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项羽败亡的原因及其意义

项羽败亡的原因及其意义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上所述,可以引出第二个问题,项羽可能对非项家军的力量掌握也不够强,这是导致他败亡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因。秦朝末年,项梁和项羽起兵后,楚地的各个氏族势力成为支持起义的主要力量。但这些人对项羽称霸天下,造成极大障碍。宋义和项羽北征救赵前,楚怀王夺吕臣军权,任命其为楚国司徒,其父亲吕青为令尹,这两个职位都是楚国的高级行政官员,但没有军权。

项羽败亡的原因及其意义

由上所述,可以引出第二个问题,项羽可能对非项家军的力量掌握也不够强,这是导致他败亡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因。

项羽从关中回到彭城,带回来一支劲旅和一个霸王的名号。这时候,楚怀王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他大概也听说了,在关中,他被项羽尊为义帝,从一个诸侯王变成了天下的共主。而他也非常清楚,这个共主是虚的,没有任何实权,是个傀儡。

在彭城,项羽肯定不能允许楚怀王和他的势力依然在自己身边。楚怀王以义帝之名被迁往郴县(今郴州市),在彭城权力交接完成后,项羽面临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在“后楚怀王时代”,在西楚国打造一个维护他权威的行政、军事班底。这个工作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特别是如果让项羽来做,难度更大。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项羽在楚国的政治根基并不牢固,缺乏旧楚国贵族的人脉和支持。项梁是坚定的反秦主义者,他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在楚国旧贵族圈子里,应该有很深的人脉和影响力,这毋庸置疑。不过,在战国时期,楚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这个国家内部组织结构很复杂,地方层面上,大大小小的氏族掌控权力,形成很深的地方势力。虽然楚国实行郡县制度,楚中央对部分地方的政权掌控力也是有的,但这个国家的贵族统治体制影响力始终很大,以屈氏、景氏和昭氏三家为首的地方氏族势力大到可以和君王抗争的地步,能够左右楚国的政治格局和外交内政,楚王也无法驾驭他们。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相比,楚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很有限。

从制度层面看,楚国最终被秦国灭掉,与楚国实行贵族政治制度为主、郡县制度为辅有极大关系。在关键时刻,楚国这种不彻底的制度结构,严重制约国家的战争动员能力,除了楚国,齐国赵国燕国韩国魏国也存在类似问题。

秦灭楚之后,在楚地,这种地方氏族势力依然存在。也许在统一天下后,秦朝有很多基础性工作要做,比如,抵御匈奴,南征百越,修秦直道,文化建设,对旧六国开展文化怀柔,诸如此类,而铲除地方氏族势力,严酷打压反秦势力,虽然做了,但远远没有到位罢了。

秦朝末年,项梁和项羽起兵后,楚地的各个氏族势力成为支持起义的主要力量。这些人有钱,有号召力,氏族族长振臂高呼,很快集聚起可观的军事力量,这是对起义有益的一面。不过,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各地氏族力量分散,把他们整合起来,形成上下一体的军事政治集团,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旧楚国时期,这些人头上顶着贵族名头,父辈担当过各级官职,拥有传统的政治地位。项梁死后,楚怀王收编项羽、吕臣等起义军队的军权,他本人就是楚国国君芈姓家族的后人,此时,他在楚国所能仰赖的人,无非是与旧楚国国君有着血脉传承或者君臣关系的氏族势力。

项羽带着彪悍之师夺了楚怀王的权柄。不过,在彭城,已经有很多参加早期起义的氏族元老,代表各方势力在楚国担任中央或地方的官职。项羽不能因为这些人和旧楚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对他们全都弃之不用。毕竟,这些人的势力很大,社会号召力和影响力很强,项羽想在西楚国站稳脚跟,暂时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

但这些人对项羽称霸天下,造成极大障碍。他们形成的离心倾向,像战国末年一样,极大降低了西楚国的战争资源动员能力,弱化了对外征战能力。这些传统痼疾与项羽个人能力和禀赋无关,但在彭城,当项羽着手构建新集团、新组织时,他必须直接面对这样的传统痼疾,为此,他会深感难以名状的压力

可以举例证明项羽面对这些地方势力可能遇到的压力和尴尬。秦二世(公元前208年)后九月,楚怀王发出“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项羽应约,向楚怀王提出,和刘邦一起西进灭秦,但“怀王诸老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拒绝了项羽请求。在楚怀王身边的那些楚国旧贵族,对项羽无好感,甚至心生厌恶,成见很深。当项羽再次返回彭城,迁走怀王,这些贵族元老怎么可能发自内心支持项羽呢?

