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常德公寓:沦陷区异数,建筑因名人闻名

上海常德公寓:沦陷区异数,建筑因名人闻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是在去年的五月去上海公干的时候,专门找了个时间去看常德公寓,在张爱玲居住时叫做“爱丁顿公寓”。沈寂觉得,在当时的上海,作家都在写救亡图存主题的沦陷区苦难生活,唯张爱玲却无政治意识地写公寓生活,也是异数。这栋公寓现在很有名了,有人说是建筑沾了名人的光——没有张爱玲,爱丁顿公寓只能是一幢陈年旧筑,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恐难被人铭记。常德公寓那个区段基本可以说是上海最集中的Art Deco 风格街区了。

上海常德公寓:沦陷区异数,建筑因名人闻名

我是在去年的五月去上海公干的时候,专门找了个时间去看常德公寓,在张爱玲居住时叫做“爱丁顿公寓”。五月的上海,已经是短暂的春天的结尾,只要一个大晴天,可能就可以冲进夏天去的,看见法国梧桐的嫩叶,也还有些惋惜春天的匆匆

张爱玲曾住在常德公寓,这一段在好些人的回忆录中都有提到,老作家周瘦鹃说:“我如约带了样本独自去那公寓。乘了电梯直上六层楼,由张女士招待到一间洁而精的小客厅,见了她的姑母。这一个茶会中,并无别客,只有她们姑侄俩和我一人,茶是牛酪红茶,点是甜咸具备的西点,十分精美,连茶杯和点碟也都是十分精美的。”后来成为张爱玲姑父的李开第说:“我常去那里看她们。一次,我在公寓门口遇到爱玲,爱玲说,姑姑叫我给伊去买臭豆腐。那个时候,张爱玲已经蛮红了。”这样的场景,张爱玲曾经写在了她的小说《十八春》和《封锁》里。

根据沈寂回忆,他是由与张爱玲相熟的吴江枫第一次带到常德公寓的,那是一幢建于1930年代的西式公寓,出资建造者是意大利人,公寓外型雍容大气,有宽敞的钢窗,还有环形的大阳台,非常典型的Art Deco 风格。沈寂说当他和张爱玲谈话之际,从里屋出来一位男子,一身纺绸衫裤,折扇轻摇,飘逸潇洒,坐在一旁默默聆听。在路上他问吴江枫:“看张爱玲的神色,似乎并不愉快。”吴江枫笑道:“她不愉快,是因为我们在她家里看到了她的秘密客人胡兰成。”因此可以知道这个常德公寓是张爱玲公寓生活的华彩段落,不只是在创作方面,还有和胡兰成的恋爱。张爱玲就是在爱丁顿公寓里认识年长她二十多岁已婚的胡兰成。一天胡兰成主动到爱丁顿公寓里来拜访她,吃了闭门羹,只能在门缝里留下一张条子。后来张爱玲就从爱丁顿公寓出去,顺着静安寺路,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路,走去胡兰成住的美丽园回访他。这一趟走过去并不远,也就二十多分钟。后来他们交往后,也就时常“步行去美丽园,去静安寺街上买菜。”一日午后好天气,两人同去附近马路上走走。张爱玲穿了一件桃红单旗袍,胡兰成按捺不住说好看,张爱玲不免有些沾沾自喜道:“桃红的颜色闻得见香气。”沈寂说,当时关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恋爱关系,虽未公开,可在文化圈内已有传闻。熟悉的朋友,都暗暗为张爱玲惋惜,“怎么会爱上这样一个大汉奸?”沈寂觉得,在当时的上海,作家都在写救亡图存主题的沦陷区苦难生活,唯张爱玲却无政治意识地写公寓生活,也是异数。

张爱玲一辈子都是公寓生活,她在美国离婚后待在洛杉矶一二十年,也是不停地搬来搬去,据说先后搬过一百多次家,也就是每个地方住个把月就搬。我后来找到一份她住过的公寓名单,虽然不完整,已经有四十多个之多,开车逐个去看,从圣塔莫尼卡到好莱坞,大部分还在,都不是什么豪宅,是很一般的公寓楼,加州人叫做“康斗”(condominium)那一类多,并且好多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已故的武侠电影导演胡金铨跟我说她有洁癖,老是说住所有跳蚤,因此不停地搬家。其实洛杉矶这么干燥的地方,跳蚤极为少见。我看首先是张爱玲心理可能有毛病,自然,还想到可能她对常德公寓的回忆一直在驱使她找寻类似的公寓去怀旧。

胡兰成对张爱玲影响很大,有一次他们一起看日本浮世绘、朝鲜的瓷器古印度的壁画集。傍晚,他们在公寓的阳台上眺望红尘蔼蔼的上海,西边天上余晖未尽,胡兰成说:“时局不好,来日大难。”张爱玲听了很震动。相恋相爱,张爱玲也就在这个公寓与胡兰成秘密结婚。“见了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这么写道。

