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生活群体管理实践

大学生生活群体管理实践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善制度建设要以学生为本,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尊重生活群体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全面参与,积极采纳学生意见,科学论证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保证制度在管理、服务中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大学生生活群体管理实践

寝室是大学生群体在高校的一个重要学习生活、交往的空间环境。从其功能来看,它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主要阵地之一。以寝室为主要载体的生活群体的构建和发展影响着每一名大学生,对生活群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是大学生群体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大学生生活群体的内涵及特点

1.大学生生活群体的内涵

大学生生活群体是以生活区域和范围划分的学生群体。生活群体是大学生入学时,根据院系、专业、年级、班级等条件自动生成的,可以按生活园区、公寓楼、楼层、寝室等划分。其中寝室是生活群体的基本组织形式。目前,高校学生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寝室中度过的,有些班级、组织甚至将日常管理教育娱乐活动也搬到寝室中来开展。学生寝室中的管理教育功能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寝室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阵地,是学生集生活、休息、学习、能力培养、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可以说,寝室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在寝室,大学生不受外界的约束,思想行为受本真意识的支配,天然情感和真实思想得以充分展示。今天大学生寝室的功能也已经从早期单纯提供住宿服务拓展到更多功能,比如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优秀的思想品质、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等。寝室成员之间探讨问题、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生生活群体的特点

(1)以寝室为中心。

(2)稳定性强。

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群体成员的构成上比较稳定;第二,群体学习生活状态相对稳定;第三,群体成员关系相对简单。

(3)归属感强。

(二)大学生生活群体的管理与引导(www.xing528.com)

大学生生活群体主要以寝室为中心。寝室在大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优秀思想品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引导。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以归属感提升为重点,提高生活群体的责任意识

一般来说,归属感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提升大学生对所处环境的归属感,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要使生活群体成员拥有良好的归属感:第一,要培养成员热爱集体,乐于为集体奉献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第二,赋予学生自我管理的权利。

2.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生活群体的能力素质

(1)强化文明寝室建设

通过加强学生宿舍管理,规范学生基本行为,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生活习惯,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范和形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2)开展文化含量高的课余活动

引导学生在寝室成员间或寝室与寝室间开展以互助交流、文化学习、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互助活动。融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培养学生形成认同及发展组织文化的意识。

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生活群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伴随高校学分制教学改革和后勤管理服务社会化发展,科学化、规范化成为学生生活群体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新时期管理工作中,建设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学生生活群体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制度建设理念。完善制度建设要以学生为本,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尊重生活群体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全面参与,积极采纳学生意见,科学论证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保证制度在管理、服务中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保障学生的合法利益。第二,构建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互相配合的制度体系。建立以寝室安全及卫生管理办法、定期查寝制度等体现管理性的制度;建立以寝室文明公约、学生轮流值日制度等体现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制度;建立高校学生政工干部入住学生寝室制度,强化服务与管理的有效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