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场爱国运动是因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北京政府的卖国政策而爆发的。

从1919年1月18日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本来,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参加,对巴黎和会寄予厚望,中国人民期待战败的德国将原先在山东攫取的权益交还给中国。此前,美国总统威尔逊还在国会演讲中提出了解决战争善后问题的“公开缔约、航海自由、除却经济障碍、缩小武装、公道处理殖民地问题、组织国际联盟、国无分大小一律平”等等“十四项原则”。强调战后应该废除秘密外交,不偏不倚公道义和,并维护各国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人们以为这次和会能真正实现公理,战胜强权。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实际上,巴黎和会是一次由此时世界五强,即英、法、美、日、意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巡警、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界、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及换文等正义要求,但都遭到拒绝。在讨论德属殖民地问题时,中国代表又提出,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各项特殊权益应直接归还中国。但日本代表却无理地提出,它在大战期间强占的德国在胶州湾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德国在山东的其他特殊权益,应该无条件让与日本。4月29日至30日,英、法、美三国在议定巴黎和约中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时,完全接受日本的提议。这样,日本夺取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殊权益的“既成事态”,便被明文肯定下来。中国代表指出,“此次和会条件办法,实为历史所罕见”,并对和会的这种做法提出抗议。但是,北京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竟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手执写有“还我青岛”“保我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外抗强权,内惩国贼”的标语示威游行。学界的宣言呼吁:“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但却得到了全国各界的热烈响应。6月3日,鉴于北京政府准备屈从签字,北京各校学生不顾军警镇压和逮捕,毅然上街演讲,反对签字。当天被捕达170余人。6月4日,学生们仍旧上街演说,警方出动马队,逮捕学生700余人。北京学生大规模被逮捕的消息传到上海,各界群起抗议。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这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这时,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在全国爱国群众运动的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2.“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转折点,此前和此后的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中国近代革命史角度说,“五四”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将从旧民主主义时期转入新民主主义时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是因为“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因此,“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www.xing528.com)

第一,“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五四”运动期间,各界群众的斗争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决性,正是这种坚决斗争的巨大压力迫使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舆、陆宗祥,并最终拒签合约。毛泽东说过:“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6]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即从感性认识的阶段提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广泛的群众运动。

同辛亥革命等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较而言,“五四”运动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群众性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在这场群众爱国运动中,各地的学生、工商界和其他群众被广泛地动员和组织,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除上海外,据不完全统计,奋起响应的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奉天、吉林、黑龙江等省,其中特别激烈的城市有济南、天津、武汉、长沙等。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团体,并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运动的发展,又先后成立了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正是由于各界群众联合行动的巨大威力使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胜利。像“五四”运动这样席卷全国、具有如此声势和威力的爱国群众运动,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个别的人物。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在中国更加深入广泛地传播开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中国权益的无视,公理并未战胜强权的失望,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也使资本主义共和国方案在人们心目中破产。一些渴望救国救民的知识分子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经过比较推求,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声势参加了反帝爱国的斗争,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虽然工人的罢工是自发的,但工人阶级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定性,在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本身也逐步由经济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这对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强大力量,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到工人群众中去开展宣传活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有着重要的影响。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上海学生联合会在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正如邓中夏所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他们发挥了某种先锋和桥梁的作用。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正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