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符元素的起源与发展

文符元素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与符号化的语言体系建立密切相关。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化与创造逐渐向组合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发展,最终形成线性的、组合性的线条化符号和音义形结合的语法修辞结构关系,并形成今天成熟的抽象文字符号系统。古埃及人视文字为神圣的、是上帝的文字,所以称为“神圣书体”。拉丁字母是一组由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一部分组成的字母字符,是在腓尼基被引入希腊后形成的。

文符元素的起源与发展

(一)图画符号与文字创造

人是符号化的动物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与符号化的语言体系建立密切相关。人类完整的视觉信息传播历史应该是从人开始尝试用符号记录自己的经历、经验和图腾祭祀活动等开始的。关于文字确切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但可以推测的是,现代文字的演变规律基本是通过图画符号和实物记号发展起来的,甚至在图画符号阶段就已经出现组合图画符号结构。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化与创造逐渐向组合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发展,最终形成线性的、组合性的线条化符号和音义形结合的语法修辞结构关系,并形成今天成熟的抽象文字符号系统。设计研究学者乔治斯·琼在他的著作《字母与字体的故事》中写道: “如果没有与之相符的符号系统,文字是不可能存在的。”五六千年前,人类开始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在洞穴的岩石和动物的骨头上雕刻一些图画。由于原始符号主要是图画和符号,它们直接来源于自然事物典型特征的再现、模仿和高度概括,使其成为人类符号语言历史的开端。原始人类总结了与生活接触的河流和家禽的形象特征,描述了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各种事物。从现在可以考证的历史资料来看,这些是构成人类原始符号的主体。同时,简化的图形符号开始出现,包括组合图形符号与会意、形声技巧的造字手段也开始产生,渐渐形成原始文字的雏形。

(二)楔形文字的演变与发展

人们通常认为,文字发源于10000年前农业(畜牧和农业)化开始后,在漫长而古老的时代,随着人类从野蛮向文明的过渡,文字由启蒙逐渐成熟。在文字萌芽之前,人类普遍经历了用实物标记和传递信息的阶段。古书里有一个传说“上古结绳而治”。也就是“大事作大结、小事作小结”。这是一种用绳子帮助记忆事件大小的方法。

自从公元前8000年出现雕刻和岩画,直到公元前3500年前两河流域的钉头字成熟,这段时间是人类“原始文字”时期,是文字萌芽时期。大约5500年前,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这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之一。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最初主要是由图形符号书写的,因为它是用硬笔刻在软黏土板上的,笔画一头粗,一头细,像楔子和钉子,被称为楔形文字。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创造的第一个具有巨大历史价值的文本以一种成熟的形式存在,比中国的甲骨文早了2000年。

楔形文字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发展成熟,两河流域的人将文字记录在用陶土板做成的泥版书,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之一。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帝国毁灭了波斯帝国,楔形文字消亡。

(三)拉丁字母的演变与发展

古埃及圣书的起源可能比楔形文字晚一点。公元前3100年,已经以发展接近完善形态存在。古埃及文字有三个来源:圣书字(碑铭体)、僧书字(草体)、民书字(人民体)。古埃及人视文字为神圣的、是上帝的文字,所以称为“神圣书体”。圣书字也可以包括三种字体,这是埃及文字的通称。埃及文字是以图形为中心的象形文字。由于一些概念非常抽象,很难画出图形,使象形文字的表达略显无力,因此图形文本逐渐变成了表意文字。随着埃及后来被波斯帝国征服,古埃及字体消失了。

拉丁字母是一组由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一部分组成的字母字符,是在腓尼基被引入希腊后形成的。但圣书字并不适用,学习读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公元前1300年,腓尼基字母诞生了,这是一个新的创造,是腓尼基人创造的。他们模仿楔形文字和圣书字中的表音符号,将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图像简化为22个简单方便的字母,任意创造出易于自己书写和查看的符号。这种新的书写体系的优越性和旧的文字是有巨大差异的。公元前1600年,当腓尼基人开始在埃及获得纸莎草书卷时,他们也获得了埃及注音字母,并通过商业活动将它们送达到克里特岛。公元前1000年左右,希腊人并没有单纯地沿用腓尼基字母的用法,而是创造性地转化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字母系统。希腊人对字母最重要的贡献是元音的创造,字母增加到24个,书写顺序将从右到左转向从左到右的变化,开始符合人们用右手写字的习惯。美学感知力强并推崇实用的希腊人将字母的形状转化为简单、吸引人、匀称而美丽的几何图形。这种改变使字母形状完全不受初始图形的限制,并根据实际和艺术要求进行处理。古希腊人引入这种文字体系后,在视觉上发展出美妙、和谐的造型,极大地发展了文字的使用功能和审美设计。

