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扶绥县老区发展史:推进脱贫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果

扶绥县老区发展史:推进脱贫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果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16年开始,全县集中精力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十大行动”。农民合作社抱团脱贫成为特色产业富民行动中的有效形式。空港经济区安置点1164套公寓楼建成,实现交房入住。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加快,共完成1885户6618人的搬迁。与此同时,扶绥县实施“村邮乐购”、乐村淘等项目,打造家门口的“邮局+银行+电商+便民服务站”,建设龙头、

扶绥县老区发展史:推进脱贫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果

面对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较弱、基础条件较差的2.5万贫困人口,为全面落实上级党委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2015年12月,扶绥县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作出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民生一号工程来抓,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构建以县为主体,乡村落实、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责任奖,压实责任,实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考核机制。从2016年开始,全县集中精力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一)特色产业富民行动

扶绥县围绕甘蔗水果、龟蛇等众多种养产业,引导贫困村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参与经营。

在发展工业带动扶贫方面,扶绥县在做好蔗糖产业的同时,推动矿产建材等工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林产品等加工业,利用工业产业拉动农业产业发展,引导鼓励工业企业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带动从事农业生产和在企业就业的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扶贫方面,扶绥县引导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移民安置新村建设农村示范点、村屯绿化示范点、生态文明示范点,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扶持贫困村推进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寨改造,推进旅游服务综合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战。

在发展产业扶贫方面,全县培育特色优质高效种植基地或特色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甘蔗产业和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每个乡镇建设1个以上连片规模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每个贫困村发展一个以上特色产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有效带动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2016年,全县完成甘蔗“双高”基地建设面积10.76万多亩,带动贫困户6285户发展甘蔗生产,带动近2万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进一步壮大的坚果、有机蔬菜及鸽龟蛇养殖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吸收2780户贫困户参与,拉动贫困人口7000多人年人均增收800元以上;当年10月有3209户贫困户申请产业扶持,奖补资金达800多万元。

“一村一品”,就是引导各村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为特色产业注册商标,提升特色产业的品牌价值

东门镇六头村姑辽屯千年古茶山上的姑辽茶树,2014年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注册了姑辽茶商标,2016年全村组织合作社,提高姑辽茶产量质量,成功将姑辽茶品牌推向市场,2018年全村户均收入达21000元以上,姑辽茶已成六头村的致富之道。柳桥镇坡利村从2017年开始主打富硒生态米种植产业,产品先后通过广西益谱和广西富硒协会的检测,被认定为“富硒农产品”,并成功注册“绥柳”牌商标;为扩大“绥柳”种植规模,坡利村通过合作社承包模式,组织村民及贫困户投入其中,使部分贫困户成功脱贫。

2018年,全县有8个村成功注册东门土鸡、板包香糯、富硒大米、姑辽茶、富硒大米等品牌商标,越来越多的贫困村、贫困户享受到了“一村一品”建设带来的红利。

农民合作社抱团脱贫成为特色产业富民行动中的有效形式。全县推动每个贫困村建立一家以上的合作社,并确保合作社涵盖每一个贫困户。2016年,中东镇思同村与扶绥县杰利皇鸽养殖公司联合成立养鸽合作社(其中涵盖82户贫困户),合作社养乳鸽6000对,年增收20多万元,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个;东罗镇都充村与南宁市力更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果蔬专业生产合作社,种植苦瓜、茄子、时令蔬菜等450多亩,带动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加900多元;当年,全县创建农民合作社162家,社员2.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1万人,合作社为贫困户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扶贫移民搬迁行动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扶绥县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等需要移民搬迁的自然村(屯)、贫困户,进行识别精准,确定搬迁对象,并分批移民搬迁到东门镇集镇所在地、空港经济区、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等安置点。

2018年,东罗镇安置点288套公寓楼、东门镇安置点(一期)32套天地楼住房、156套公寓楼,东门镇安置点二期530套住房全部竣工,具备入住条件,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主体工程建成,待搬迁户搬迁入住即投入使用;洞谷点2栋共72套住房完成主体建设。空港经济区安置点1164套公寓楼建成,实现交房入住。同年11月,东门镇安置点二期398户、1479人领取钥匙并在龙腾家园组织集体入住活动,空港经济区安置点1127户、3801人在百合家园组织集体入住活动。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加快,共完成1885户6618人的搬迁。

