾泥。看着姥姥卖力地做饺子馅儿,我还以为她是要给哥哥一个惊喜,便欣然答应了姥爷不让我告诉哥哥的要求。我非常爱吃海鲜,将之视为珍馐美味,所以认为哥哥肯定也爱吃。

小作者抓住了姥姥、姥爷给哥哥买虾、剥虾、洗虾等细节描写,表达出姥姥、姥爷对表哥的疼爱。

晚餐时间到了。我咽着口水盯着盘中的鲜虾猪肉水饺,嘴里还咬着一只饺子。哥哥夹起一只饺子咬了一口便大喊起来:“这里面有虾!我不吃了!”我愣愣地看着愤怒的哥哥,心想:每只饺子里的虾泥那么少,我几乎都尝不出虾味来,哥哥怎么这么生气?再说了,这饺子多好吃呀!如果他不爱吃鲜虾饺,为什么姥姥特意把饺子放得离哥哥最近呢?这时,姥爷便哄着哥哥说:“这里面没有虾!我们知道你不吃虾,根本就没买虾……”姥姥、爸爸、妈妈和舅舅也连声附和。

小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把故事情节引向高潮。

什……什么?这不是睁着眼说谎吗?我张了张嘴,刚想否定他们的话,便被妈妈掐了一下。我只好夹了一片菜叶塞进嘴里,把还没说出口的话连同菜叶一起使劲地嚼着,又狠狠地咽了下去。而旁边的哥哥则勉勉强强地吃下了几个饺子,居然没吐?姥姥和姥爷暗暗地笑了。

打那以后,姥姥和姥爷便隔三差五地给哥哥做鲜虾猪肉水饺。不过,和那次不同的是饺子里的虾泥在渐渐地增多,相同的是他们还是要求我保密。慢慢地哥哥不再抗拒海产品的味道了,也不再那么爱生病了。

姥姥和姥爷的悉心照料,哥哥不爱生病了。

去年的中秋节,爸爸特意做了一盘软炸虾仁。用来炸虾仁的鸡蛋清刚好用完,倒是还剩下一个蛋黄,被爸爸炸成了一个圆圆的“太阳”。他把“太阳”摆在盘子中央,周围环绕一圈炸得金黄的虾仁,真是色、香、形、味俱全呢!菜一端上桌,我和哥哥便抢着吃虾,不一会儿,我们两个就把虾仁吃光了,只剩下了那个“太阳”,舅舅便把“太阳”吃了。姥姥和姥爷看着我们,欣慰地笑了。

“软炸虾仁”的“太阳”造型,体现出爸爸用心良苦,爱意浓浓。

看着他们的笑容,我又想起了那个善意的谎言,那个爱的谎言……

最后点明文章主旨,善意的谎言充满了“爱”。

感动的泪水

赵翔宇

随着记忆之门打开,你会发现里面有你不同的经历,而同时也饱含着你背后的泪水。

小作者将读者带进自己的情感世界。

那是在我五年级时,即将面临第一次重大的考试——全市统考,在校园的操场里你已经很少看见我们追逐欢笑的身影,我们就像被关在笼里的鸟儿,被束缚其中。学习任务是如此的艰巨,每时每刻我们都被压力紧紧捆在教室里。教室里是如此寂静,连轻轻翻书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我们正翻阅着资料与课本,并飞速将其内容深刻印在脑袋里。再加上雪片般的卷子与城墙般厚实的书本,无时无刻不在眼前打转转,而回到家,压力就能烟消云散了吗?

过渡句自然连接下文。运用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习压力之大。

我背着沉重如山的书包与满身的疲惫回到家中。吃过晚饭后,我总想和妈妈抱怨抱怨,什么压力大呀,负担重的。“唉,要是不上学该多好,烦死了。”“学习是你的任务,你就应该做好,快去干你该做的事。”妈妈说完,铁青着脸抱来几本资料和卷子,“写完作业,马上复习。”我的心仿佛一下子被冰封了,我发誓我再也不和她谈论学习上的事了。我哽咽着用手捂住双眼,不让眼泪流下来,抱着资料极不情愿地走到卧室。我停止了哽咽,叹了口气,“唰唰唰”写起来。

