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史话:战略枢纽转运四方

昆明史话:战略枢纽转运四方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港口逐步被日军封锁和占领,重要的国际通道只有西南的滇越铁路一条。滇缅公路的建成对抗战发挥了全局性战略作用。滇缅公路的通车,更使昆明处于一种空前的开放状态之中,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和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为了有效地将驼峰航线和中印公路运来的大批物资尽快地中转、输送到各前线战区,昆明的市政配套设施不得不加快建设,形成公路和航空运输的物流枢纽。

昆明史话:战略枢纽转运四方

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港口逐步被日军封锁和占领,重要的国际通道只有西南的滇越铁路一条。抗战初期,滇越铁路对于疏散华东、华南的人员、物资及抢运外国援华物资、军火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之所以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最初的动因之一就是昆明有滇越铁路与国际相连,资料、仪器设备容易运进来,这对于办学是重要的。1938年和1939年,滇越铁路的货运量和客运量都达到了通车以来的最高峰。昆明作为滇越铁路的终点站,其地位是可想而知的。昆明不仅是许多重要物资、人员的中转站,而且也是安置内地迁滇人员和厂矿、机器设备的重要基地,这对昆明城市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战事的演变和滇越铁路被日军切断,中国不能不考虑另外的对外通道,于是滇缅公路的修筑提上了日程。

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龙云出于抗战战略的考虑,即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提出加紧修筑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建议。蒋介石支持这一建议。国民政府遂决定先修筑滇缅公路,筑路费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负担一半(中央政府为此拨款200万元),施工力量由云南省政府组织,1937年12月正式动工。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工程技术人员和云南筑路的各族民工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一工程。它是世界交通史上最为艰巨的工程之一。

滇缅公路从昆明往西经下关、保山、龙陵、瑞丽(后改为畹町)至缅甸八莫,与缅甸原有的腊戍—八莫公路相接。滇缅公路在云南境内总长959.4公里,其中昆明至下关段长411.6公里,原已有毛路;下关至畹町段长547.8公里,完全为新建路段。8个多月建成这条900多公里的在崇山峻岭中的公路,被认为是世界奇迹。

滇缅公路的建成对抗战发挥了全局性战略作用。公路通车之际中国军队正在武汉与日军展开会战,根据以往经验,中国军队由于武器弹药等后勤物资供应困难,最多只能坚持一两个月,日军因此制定了速战速决的计划。但滇缅公路通车后的第一批军用物资被紧急运往前线,为中国军队提供了急需的补给,使会战时间坚持到四个半月,粉碎了日军以速决战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从此转入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以后,滇缅公路成了中国大后方几乎是唯一的陆上国际交通线,它不仅是抗战时期西南的动脉(拟议中修建的滇缅铁路因故未能完成),更是支撑中国军队在战略相持阶段与日军对抗的砥柱中坚。滇缅公路的通车,更使昆明处于一种空前的开放状态之中,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和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www.xing528.com)

1942年5月,日本从缅甸入侵我国滇西地区,滇缅公路被切断,代之而起的是一条空中走廊——驼峰航线。驼峰航线是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昆明的艰险的航线,它是在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中国对外联系的几乎是唯一的国际交通线。在它存在的3年(1942—1945年)多时间里,中国航空公司和美国陆军航空队通过这条航线运送给中国的物资达6.5万吨。而从当时的驼峰航线的空运成本看,每空运1吨物资需要耗费8吨物资的成本,这是一条不计成本的航线。

1945年初,随着缅北反攻战和滇西抗战的胜利,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打通,由利多分两条线进入中国,与原滇缅公路相接。中印公路是抗战最后阶段的一条重要交通线,为大反攻的到来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驼峰航线和中印公路的终点站(或起点站)都是昆明。两条通道的先后开辟,对进一步扩大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获得国际援助,增强中国的抗战能力和昆明在抗战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有效地将驼峰航线和中印公路运来的大批物资尽快地中转、输送到各前线战区,昆明的市政配套设施不得不加快建设,形成公路和航空运输的物流枢纽。抗战期间,由昆明到内地的西南公路建成,由昆明到云南各主要城镇的航线开通。到抗战胜利时,云南全境已建立53个支线机场,民航开通了6条国内线路和昆明至香港河内、加尔各答的国际航线。这些项目的建设和使用都曾倒逼昆明加快城市布局和功能结构的现代化改造,从而促进了昆明城市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