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梁盛 摄)

东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期)(梁盛 摄)

在搬迁户搬迁入住的同时,全县进一步完善后续管理及后续产业发展方案,县委组织部、基层办组织各相关单位在各安置点开展党支部和居民小组的选举工作。各安置点相继引导企业入住,东罗镇安置点引进一家坚果加工企业、东门镇安置点引进四家胶合板加工厂,实现入住企业开工建设,为搬迁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创造条件。

(三)农村电商扶贫行动

围绕自治区“工业产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战略部署和县委关于农村电商扶贫行动的工作要求,全县制定电商扶贫发展规划,建设农村电商扶贫运营中心,发展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和农村电商扶贫市场,引导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有效对接,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渠道,引导支持鼓励贫困群众开办各类网店,帮助贫困户对接电商平台,将电商发展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

2016年,崇左市岜陇一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扶绥县第一家开展本土生鲜配送的电商企业;京东集团在县城建设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以及新宁镇(空港未来城)、东罗镇、中东镇、东门镇、柳桥镇、渠旧镇等6个乡镇电子商务合作服务站点。与此同时,扶绥县实施“村邮乐购”、乐村淘等项目,打造家门口的“邮局+银行+电商+便民服务站”,建设龙头、昌平、中东、渠黎、岜盆、东门、柳桥、山圩、渠旧等19个村级电商合作点;乐村淘和广西商务厅联手举办“2016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活动,与新宁、龙头、岜盆、渠旧、渠黎、柳桥、东门、中东、东罗、昌平、山圩等94个经营户签订合同,助推扶绥农特产品走向全国。

扶绥注重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电商运行模式,将电子商务建设与扶贫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对象结合起来,采取“企业+基地+网店”“协会+合作社+网店”“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模式,组团发展。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在扶绥县设立31个村级服务站,提供家具家装、日用百货等群众生活日用品,2016年“双十一”当天,东门镇服务站营业额达两万多元,31个村级服务站营业额近60万元。2018年底,电商与那宽村黑糯米种植户签订帮扶协议、电商孵化入驻协议、O2O产品入驻协议等,通过与黑糯米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的合作模式,扶绥县实现了电商与扶贫工作有效结合,贫困群众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山圩镇玉柏村土鸭蛋产业,通过扶贫产业电商之路,打造出“屯里的蛋”生态土鸭蛋品牌,引领玉柏村贫困户参与到土鸭蛋产业链条中,实现了贫困户增收盈利的目标。

(四)教育创业行动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扶绥县发展村级学前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

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全县改扩建农村学校99所,确保每个乡镇有1所初中、1所中心小学,人口相对集中行政村有1所村完全小学,并在一些自然屯保留、办好必要的教学点。2017年,全县投入1000多万元改善10多个村小新(扩)建教学楼、改(扩)建运动场、学校大门、公厕等基础设施和添置教学仪器设备。

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方面,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县从县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选派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开展支教走教工作。2014至2016年度,全县安排城区中小学校教师63人次参加支教走教工作,选派的教师涵盖英、数、语、生、化、体、音、美等科目;2014年至2017年,全县累计招聘300多名特岗教师安排到乡镇农村学校;2017年全县制定《扶绥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当年全县实行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人数分别为8人和147人,逐步缩小城乡、校际之间师资差别;2018年,全县为义务教育学校补充教师374人,优先为农村学校配齐配强师资队伍。

在精准实施教育帮扶方面,扶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行全程帮扶、全程资助。2016年全县有88838人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享受国家各种资助,资助金额共5941.2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495人共1691.48万元,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17年10月全县61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在园幼儿享受免除保教费,春季学期23527名学生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活补助费,563名建档立卡等困难家庭高中生享受免除学杂费,基本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在籍学生资助全覆盖;截至2018年,全县累计发放“两免一补”资金3.8亿多元,先后组织实施贫困学生营养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自治区试点工作,投入1.33亿元,让3万多名学生吃上安全营养午餐,由此先后荣获“全区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全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先进单位”等称号。

