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国际化: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参与与思考

大学国际化: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参与与思考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S大学置身于21世纪这样一个快速变革、同时又正值我国综合国力和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应更加明确和坚定大学发展国际化的基本立场,包括实现怎样的国际化目标,如何与本国国情、本土校园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依托并弘扬本土教育和文化的优势,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大学的国际化建设之路与此同理。中国大学在不断向国外一流大学学习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增加民族国家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大学国际化: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参与与思考

S大学置身于21世纪这样一个快速变革、同时又正值我国综合国力和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应更加明确和坚定大学发展国际化的基本立场,包括实现怎样的国际化目标,如何与本国国情、本土校园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依托并弘扬本土教育和文化的优势,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大学国际化活动无论是从内容、范围还是复杂性方面,都经历了急剧的扩展。虽然国际化及其定义在其依托背景和涉及内容方面均呈现特殊性,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以主权国家或不同文化的存在为前提”[6],通过不断增加的跨境活动形成的、对全球化影响的一种积极回应[7]。高等教育必须根植于各自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才能得到真正发展,只有建立与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气候、社会和文化等实际情况相符合,体现本国特色、符合本国国情、服务于本国建设与发展的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根基与保障[8]。大学的国际化建设之路与此同理。

大学国际化不等于西方化,无法也不能全盘照搬西方模式。当前,虽然大量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国外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提供了重要信息,但任何成功案例显然都无法剥离其依托背景来分析。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某些具体政策或制度时,应切实考虑本土情况(如当前在校以及引进的青年教师绝大多数依然是本土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在背景多元化方面与欧美国家同行存在天然差距)、现实需求(包括使本土高水平大学登上国际学术舞台,以及满足国内受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并实现本土科研成果的产学研转化等),以及将这些经验纳入本土校园的可行性与适切性;避免走形式主义,防止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www.xing528.com)

大学国际化也不等于背离传统文化,相反,“民族的”才更有可能是“世界的”。中国大学在不断向国外一流大学学习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增加民族国家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在引入国外先进制度、规则或者范式的同时,既要避免被某些过激的西方话语体系或者价值观“洗脑”,也应坚持向世界推广、传播本土优秀的理念与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