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文化思想集:修身之妙与应用

中华文化思想集:修身之妙与应用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我们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雄著的《阴符经》一语道破天机。中华文化的前提在修,通过修身首先通晓宇宙法度,达识人与宇宙的相应关系,使其自省、自律、自强不息,最后达到慎独。这就是中华文化之妙处。中华文化之妙处,必须从中华文化的根脉去了解,去了悟端末。通过修身这种中华文化的妙处开阔出人生的博大胸襟。我们通过中华文化完善的人伦理念,在万物之中起到一个表率作用。

中华文化思想集:修身之妙与应用

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我们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雄著的《阴符经》一语道破天机。他说“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修身的内修而言,木是先天性体,火是欲,火赖木而生,木生火后,火最后使木燃尽。奸是人的情欲,是贼,国实际上来讲指的是人身,若不制止后天情欲的无限膨胀,使后天情欲返回先天性体,必然魂飞魄散。此为溃败,精气枯竭。所以知之修炼之意是指人为万物之灵,他所起的表率作用就是知足、知止,与万物不同,因为人有理性,使后天的情欲通过内修返回先天的性体,这就是知之修炼谓之圣人的意思。所谓修身就是修心,正心诚意,使心态平和,心性光明,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以修身为本的民族。

中华文化的前提在修,通过修身首先通晓宇宙法度,达识人与宇宙的相应关系,使其自省、自律、自强不息,最后达到慎独。通过修身能知止、知进、知退、知足。

一个学子,在学习过程当中,如大学所说“正心诚意,正己化人。”化的前提是德。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修齐治平。通过修身可以明德,可以了然事物的端末和始终。一个真正的学子在求实过程中,首先要端正态度,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同时要静心,就像有句话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它的目的是通过多读圣贤书,反复体会修齐治平的心路历程,自然会有独到的感悟,不闻恰恰是为了多闻,使之达到宁静致远,俗话说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是此意。还有一句俗话,人们常说,“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管住自己,不生事生非,不张家长李家短,不言他人之过。通过修身能和谐家人,和谐邻里,与万物和谐并存,对他人瓦上之霜反而起到了一种不扫自化的作用。这就是中华文化之妙处。

老子所说“正言若反,大道渊兮”,中华文字都有其内在含义,中华传统的经史子集也是这样。你若就文字论文字去理解,你永远也理解不了。中华文化之妙处,必须从中华文化的根脉去了解,去了悟端末。用什么方法呢?修身。只有修身,才能了解和体悟自身宇宙生万化、修齐治平的不二法门。“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人通过后天修身,能激发出先天的原始动力。(www.xing528.com)

从这里我们要讲到儒释道三家对修身的应用,就是规范自身的行为。佛文化主要讲的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缘起性空。一个人通过后天修身,能返回原始本初的那个真我。那个真我也就是道家文化所说的“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的先天一点虚灵原始本真。这样我们就能了悟起始的真我。通过因果循环,善恶相报,又回到前一句,就是通过后天修身,激活原始蒙昧的记忆,使自己的灵魂趋向光明。后天的修身在佛家文化来讲,通过“戒”“定”“慧”来不断地清除自己的业力;用儒家的文化来彰显德志,善化群生,克己复礼,从而达到佛文化的德行具足、光明圆满之路,了解儒释道三家文化混合、相用相生。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过程中,自然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了仇化怨。通过修身这种中华文化的妙处开阔出人生的博大胸襟。懂得这些道理之后,你再去闻天下事,可以说是成竹在胸,个人才可以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修身就是为了管住自己,利益众生,回报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人,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我们通过中华文化完善的人伦理念,在万物之中起到一个表率作用。人人修身、人人制欲、人人知止、人人心存善念,才能达到人和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

所以说,修身是对原始本初善孝循环的一种回报,一种回归。“顺则凡,逆则仙”正是此意。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最后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大宇宙法则。通过心智的反复磨砺,使德行得以彰显,反施于社会,最后达到以顺化的妙用方式回馈于社会。

修身是人生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内修、内省、自律,才能达到完善的人格走向,使之对家、对国、对社会有所回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