在劳务创业就业方面,全县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工作目标,创新深化贫困户“一户一薪”就业脱贫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就近稳定就业。

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全县摸清企业用工需量情况,对有意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一户一表、一村一册,结合县内主导产业,重点培训叉车焊工家政、烹饪、护理、种植、养殖等就业技能。依托县内的桂林理工大学空港校区、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优势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订单培训。南国铜业和桂林理工大学合作开展订单培训,培训人员280人,培训结束后直接进厂就业;广西丰源钢构公司委托崇左市征程职业学校开展员工岗位技能培训,举办焊工培训班2个班次,培训人数96人。

为鼓励更多贫困群众稳定就业,2018年起全县实施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奖补优惠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在县内企业实现稳定就业一个月以上,且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可连续3个月每月获奖补500元。

2018年,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新增就业1330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918人次。2019年,扶绥县继续深入推进“一户一薪”专项行动,实施无薪贫困户清零行动,7556户贫困户实现就业,安置202名贫困劳动力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无薪家庭就业全覆盖。

(五)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主要是在40个贫困村村(屯)道路、产业基地道路、水利、电力保障、贫困村人居环境等方面重点突破建设。

在水利建设方面,全县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贫困村屯自来水普及率,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6年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0405万人;2018年10月第二批工程完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受益人口达到1.4083万人。2015年以来行政村内95%以上的农户通过打井、引用山泉水、自来水等方式解决了饮水问题。(www.xing528.com)

同时,全县进一步完善贫困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抓好贫困村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和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建设,在贫困村屯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饮水源保护,优先在贫困村屯安排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在电力保障方面,全县从2015年开始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涉及11个乡镇约45万余人口。农网改造升级后,供电需求得到满足,日益凸显的乡村生产和生活用电供应不足问题得到解决。

在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方面,扶绥县进一步推进危房改造工徎,推进贫困村垃圾、污水处理处置设施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大力推进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程。2016年起建立垃圾处理“村收镇运县处理”运行模式。东门、东罗、山圩、渠旧、中东等乡镇污水处理厂先后建成使用,乡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医疗科技文化扶贫行动

在科技扶贫方面,扶绥县围绕特色产业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领办创办产业项目、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加强以贫困群众为主要对象的科技培训。

在文化扶贫方面,扶绥县深入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和“文化致富”工程,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健康生活习惯,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

在推进医疗扶贫方面,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扶绥县逐步提高其医保补助、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标准,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大特疾病救助范围,有效保障贫困人口大病治疗;加强贫困村医疗能力建设,改善基层卫生机构设施条件。

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全县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这一工作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实行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这是推进健康医疗扶贫工作的关键。2018年9月,全县出台《扶绥县健康扶贫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计算工作实施方案》,10月,全县16个定点医院实行县域内住院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制度,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院就诊,不收取住院押金,取消住院基金起付标准,贫困人口出院通过“一站式”结算产生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等费用如未达到实际住院总医疗费用的90%,可由医疗机构垫付至90%,贫困患者只需自付医疗费用总额的10%。

进一步解决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边远地区、农村患者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这是推进健康医疗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2017年7月,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扶绥县医共体实施方案》,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分别与渠旧、东罗、西长、柳桥、东门、昌平、中东等地卫生院签约组建医共体;以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分别与龙头、岜盆、渠黎、东罗、山圩等地卫生院签约组建医共体;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为农村患者为贫困人口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此外,推行农村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乡镇卫生院协同乡村医生全面开展“进村入户、送健康”签约活动,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截至2018年10月全县共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40个,全县贫困人口25567人,签约贫困人数25567人,实现了2016、2017年脱贫人口和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全覆盖。

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脱贫提供健康保障。全县“因病致贫”户数从2016年底1668户降至2017年底1124户,因病致贫户逐步减少,所占全县贫困户数的比例从2016年的26.39%降至2018年的20%以内。截至2018年6月,全县累计集中救治14种大病贫困患者246人,救治率100%;自2017年1月起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施兜底保障政策,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达到90%。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29种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87%。

