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文化思想集》唤醒感恩的道德良知

《中华文化思想集》唤醒感恩的道德良知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唤醒感恩的良知也是管理者、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因为人们良知的麻木与沉沦必然导致社会风气的不正。这种状态,需要用道德来唤醒人们的良知。以被唤醒了的良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回报我们的文明。社会不稳定,必然导致人们相互不信任,教育风气不正,也必然导致人伦失节,没有感恩之心,把中华文化至根至本的孝道丢掉了。孝道是中华人伦最基本的教育,百善孝为先。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就是德业。

《中华文化思想集》唤醒感恩的道德良知

感恩之心是人伦常态。它是天经地义的一种回报父母,回报天地的方式,它是需要被唤醒的人类良知。唤醒感恩的良知也是管理者、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因为人们良知的麻木与沉沦必然导致社会风气的不正。这种育人之道正是管理者在明德、慎独、善化的无为法度的客观条件下,所派生出来的从善如流的德化方式。

相互掠夺,相互攀比,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文化,不是人道,更不是天道。这是管理者自私自利,不修不为,欲望无度所导致的管理阶层的混乱。这种混乱直接殃及黎民百姓、万物生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互相羡慕,骄奢淫逸,正邪不分,黑白颠倒,是非混淆,邪气横行,污垢漫天,魂不守舍,相互欺骗,利欲熏心,人伦颓废,本性失节,萎靡不振,不择手段,虚伪狡诈,驾欲狂奔,使人们情志迷乱,麻木不仁,良知泯灭,这自然会丧失先天的感恩情结。

这种状态,需要用道德来唤醒人们的良知。以被唤醒了的良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回报我们的文明。因为它们无时无刻都在支撑着我们的精神与信念;我们感恩我们的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是整个人类的,并不是每个个人的,这就回到了感恩的大我公心品性。

我们赖以生存的人类家园,我们的公共空间一定要靠每个人的责任心来回报和维护,那就需要礼让。只有礼才能让,只有让才能宽,只有宽才能博大和谐。可是怎么才能做到这些呢?

第一,管理者首先要倡导明德慎独,善化无为的理念,在这种条件下必然派生出从善如流的一种德化方式;第二,执行者要克己制欲,大公无私;第三,教育者要有光明的心性,因为教育者是育人、化人的,是点亮、激活人的良知的火种。

下面,我们着重谈谈育人者的心性。教育者应该有一个干净的灵魂,透明的心性,内心需要拥有向善的力量。如果教育者心灵没有向善的力量,就无法教育学子,承上启下,来担当传承民族复兴大任。他们对社会起的作用有的时候甚至要超过管理者,因为他们与孩子们共同成长。教育者应当以赤子之心来育千树,立万功,结万果,使文化的力量得以延续,来育化每一位学子,维护社会的正义。这种文化力量,如薪火相传,无穷无尽,代代相延。

可是有些教育者,不能为人师表,利欲熏心,自私自利,攀高结贵,本末倒置,何谈正己化人?教育一定要和利益分开。教育如果和利益混合在一起,其结果就是误人子弟。教育的目的是播撒和培育善良的种子,使学子在回馈社会之时有一种无法估量的能力。如果教育者只是为了挣钱,没有赤子之心,就无法培养出栋梁之才,更何谈回报社会?所以说学子们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对祖国的回报感恩之心,那就是教育的失策,因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如果教育者失德,学生的道德感在哪里?如果学生都不重德,一批批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这个国家的希望在何处?社会的风气会怎样?结果不言而喻。教育管理的方式若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必然造就虚伪作秀,表里不一,失真缺朴的社会庸才。(www.xing528.com)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用一颗感恩的拳拳赤子之心来回报我们生存的公共空间。社会管理者都是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他们做事是否清廉,执法是否严明,都需要用中华传统的道德的观念来检验。如果不用中华传统的道德观念来检验和维护,就必然导致道德危机,使传统文明断流搁浅,这样也会导致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物欲世界,给西方的文化与经济侵入预备土壤,就会丢掉中华文化以德育人的宗旨。

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一批东不东西不西,土不土洋不洋,文不文武不武的学子,更不能培养有知无识,有才无德,软弱自私,贪恋声色,争名夺利的社会人员。如果一个学子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失去了最基本的德,那么他怎么去回报社会呢?社会的风气怎么能晴朗透明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怕战争的失败,不怕创业的失败,最怕的就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必然会导致道德沦丧,歪风邪气横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殃及子孙后代。

社会不稳定,必然导致人们相互不信任,教育风气不正,也必然导致人伦失节,没有感恩之心,把中华文化至根至本的孝道丢掉了。孝道是中华人伦最基本的教育,百善孝为先。丢掉了孝,就丧失了我们民族的根。

若世风守孝,必然使正气回归,社会祥和,人们有礼有节,礼让谦和,民心醇厚,勤俭自敛,清平世界,长幼有序,社会稳定,贞祥一片。如古人云,“国家将兴,必有贞祥”“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根枯枝朽,人困国残,山将崩者下先墮”。

所以育人之道首先要从道德上入手,有了道德才能知足、知止。古人云,“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这种智慧皆来源于“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的道德之本。

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就是德业。德是万化之本,孝是宗之根,大我是天下之己任,小我是败亡之始。伟大的中华民族从开天辟地之起始,至今不论经历了多少兴衰与治乱,都有一脉直达无极,从无终始,这种正气到今天是又一次的文明复兴之始,吐气扬眉之初,它像喷薄而出的红日,普照万方,德泽万国,扫尽阴霾,惠化环宇,光明绽放。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应该顿彻朗悟的一种大智大慧。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次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