除了楚国旧贵族和氏族势力,在西楚国内,还有新生的地方实力派,这些人也很难和项羽同心同德,最终成为西楚国的离心力量。

陈胜、吴广起义后,在楚地,新一代实力派崛起。这些人在起义之前,没有显赫家室和出身,仅因天下大乱,秩序荡然,他们靠个人魅力,在地方上积累起社会人脉和人望,被大家推举出来,当上一支起义队伍的首领,或者原来的首领死了,抓住时机,成为某一支起义队伍的首领。在项羽回到彭城后,这些人在楚国的势力,也不容小觑,比如吕臣、陈婴、丁公、薛公等人。

以丁公为例。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率诸侯联军,东征彭城,大败而归,在逃往荥阳的路上,被丁公追上,刘邦对丁公说,“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听罢,竟然放走了刘邦。汉朝建立后,丁公找到刘邦,以私放刘邦这件事,要求刘邦封赏他,但刘邦认为丁公不忠于项羽,不但没有封赏,反倒把他杀了。在楚国,称某人为“公”,既是尊称,也是对县一级官员的官称,比如,刘邦占领沛县后,大家尊称其“沛公”。在楚国还有枞公、薛公等人。丁公很可能是西楚国一个地方官,他如此而为,可见项羽治下的西楚国内部松散且离心。

再以吕臣为例。他在陈胜队伍中任“中涓”。所谓中涓,颜师古注:“中涓,亲近之臣,若谒者、舍人之类。”这个职位是君主身边的近侍。陈胜死后,他带着陈胜留下的残余军队,在新阳(今安徽界首北)成立一支军队,名曰“苍头军”。他带着这支军队反攻陈县,斩杀了谋害陈胜的庄贾,为陈胜报了仇,重建张楚政权,后又和英布联合,击破秦军。

后来,这支队伍和项家军合军一处。宋义和项羽北征救赵前,楚怀王夺吕臣军权,任命其为楚国司徒,其父亲吕青为令尹,这两个职位都是楚国的高级行政官员,但没有军权。吕臣之所以成为楚国新贵,只因他早期追随陈胜,参加了反秦首义。陈胜建立张楚国后,得罪了大多数的楚国旧贵族,而吕臣却能始终追随陈胜,在陈胜死后,收敛张楚国残部,继续与秦军作战,并为陈胜报仇。由此推测,在楚地,他没有深厚的政治根基和广阔的人脉资源,他属于新崛起的地方实力派代表。项梁死后,他和项羽的军队同时被楚怀王收编,在新楚国与项羽同殿称臣。在工作上,他们之间并无统属关系,在资历上,吕臣参加起义的时间早于项羽。和项梁相遇之前,他已拥有从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在楚国政坛完全可以与项梁平起平坐。在私人关系上,吕臣和项羽之前并不认识。很难想象,项羽杀将夺军,以暴力手段,夺得楚国政权,从关中返回彭城后,吕臣能像忠心耿耿的臣子,为项羽以及他的西楚国尽心尽力。根据史书记载,吕臣这样一个有军事和政治影响力的人物,在项羽的西楚国,确实没有任何突出表现和业绩。(www.xing528.com)

楚汉战争进入后期时,即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吕臣弃项羽,投奔刘邦。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吕臣的父亲吕青被封为阳信侯。公元前191年,吕臣继承他父亲的爵位。公元前173年,吕臣病死。他投靠刘邦后,被封侯拜爵,得以善终

又如陈婴。陈婴和刘邦的出身很相似。在秦朝,他是东阳县的令史,负责处理文书之类的事务,比刘邦的官位稍微高点。在东阳,大家认为陈婴“素信谨,称为长者”,为人讲信义、做事严谨,有长者之风,对他的评价和刘邦很类似。

在反秦起义浪潮汹涌时,东阳县的冒险主义者们杀掉县令,响应天下起义风潮,推举人品不错、素有人望的陈婴成为起义领袖。陈婴开始不愿意干,但大家不答应,强迫陈婴当上这支起义队伍的领袖。他和刘邦不同的是,在沛县,当萧何、曹参推举刘邦当起义领袖时,刘邦欣然受命,毫不退让,且积极主动。