(七)金融扶贫行动

在落实金融扶贫行动方面,全县落实自治区金融扶贫各项政策,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为考上大学、高职(专科)的贫困家庭学生每生每学年提供8000元以内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贴息,没有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进一步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提高扶贫龙头企业、贫困村农民合作社的贴息贷款额度。

小额信贷是贫困户造血功能成效显著的金融扶贫行动之一。针对贫困户发展生产缺乏资金的问题,全县大力开发“特色产业+信贷”、“合作社+信贷”、“龙头企业+信贷”等信贷模式,实行组团式发展。2016年,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5200户、3.1亿元,其中,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生产的有1200万元;与此同时,推进扶绥同正、南山木业等9家企业作为第二批企业委托经营信贷资金2.3亿元,使5402户贫困户每年增收4000元。

(八)社会扶贫行动

为推进社会扶贫行动,全县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鼓励支持各类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承担扶贫任务,组织开展扶贫募捐、结对帮扶活动,深入推进民营企业“百企扶百村”活动。

在推进企业帮扶行动方面,2016年,全县引导协调47家企业与40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召集企业负责人和村干、群众代表召开“百企扶百村”座谈会,明确帮扶方向,制订和落实帮扶措施。

东门南华扶持结对帮扶贫困村5个,获益贫困户3024户,无偿捐赠肥料、蔗种等物资及修路,折合人民币100多万元。中东镇三哨村龟鳖养殖协会帮扶贫困户30多户,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村企合作,辐射带动周边村屯600多户,免费赠送群众石龟苗600多只、鳄龟苗1300多只,帮助贫困户销售石龟苗3000多只、鳄龟2000多只,实现收入1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4000多元。扶南东亚糖厂、东门南华糖业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生产用工便利,帮扶贫困村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优先吸收贫困村民进厂从事劳务工作,仅2015∕2016年榨季,就安置贫困农民工200多人。

推进社会扶贫、全民行动,有力推动了全县的社会扶贫行动。

(九)生态补偿和产权收益脱贫行动

在生态补偿方面,开展贫困村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引导支持贫困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果、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蜂等复合经营模式。

在产权收益扶贫方面,引导贫困村屯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推广“小块并大块”“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转模式,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个人财产入股,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增加入股资金分红、土地租金等收入。

渠黎镇大陵村渠芦屯成立现代农业合作社,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交由合作社种植和经营,除去成本后,所得受益按每户入股的土地面积分红,实现“分红分股不分地”,渠芦屯不少贫困村民因“分红分股不分地”模式而基本摆脱了贫困。

(十)政策兜底和农村“三无”“三留守”人员、残疾人关爱行动

在政策兜底方面,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衔接,将所有符合农村低保政策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抚(扶)养人的特困人员逐步实行集中供养,逐步提高供养水平。

为切实发挥农村低保政策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全县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对象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重合率(全县农村低保对象总数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比例)、低保政策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占全县贫困人口数的比例),持续加快推进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2016年7月底,全县农村低保对象65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41人,重合率为62%,贡献率为16%;8月底,全县农村低保对象6371人,农村低保对象中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97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042人,重合率为65.88%,贡献率为16.76%。

与此同时,全县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补助标准由平均每人每月140元提高到170元。2019年提高到平均每人每月230元。

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全县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困难有助”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2018年,全县2099名农村留守儿童全部入学;同时,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815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其中,全日制公办学校接收732名,占89.8%。

助推残疾人就业创业,是关爱残疾人的重要内容。2016年,扶绥县重点抓好残疾人技能培训,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包括面点制作、烹饪技术,组织全县220名农村残疾人参加培训;投入10万元扶持100户残疾人贫困户发展产业,投入20万元帮扶100户残疾人贫困户发展坚果种植。

扶绥县精准脱贫攻坚“十大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夺取了脱贫攻坚战阶段性胜利。2016年全县实现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脱贫人口5710人;2017年全县实现10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脱贫人口3636人,超额完成减贫任务目标;2018年实现1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脱贫人口1999户6942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67%。2019年又有7个村实现脱贫摘帽,2582户744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未脱贫村仅有3个,未脱贫人口1760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