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十论:走向市场的自我发展

职业教育十论:走向市场的自我发展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校园环境。专业设置对路,生源就足,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人才销路就好。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毕业生质量好,“销路”才会好,学校声誉才能提高。

职业教育十论:走向市场的自我发展

一、新形势下职业技术学校的自我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冲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打破旧的办学模式,走向市场,向全社会开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种专门人才,服务市场,提高办学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这个机遇,增强职校自我发展能力,迎接挑战,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必须看清当前职校发展的背景环境,看清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增强改革的使命感、紧迫感,牢固树立面向市场的指导思想,强化信息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经营观念。要舍得花力气去研究市场,捕捉市场信息,学会做市场分析,洞悉市场的近期需求和未来的长远发展方向,从而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准确而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利于专业设置和及时适当的调整,使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超前性。说到底,职校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要依赖于其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和毕业生的高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此,职校要不断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之适应“三个面向”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职校要摆脱过去那种依赖国家教育投资的办学模式,若能像企业那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以校养校,就不但能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而且也将大大增强职校的办学活力。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由于按上级部门的指令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经济上完全依赖国家,职校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彻底打破这种陈旧的办学体制,依靠市场,建立开放性的办学体制。职校要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下,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一定要发挥自主性,充分依靠国家、集体、个人,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办学效益。职校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背靠企业,搞校企结合,或以学校为主,或以企业为主办学;也可以通过产教结合,有偿教育,有偿输送毕业生,使学校成为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实体。

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校园环境。学校风气好,校园环境美,教育教学场馆现代化,设施先进,就是学校的金字招牌。而职校的发展与职教结构是否合理也是紧密相关的。职教结构要与社会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相适应。职教的类别与专业设置、类与类、专业与专业的比例关系都要合理安排。因此,一个社区要一盘棋,几个学校联合起来,统筹规划。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这样,有利于集中优势,发挥特长。学校在师资、资金、硬件等方面,全力支持办好一两个特色专业,必将更迅速地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学校创特色、创名牌打下良好基础。

二、走向市场,自我完善,不断发展

要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就要改革、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竞争力的内部管理机制。在上海宁武职校由初级中学兼办高中职业班转向完全职业中学的转轨过程中建立起了对外联络处,建立起了信息网络,还实行了年级组长负责制,实行了责、权、利合一;后来又通过教代会形式决定先设立美术工艺、宾馆服务两个专业组,建立专业实体;同时逐步实行了定岗定编。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目标责任制。这样,既调动了广大教工的办学积极性,又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有利于搞好优化组合。(www.xing528.com)

建立“招生——教育——实习——就业”一条龙办学路子,并且保证这条路畅通无阻,职校才有生命力。怎样才能使这条路畅通?首先,要充分了解用人市场,专业设置要对路;专业和招生人数与劳务市场的用人需求相协调。专业设置对路,生源就足,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人才销路就好。在专业设置、招生上,不能搞一刀切。在保证骨干专业的同时,还要根据市动态设置一些相关专业、热门专业,开辟专业短线,这样,一有“风吹草动”转“产”就快。如宁武职校从实际需要出发一直搞各种形式办学,有与企业联办的,也有与大专联办的,还有委培代培的;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有公费生,也有自费生,还有实行“差额制”的班级。在学制上,灵活机动,也不搞千篇一律。有初中毕业一、二、三年制的职高班、中专班,也有高中毕业后的一、二年制中专班,还有短期培训班,根据市场需求采取多层次多元化办学。现在,该校已把眼光放在建立职校与中专、技校“三合一”的新型职校上了。

职业学校不但要搞好教育教学,而且还要完善学生实习的管理办法,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机会,促使学生接触用人单位,接触社会,增强动口、动手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了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应大力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制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样不但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且适应了新的历史时期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是使“招生——教育——实习——就业”这一条线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是职教发展的关键。

只有深化教育改革,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未来劳动者的各方面的素质。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毕业生质量好,“销路”才会好,学校声誉才能提高。社会经济体制、用人机制的改变,必然要求教育部门的全方位的改革,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更要迅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突出实践,狠抓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职业学校要重新合理设置课程文化基础课要服从于专业课,专业理论课要服从于技术技能训练课,可以定期进行技术比武。要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行“双证考核”、“录用考查”制,能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积极性。这样,改变了以往职校教师、学生没有压力的不合理状况,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把品德、考核与推荐直接挂钩,就抓住了学生、家长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促使学生注意自我约束,认真学习,促使家长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因此,教改必将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达标率,带来丰硕的教育成果。

深化教改,还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为教改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力地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当然,学校的主体是教师,要建立一支思想、业务过硬,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对素质较好的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职校只有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各种专门人才,建立办学信誉,才能赢得全社会的支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不断发展。如果一所职校培养的学生,在数量、质量、规格上都具有优势,在劳务市场上供不应求,那么这个学校就具有竞争力、生命力。毕业生的分配,要实行学校“择优推荐”,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努力做到双方满意。还要注意“售后服务”,跟踪调查。如果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学校的社会影响就会日益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