后来,大家推举陈婴当王。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嫁到陈家以来,就没听说你家祖上有贵人,今天突然获得如此大的名声,非常不吉利啊,你不如带着大家,投靠别人。如果成功,还能封侯;万一败了,还能逃跑,也不至于身死。”此时,项梁正好北上,路过东阳县。陈婴很听母亲的话,把手上这支队伍交给项梁。与陈婴相比,刘邦很主动。他带着从丰沛地区出来的队伍,不管环境多么险恶,勇抗压力,不畏生死,始终保持独立,或者相对独立的姿态,最终走上帝位。

熊心当上楚怀王后,封陈婴为楚国的柱国,项羽建立西楚国后,陈婴依然是柱国。在西楚国后期,项羽任命项它为柱国。但整体上,陈婴是出身不高,之所以成为“革命元勋”,其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陈婴没有政治野心,否则他不会那么听母亲的话,把到手的军权拱手让人。另一个是,在反秦起义早期,陈婴带着两万多人,投靠项梁,当时,项梁手上仅有一万人左右,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江东八千子弟兵。陈婴带出的这些人是楚国复国的重要力量,对项羽称霸天下作用也很大。基于以上两点,在楚怀王时代的楚国和项羽时代的西楚国,陈婴具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对这种有人望且没野心的实力派,项羽当然要拉拢,这是稳赚不赔的政治投资

但是,整合西楚国内部的各方力量,形成向心力很强的团队,需要必要的时间。无论是吕臣,还是陈婴,他们和项羽本人并没有直接渊源,项羽想在短期内和他们成为同心同德的战友和同志,并不容易。

陈婴当初投靠的人是项梁,按照项梁的辈分和在江湖中的地位,项梁肯定能获得陈婴的鼎力支持。但作为项梁的晚辈,项羽能不能仅靠自己的武功让陈婴死心塌地地跟着走到死,这就很难说了。希望他们像萧何、曹参支持刘邦那样拼死支持项羽,比较难。

从陈婴后来的结局看,陈婴确实没有为项羽拼命到底。大概在楚汉相争后期,项羽处于劣势,为防止陈婴在西楚国的都城彭城造反,才把陈婴从柱国的位置上换掉,换上项氏家族的人。

根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项羽死后,陈婴投降刘邦。在当楚国柱国期间,从未见过陈婴有立功表现,但投降后,他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向南讨伐,打下了今天浙江省和江西省的广大区域,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有史记载的作战行动。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十二月,他被封为堂邑侯。在汉高祖功臣列表中,他的侯爵地位并不高,是倒数第二的列侯,食邑也仅有六百户。后来,因为陈婴做楚元王(刘邦的四弟刘交)的丞相,他和刘交的私交不错,逐步进入刘氏皇族的核心圈。之后,封爵的食邑数涨到一千八百户,在封侯排行榜上上升到第八十六位。对陈婴这样的人,很难说,他能鼎力支持项羽。

陈婴后人和汉皇室的关系一直很密切,他的孙子娶了汉景帝的姐姐刘嫖。大家对刘嫖可能不熟悉,但对她的女儿陈皇后很多人都知道,她是汉武帝的第一个皇后陈阿娇

总之,导致项羽最后败亡的关键因素是项羽所率领的军事政治集团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支团队不是项羽一手打造出来的,项梁的意外身亡,导致项氏集团内部矛盾重生,无人有威望和能力对其加以整合。在残酷而紧张的外部环境下,项羽又没有足够时间对这支团队进行全方位改造,导致最终败亡。

相反,刘邦的团队是由他一手打造,在开始反秦事业之前,他们和刘邦之间具有高度的信任感。以刘邦为核心,团队其他的核心力量多数来自于丰沛和砀郡,在风俗理念和文化认同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交流沟通障碍少。在之后的征战岁月中,通过封赏、提拔重用,进一步巩固内部核心力量的向心力,在基本班底稳定的基础上,通过韩信、陈平、张良、郦食其、叔孙通等来自社会各界、各地区的人才,引入秦朝的军衔制度、军功爵制度等制度,汉集团更加具备超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内部治理能力,整体作战能力和行政效率逐步提升,最终打败项羽,夺得了天下,建立大汉王朝。

换句话说,项梁和刘邦一样,都是所属集团的打造者,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威信。如果项梁不死,他不会遇到后来项羽遇到的类似问题。如果刘邦与项梁争夺天下,鹿死谁手就不可知了。历史经不起假设,否则历史的模样将面目全非。

在公元前202年十月的某一天,华夏选择了汉,同时以一种悲壮的姿态,抛弃了项羽。世道轮回,天道不变。千年以降,无出其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