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山印记:点亮中国暗夜的明灯

唐山印记:点亮中国暗夜的明灯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李大钊为建党所做的重大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认识到欲要完成中国革命,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唐山印记:点亮中国暗夜的明灯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紧密相连。唐山是李大钊的故乡,李大钊是唐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字守常,唐山市乐亭县大黑坨村人。他7岁起在乡塾读书,1905年考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进行坚决斗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敏锐地认识到,十月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从中看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希望。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在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艰难环境中,李大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从1920年初开始,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家就商议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问题。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领导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3月,李大钊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李大钊为建党所做的重大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并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中共三大、四大上当选中央委员。他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掀起北方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他认识到农民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明确提出“中国的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他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亲自出面做冯玉祥等将领的工作,推动他们参加国民革命。他认识到欲要完成中国革命,必须建立统一战线。1922-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做出重大贡献。李大钊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和战士,而且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留下大量著作、文稿和译著,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美学新闻学、图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为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正如鲁迅所说:“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却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

缅怀李大钊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我们心潮澎湃,感悟颇多。他的革命思想、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值得我们永远学习。首先,是学习他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他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后,就“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在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反动军阀镇压、工人运动陷入低潮的时候,他鼓励同志们“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他不幸被捕后,面对各种酷刑,严守党的秘密,承担所有责任。他浩然正气,从容就义,表现出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顽强坚守、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其次,是学习他坚守初心、为民造福。他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投身革命的出发点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深切懂得人民的期盼和心愿,在十月革命后独具慧眼,比同时代人更早看到这个革命的胜利乃是“庶民的胜利”。在革命斗争中,他始终同学生、工人、农民等普通大众打成一片,布衣素服,深入群众开展工作。其三,是学习他勇于担当、敢为人先。他欣然命笔,豪迈地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著名对联。这副对联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先声夺人,敢为人先,承担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任。为把革命力量组织起来,他肩负起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他大声疾呼,“民族兴亡,匹夫有责”“即使多么困难,也只能为这一理想而奋斗”。其四,是学习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他胸怀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一直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冲锋陷阵。当得知日本侵略者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他立刻坚决反对,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图谋,号召民众奋起自救。他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他制定领导北方革命运动的正确斗争策略,不但使工人运动颇有成效,而且在农民运动、武装斗争方面都有建树。在他的正确斗争策略的指导下,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玉田县反“旗地变民”斗争在中国北方独树一帜。其五,是学习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他说过:“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他较早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在这个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认为“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其六,是学习他清正廉洁、品德高尚。他说:“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当珍之、惜之、宝之、贵之。”他生活俭朴,节衣缩食,却把大部分薪水用于党的事业,用于帮助同志、接济贫困青年,以至于当年北京大学发薪水时,不得不预先扣留一部分直接交给他的夫人,以免家中断炊。孙中山就“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评价他是“真正的革命同志”。1949年3月,在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主席不由自主地充满感激地说:“三十年前,我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www.xing528.com)

李大钊的一生,深刻诠释、坚定践行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初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李大钊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李大钊精神永放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