通过动作、语言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家人给小作者的学习压力仍然很大。

终于写完了今天的作业,我趁妈妈不注意打开了电脑,想偷偷放松一下。我兴奋地握住长达一个月都没碰过的鼠标,突然,我发现妈妈空间里的留言,写的是什么呢?我很好奇,我把已经关上的门上了锁,轻手轻脚回到座位上,输入了密码。一行小字呈现在眼前:“亲爱的女儿:希望你不要被现有的压力所击倒,我希望你能够勇敢面对人生以后更大的压力与困难,也希望你变得坚强,加油吧!”这不是给我的留言吗,看到这儿,我鼻子一酸,流下了两行热泪。我刚才还对她那么失望,原来妈妈这样对我,是为了鼓励我勇敢面对今后更大的困难与压力。此时,泪水已模糊了双眼,眼前又浮现出妈妈严厉的面容,此刻突然变得十分深情而又充满希望。我关上电脑,而那段令我十分感动的话语仍在我的脑海里频频出现。我开始听妈妈的话,专心地复习。

通过妈妈的留言和我看留言后的表现,说明小作者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从而努力学习。

首尾呼应,结尾点题。

统考那天,我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考场……这就是我内心深处的眼泪,这是饱含深情,爱与温暖的眼泪。这更是我曾深受感动的一则记录。

1.结构:开头直奔主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统一。

2.选材:这篇习作,作者选择的情感体验是“感动”。选材真实,写出了真情实感。

3.立意:作者在面对人生第一次重要考试时的沉重如山,再到面对诱惑时的不能自控,是妈妈的良苦用心,帮助他端正态度,努力学习。

4.语言:表达朴实自然,或直抒胸臆,或描写细腻,如同与作者亲历了“统考”。

一堂让我改变的语文课

董同浩

自信是一种魅力。有自信,我们才能扇动翅膀高高地飞;没有自信,我们只能背着重重的壳慢慢地爬。

抒情式开头,引起读者共鸣。

门被重重地推开。语文王老师有些怒气地走上讲台,手中抱着昨天的作业。不用说,一定是作业完成得不好找我们算账来了。所有同学都屏住呼吸,不敢发一言,也不敢看老师的脸。教室里安静得都能听到每个人的心跳声。我也胆战心惊地等待暴风雨的到来,要知道,我可是语文成绩最糟糕的一个,挨批绝对少不了我。

交代事情的起因。

王老师大声地说:“你们连董同浩这个新同学都不如么?”这是在夸我么?我没听错吧?是在夸我?虽然言外之意是我语文水平一直很低的,但也有一层意思是:这次我语文作业完成得还行。我垂着的头开始慢慢地抬起,正好和王老师的目光相对。那一刻,我从老师的目光中读到了肯定、读出了鼓励!“董同浩,这次很用心,看得出他在语文上的进步。”王老师继续表扬着我。我感觉自己心里有一朵花在一瓣瓣绽放,一直压在我心头的自卑的影子慢慢飘走。

“我感觉自己心里有一朵花在一瓣瓣绽放,一直压在我心头的自卑的影子慢慢飘走。”比喻句写出了老师的爱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的心田,让小作者充满自信和力量。情感上发生了变化。

一直以来,我的语文成绩不好,虽然王老师从没放弃过我,但我总感觉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鸭,自卑地生活在美丽的鸟儿们中间,没有表扬,没有掌声。可今天,我这只自卑的丑小鸭突然看到了一线阳光——来自于王老师的肯定。

那节课,我听得格外认真,好像什么都听明白了,好像那些知识都听得懂。在那节课后,我发现自己变了,敢举手了,敢回答问题了,自然也少不了老师更多的真心的表扬。

如今我仍然是一只丑小鸭,但是,这只丑小鸭有了自信,我也相信,扇动这自信的翅膀,终有一天我会变成美丽的天鹅!

总结全文,写出了自己的感悟。

1.立意:这篇习作小作者选择的情感体验是“感激”和“爱”。讲述了小作者的语文一直很差劲,导致自卑,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一次小小的进步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从而找到了自信。

2.结构:主题鲜明,让人感同深受。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老师对小作者的教育令小作者进步很大。

3.语言:本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有感染力。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多方面的描写,真实而细腻地再现了师生相处的感人瞬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