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政府志: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广西通志.政府志: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期,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大城镇道路、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投资。自治区人民政府每年都组织召开全自治区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为进一步促进广西工业发展及国际大通道建设,2004—200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分2期开展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总投资110亿元。

广西通志.政府志: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1998—200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坚持中共中央确定的扩大内需的方针,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时期,自治区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公路、港口、水运航道和民航机场建设,自治区内及西南腹地从广西或经广西向各个方向出海的交通网络已具雏形,西南出海大通道框架基本形成。一是自治区境内新建钦北、黎钦、钦州钦州港等地方铁路,改造湘桂线、黎湛线等铁路,自治区内铁路网进一步优化。二是自治区公路总里程由1997年的4.5万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5.7万公里;公路密度达23.79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等级公路发展迅猛,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广西段750公里全线贯通,59个县城通二级路;全长652公里的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全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49公里,位居全国前列。三是沿海港口形成一定规模,吞吐能力显著增强。到2001年底,以防城、北海、钦州三大港口为主的环北部湾港口群基本形成。四是内河航运设施和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南宁至广州854公里的西江航道可通航千吨级船队,全自治区内河通航里程达5582公里,其中千吨级航道538公里;建成一批内河港口码头,拥有内河港口生产泊位660个,吞吐能力达3090万吨。

同期,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大城镇道路、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投资。自治区人民政府每年都组织召开全自治区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2001年4月28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提出:到“十五”期末,全自治区城镇化水平达到31%;经过两到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初步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的城镇体系,逐步接近或达到全国城镇化的平均水平。2002年,广西城镇化水平达到30%。1998—2002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66亿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1997年以前总投入的1.3倍,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自治区人民政府在1997—2000年百色扶贫模式的大会战取得明显成效后,陆续整合资金,以大会战为载体,对特困区域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和连片开发。2000 —2002年,整合21.6亿元资金开展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共建设17927个项目,完成24件实事。广西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使兴边富民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改善边境军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兴边、富民、睦邻”的预期目标,树立良好的国门形象,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1998—2002年,全自治区重点项目增多。2001年12月,西江航运建设二期工程全面完工,工程动态总投资20.08亿元,共渠化贵港市至西津水电站航道104公里,整治航道271.8公里,南宁至广州854公里航道提升为常年通航1000吨级货轮的国家三级航道,打通大西南地区水运出海通道。5年间,共实施自治区重点项目202项,总投资额2672亿元。桂林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宜州柳州等高速公路,南昆铁路、南宁机场扩建、防城港9—10号泊位、天生桥一级和二级水电站以及南宁—广州、南宁—昆明大容量微波骨干光缆通信干线网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胜利竣工,投入使用。六景至兴业、桂林至梧州、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和南宁至友谊关高等级公路动工兴建。

2003—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继续加强全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构建国际大通道。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2003年起,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发挥广西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中的区位优势和作用,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原来建设的基础上,将西南出海大通道提升为中国通往东盟各国的国际大通道。2007年1月2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力争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的目标:建成以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以海港、空港为龙头,以泛北部湾海上、南宁—新加坡陆路和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三大通道为主轴,以广西通往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体系。至2007年,以首府南宁为中心和以沿海港口为龙头,由铁路、公路、水路组成,通往东盟各国、周边省份及出海运输通道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南宁至友谊关、南宁至水任、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洛湛铁路广西段、桂梧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高速公路总里程增加到1879公里,沿海和内河港口总吞吐能力增加到10613万吨,与68个国内外城市开通了航线航班,国际大通道地位日益凸显。

2003—200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整合22.5亿元资金开展东兰、巴马、凤山三县(自治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12类34项75312个项目如期完成,大会战取得全面胜利,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投资环境得到提升,推动东巴凤三县乃至河池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广西工业发展及国际大通道建设,2004—200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分2期开展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总投资110亿元。2007—200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整合16.25亿元资金开展都安、大化、隆安、马山、天等五县(自治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至2008年底,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累计完成投资18.38亿元,实施15类37040个项目的建设全面完成。(www.xing528.com)

2003—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强化城镇规划与管理,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的道路、桥梁、排水、路灯、防洪堤、供水、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公共交通、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市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城镇人居环境。继续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初步构筑起具有广西特色的“四群四带”城镇体系雏形,2007年,城镇化率达到36.2%,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1998—2008年广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万元)

在西部大开发中,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强工业、交通、能源水利、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建设,投资结构明显优化。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长洲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钦州千万吨炼油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华银铝业一期、平果氧化铝二期等一批工业重点工程竣工投产。2004年9月2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印发自治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方案的通知》,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并组建若干项目推进工作小组,由自治区各位副主席分工负责,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力度,确保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12月15日,洛湛铁路广西段开工建设,至2009年7月1日建成通车,填补湘、桂、粤交界地区13万多平方公里的铁路空白,结束贺州、梧州2个地级市“地无寸铁”的历史,广西14个地级市全部通火车,促进铁路沿线地区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沿线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2005年12月28日,被誉为“南疆国门第一路”的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通往越南乃至东南亚地区最便捷的陆路国际运输通道、中国第一条连接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

2007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重要的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首批3台机组分别于5月21日、7月20日和10月31日并网发电。2009年,龙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龙滩水电站成为当时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全国第二大水电站。

2007年10月—12月,长洲水利枢纽1号、2号、3号机组相继并网发电。长洲水利枢纽的建成,对于“以电养航”“以电治水”“以电支农”,振兴西江水运,消除西江洪涝灾害,加快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