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资源规划:适应地区需求的关键

职业教育资源规划:适应地区需求的关键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与社会的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指导思想。调查中通过对上海普陀区属系统工人技术等级结构的分析并考察其与工业结构中技术结构变化的适应情况,全区初级工占53%,中级工占44%,高级工约3%,比例结构呈“宝塔型”,显然不适应发展着的技术结构要求的“橄榄型”人才结构。从地区情况看,“九五”期间生源猛增,平均每年达1.22万。

职业教育资源规划:适应地区需求的关键

上海市普陀区有5所独立建制的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了相对稳定的旅游服务、商业经营、电子电器、汽车运输、办公室自动化等22个专业、工种,10多年来已培养输送了6000多名合格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全区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专业门类、专业师资、教育设施等诸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的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指导思想。

一、深入调查研究,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1.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1)城市经济定位与职业教育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上海的城市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作为上海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特征的第三产业大发展呼唤着职业教育,要求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第三产业的数量相当、质量上乘、门类配套的职业人才。调查中了解到,“九五”期间全市各区属职校平均每年要培养453名商业和金融业人才,可见任务很重,当然各区职校承担的任务不可能均等,培养这两类人才的渠道还有其他形式,但这里引出了职校如何积极主动为全市商业、金融业发展多作贡献,以质量取胜,承担更多任务的竞争机制问题。

(2)地区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从上海普陀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看,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已十分明确,以物贸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根据区政府“东西延伸,南北联动,全面开发”的决策,随着物贸、商业、市场等中心群落的建立与运行,商业、物贸、金融、物业、旅游、文秘、办公室自动化、物贸外语、市场信息、工程设备、仓储运输、电器维修等专业工种的各级人才大量紧缺。从初、中级人员年平均需求量看,职校培养人才的任务很重。

(3)工业结构变化与职业教育发展。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上海的工业结构也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工业正依靠着科学技术进步,依靠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依靠智能型的劳动力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工业系统的每个产业工人都将在这一背景中接受挑战,或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技术等级适应变化;或转岗培训转业。调查中通过对上海普陀区属系统工人技术等级结构的分析并考察其与工业结构中技术结构变化的适应情况,全区初级工占53%,中级工占44%,高级工约3%,比例结构呈“宝塔型”,显然不适应发展着的技术结构要求的“橄榄型”人才结构。这又向职业教育提出了适岗培训、提高技术等级的艰巨任务,这也从客观上要求职前职后沟通,既抓好职前职业教育和技术等级考核,又要抓好职后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2.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和运用有赖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1)初中毕业生分流与职业教育任务。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每年的生源,特别要注意90年代后期初中毕业生的入学高峰,职业教育将承担的教育任务是相当重的。从地区情况看,“九五”期间生源猛增,平均每年达1.22万。若按区1992~1993年普职比(约35%∶65%),再根据近年来职校在三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录取比推算,全区职校的在校生规模要扩大3倍才能满足社会人口的教育需求。

(2)择业观、价值观的变化与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发展使人们的择业观、价值观有了很大变化。青年人期望从社会中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职业岗位,这里有一次乃至多次选择。反映在人们的效益观念上,青年人讲究经济效益,考虑选择职业的待遇等,以求实惠。调查表明,初中毕业生报考职校的意向是经济效益好的专业工种,选择的热点集中在银行金融、商业经营、计算机应用、旅游外语等专业(工种)。这里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在专业门类、层次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必然要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必须注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排除人们在选择职业中可能存在的盲目性因素。

另外,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科学知识综合化,人们在就业准备时已注意一专多能的发展,这不仅可以从已在职校就读的学生中了解到这种要求,在对普教的1338名学生家长的调查中也有84%的家长提出多张证书的要求。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发展的依据与思路。职业教育必须抓住机遇,扩大办学规模,搞活办学机制,在“主动适应”上做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在“灵活”上闯路子,在“发展”中求效益。

二、发展地区职业教育的几项举措

对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从职校的办学规模、模式、层次与特色诸方面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采取有力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1.调整设点布局,发展骨干职校,提高规模效益(www.xing528.com)

社会需求约束型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客观上要求办学部门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制定适当规模的教育计划,建立合理的多层次、多种类、有区域特性的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职业教育在体系、结构、教育内容以及与社会协调诸方面有其明显的复杂性、特殊性,这也客观上要求让职业教育脱开普教职教合一的混合体,独立地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发展。因此,区教育局下决心实施职业教育调整设点布局的两步方案。

第一步:让普教职教分离,建立5所独立建制的职业学校。这一步已实施。目前,5所职校办学规模扩大,层次提高,各职校已形成或正在形成其主干专业体系。1995年招生1600人左右,是1990年招生的2.5倍,定基增大158%,新开宾馆管理、旅游外语、营销、报关、日语、文秘、装潢美术、现代化办公技术等新专业,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正从专业设置、课程标准、职业道德教育、实训实习工作诸方面强化“内功”,注重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第二步:集中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3所职校充实领导班子,重点投资,重点建设优化专业,深化功能,提高师资水平,把其办成规范化、示范性的骨干职校,并调整职校分布。

2.拟建立物贸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

由区政府牵头会同教育局、人事局劳动局、商委、建委等组织物贸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并综合本区业余大学、经济管理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功能,培养物贸行政管理市场管理、营销、楼群管理、物贸外语、餐旅服务管理、仓储运输、金融、报关、保卫等专业人才。

3.着眼全面提高素质,推进技术技能考核

为全面提高职校生和本区职工队伍的素质,把建立技术等级考核站、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作为教育面向社会,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办学形式。建立、健全以职校特色或骨干专业为主的考核站、鉴定站,对内检测学校教育质量,为学生创造取得多证书的就业条件;对外为社会承担与考核相配套的培训,为提高在职工人或待业人员的技术等级、转岗培训出力。目前已建立了7个技术技能等级或水平考核站,还拟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并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与国际接轨,曹杨职校、天工职校已与英国教育行会(C&G)合作建立相应的考核站,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获得国际技术等级证书,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4.探索产教结合的路子,增强办学活力

校企联手,筹建与专业相通的实业公司(或工场),作为产教结合的实体。在这实体中,一方面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学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操作技能或经营能力,认识经济活动的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劳动价值,让学校创造经济效益。另外,还要完善实习基地功能,把实习基地作为产教结合的载体,使教学实习、适岗实习、顶岗实习融为一体,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并举。

5.构建“多制式、全天候、长短结合、主副渗透”的办学框架

瞄准职业人才的初、中、高级序列,重点构建初中、高中教育后1~5年不同学制的职业教育序列,形成多制式。学制宜长则长,要短则短,长短结合,既注意发展长线专业,又捕捉人才市场信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实行多部制(全日制、半日制、业余制)。专业化和多能化也要结合,以适应社会就业体系的多样性、变动性,以一业为主,兼学别样;以骨干专业或特色专业为主,与相通专业的课程渗透,主修与选修结合,实行一个学生多张证书制,培养复合型、通用型人才。

6.拓宽专业面,开设新专业,增强为第三产业的服务功能

其一,拓宽专业面。抓好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拓宽学生知识技能面;强化职业岗位分析,强化知识技能匹配;注重多能培训。其二,开设新专业。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第三产业专业工种的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