罗马字母时代最重要的是1世纪至2世纪的古罗马建筑,当时出土的凯旋门、胜利柱和纪念碑上严正典雅、匀称美观和完全成熟的罗马大写体都彰显了其魅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称赞它是理想的古典形式,并将其作为学习古典大写字母的一种方式。其特征形状与纪念柱的圆柱相似,与柱体非常协调,字母的宽度比例适当,构成了罗马大写体的和谐整体。以罗马字体为代表字体的初始设计充满了优美的空间感、节奏感和整体感,广泛应用于书籍装帧、商标、建筑等领域

(四)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关于汉字的创始者,古籍的记载几乎都说是仓颉。传说仓颉是黄帝史臣,他观察动物的行迹,创造了文字。《论衡·骨相》中更添加了神话色彩,说“仓颉四目”,也就是说:仓颉之所以能创造文字,是因为他有四只眼睛。

根据可验证的数据,汉字的产生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当时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文字体系——甲骨文。甲骨文既有象形字,又有注音字,汉字中还有一些象形字作为图像,十分传神。(www.xing528.com)

象形文字包括来自东方和西方(大约公元前4000年)的原始图画文字和来自商朝的甲骨文和周代金文。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占卜的凶吉卜辞,而周代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又称钟鼎文;这一时期的字体风格简单自然,笔画结构具有任意性。

历史演变到周秦时代,文字的存在变成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叫做石鼓,就是大篆的代表,笔画豪放而有力,直接,简单,字体的结构形状开始走向规范。

西周末年,汉字的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发展的结果有两个特点:

第一种是线条化,初始粗细程度不规则的线条变得均匀规整,其根据实物绘制的线条非常简洁生动;第二种是标准化,字形的结构趋于统一,逐渐离开图像的原始形状,为方块字的形成奠定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对古文字进行了整理,废除了大量异体字,使中国汉字在历史上得以真正统一,并奠定了汉字方块化的基础,它对后世文字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统一后的文字叫小篆。笔画结构以弧线为主,上紧下松,均圆齐整,给人以装饰美的享受。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隶书的形成年代几乎与小篆的形成时期相同,早期的古隶也称为秦隶,形成于公元前200年左右,汉代隶书进一步得到发展并成熟,又称汉隶或八分。隶书的演变主要是从篆体的简化而来的,把篆体的圆转的笔画转化为方折笔画,把汉字笔画的形象化特点转化为笔画化,形成了汉字结构横平竖直的主要特征。是从旧字符转换为当前文字的来源,在汉字字体的演变中有历史意义。隶书的笔画主要是方形线条,方中带圆,左右伸展,结构给人一种优雅的平衡感。

楷书也被称为“真书”“正书”“正楷”。楷的意思是法式。楷书萌芽于西汉,魏晋以后盛行。楷书是隶书的定型化,它把隶书的波势挑法变得平稳,把隶书的慢弯变成了硬勾,将隶书的平直方正变成长方形,成为现在的流行字体。

东汉到晋代,楷书在隶书的基础上渐趋成熟,南北朝时期的魏碑体,是楷书的重要发展。到了唐代,楷书进入了鼎盛时期,书法家群星灿烂,具有代表性的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六大书法家。

楷书的字体端正,结构严谨,笔画工整,便于阅读,已成为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

草书是为了适应快速书写的要求而出现的。它分为在汉代出现的隶书草写体(即“章草”)和后来又从楷书发展而来的“今草”和“狂草”。草书作为一种字体而正式具有其名,还是东汉章帝时的事。章草还保持有隶书的笔势,比隶书简易,有些点画有所省略,是汉隶的草书。

今草在唐代发展成为一种随意性较大的狂草,被称为“颠张狂素”。狂草的特点是离奇、快速,只有书法艺术的价值,却失去了汉字作为交流工具的实际意义。草书在书法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上著名的草书家,晋代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代有张旭、怀素,宋代有米芾。由于这种类型的书体通常不通俗易懂且不太实用,因此在其设计中被视为装饰性图形。

行书在东汉时期兴起,是草书和楷书之间存在的一种字体。它的书写速度比楷书快,但并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识别,无论是楷书形式还是草书都是基于楷书的特点而形成的。后人常以王羲之的《兰亭序》当做行书的范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