胡兰成当时是汪伪政府的宣传部次长,对中统内部的一桩奇案——郑苹如刺杀丁默邨事件十分清楚,而且,这个案子的插手人之一、政治警卫总署警卫大队长吴世宝的老婆佘爱珍还是胡兰成的情妇。胡兰成当时所处的特权阶层生活也为张爱玲提供了小说《色戒》的创作素材,比如“一口钟”和“黄呢布窗帘”。这些细节,如果没有胡兰成提供的资料,张爱玲是写不出这篇小说的。

爱丁顿公寓之所以现在叫做“常德公寓”,是这条路叫做常德路,静安寺的这条安静的小路原来叫做“赫德路”。那栋公寓当时叫做爱丁顿公寓,我查到张爱玲1942年在爱丁顿公寓租房时登记的职业是“穆伟均律师事务所打字员”,她和胡兰成在这里有过一些非常缠绵眷恋的时光。胡兰成曾在文章里写道:“夏天一个傍晚,两人在阳台眺望红尘霭霭的上海,西边天上余晖未尽,有一道云隙处清森遥远。”

这栋公寓现在很有名了,有人说是建筑沾了名人的光——没有张爱玲,爱丁顿公寓只能是一幢陈年旧筑,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恐难被人铭记。我在6 楼走廊里看看51 号、65 号的大门,很难设想张爱玲在这里能够住这么久,因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张爱玲在洛杉矶是以不停地搬家出名的。在洛杉矶住了十来年,搬了一百多次家,弄得老朋友都找不到她,也导致她在去世好多天后才被发现。(www.xing528.com)

爱丁顿公寓(常德公寓)现在看还是非常精彩,肉色立面,有很多流线型的横线阳台,转角处理全是弧线的,好像流线型汽车一样,中部有高耸起来的山墙旗杆,中部、侧面都有咖啡色的竖线窗口,典雅非凡。那种时尚,好像永远不过时。我在外面拍了好些照片,回到美国之后,我把这些照片给一个做建筑史的朋友看,他惊叹地说:“这栋楼就是放到美国Art Deco 风格集中的迈阿密海滩(Miami Beach)去,也是一流的杰作!”

常德公寓那个区段基本可以说是上海最集中的Art Deco 风格街区了。从常德公寓出来,走过公园,漫步十来分钟就踱到《色戒》的场景里说的“义利饼干行地街到平安戏院……对面就是‘凯司令’咖啡馆,然后西伯利亚皮货店,绿屋夫人时装店,并排两家四个大橱窗,华贵的木制模特儿在霓虹灯后摆出各种姿态。”这些场景都集中在从陕西北路至石门路的短短两百米内,是静安寺路最昂贵的地段,到现在也如此。

这个平安大戏院就是Art Deco 风格另外一个杰作。和常德公寓不同,这个建筑比较低调,平安戏院位于平安大楼底层。它现在叫做“平安电影院”,具体位置在南京西路1193 号,恰好处于陕西北路南京西路口交汇处的中心,与上海新世界城一样,是个成转角的半圆型。“平安电影院”就在这庞大的转角型呈半圆状的“平安大楼”底层的正中心,只是原平安电影院那不大的门变成了橱窗。平安大楼为八层美式公寓,建于1925年,大楼的主楼为八层高级美式公寓,多元建筑风格,公寓为沿街周边式建筑,朝陕西北路与南京西路对称延展的两侧为两层,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多层带电梯公寓,标准层每层是一梯四户,分别由两套一室半和两套三室户组成。每个卧室里都有一个卫生间,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平安大楼建筑是混凝土框架结构,立面用的是红砖。中国最早生产红砖约在1858年,只是在上海才生产欧洲式红砖,这个建筑就是用这种欧式红砖砌的立面。

平安大楼底层最早是安凯第商场,1930年代是西班牙驻沪领事馆。1932年改建为平安电影院。张爱玲当时经常到这里看电影。其实,“平安电影院”只占这幢半圆建筑底层平安大楼的一小部分,而就是这一小部分竟然让庞大的平安大楼出了名,那时人们只知“平安电影院”,而不知平安大楼。1939年,美商雷电华影片公司葛安农、勃力登投资将大楼底层安凯第商场改建为平安大戏院,这是一家小型而讲究的二轮影院,设座位504 个,小巧而别具风格。住在附近常德公寓的张爱玲就是“平安大戏院”的忠实观众,张爱玲说这电影院是“全市唯一的一个清洁的二轮电影院,灰红暗黄二色砖砌的门面,有一种针织粗呢的温暖感,整个建筑圆圆地朝里凹,成为一钩新月切过路角,门前十分宽敞……”大概张爱玲经常到这里看电影的这个经历,才在《色戒》中有王佳芝将老易放走了的描写:“平安戏院前面的场地空荡荡的,不是散场时间,也没有三轮车聚集……”

我去看的时候,这里已经是西班牙著名服装品牌ZARA 的专卖店,看着那个熙熙攘攘的名牌店,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种惆怅的感觉

五月的天气有种“娇嫩”感,因此是脆弱的。张爱玲那一段生活何尝又不是娇嫩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