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峪关资源开发情况及赛瓜节期间的西瓜专列

嘉峪关资源开发情况及赛瓜节期间的西瓜专列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赛瓜节期间嘉峪关发往北京、武汉、沈阳、广州等地的西瓜专列达十几列。

嘉峪关资源开发情况及赛瓜节期间的西瓜专列

一、旅游设施开发建设

20世纪80年代初,境内旅游设施简陋,旅游景点只有嘉峪关关城一处。嘉峪关宾馆是唯一对外接待场所,有客房69间,床位162张,旅游客车12辆。导游由嘉峪关宾馆的服务人员兼任。

1986年起,市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旅游服务能力。至1989年,累计投资1947万元进行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长城宾馆,有床位203张,客房152间。全市有导游1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达200余人。1999年,全市旅游服务企业10家。其中,星级宾馆2家,旅行社4家,定点商店和餐馆2家,旅游汽车公司2家。有客房321间,床位711张,旅游车辆34辆,直接从业人员近500人。嘉峪关宾馆于1991年被评为三星级涉外饭店

2000年后,一批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陆续进入旅游服务市场,至2010年,旅游服务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0%,从业人员达2万人。全市有星级酒店19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9家,二星级6家,拥有客房2013间,床位3360张,餐位9442个。旅游汽车公司有嘉峪关国际旅行社汽车公司和酒钢宏运汽车公司,有旅游客车63辆。酒钢医院为嘉峪关市旅游定点医院。

铁路运输部门先后开通嘉峪关—北京的K44/43快速列车、玉门—兰州的T928/927旅游特快列车、兰州—敦煌的N857/858旅游快速列车、酒泉—敦煌的7527/7528列车、嘉峪关—兰州的852/851快速列车、银川—敦煌的N853/854旅游快速列车。

嘉峪关机场通过改扩建,可起降波音737、747飞机。先后开通了乌鲁木齐—敦煌—嘉峪关、嘉峪关—兰州—北京、嘉峪关—兰州—西安、嘉峪关—西安—上海、嘉峪关—兰州—济南—郑州、嘉峪关—兰州—太原—青岛、嘉峪关—敦煌、嘉峪关—兰州—深圳、嘉峪关—兰州—昆明、嘉峪关—西安—呼和浩特、嘉峪关—西安—厦门、嘉峪关—西安—桂林等航线。

清嘉高速公路的建成投用,使嘉峪关市成为河西走廊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客源不断扩大。

二、旅游产品开发

1980年后,市区先后成立3家旅游工艺品生产厂家,利用当地资源,研制开发了夜光杯、风雨雕、驼绒画、卵石画、戈壁石造型、驼骨雕、祁连玉雕、黑山石雕、嘉峪石砚、仿魏晋墓砖画、地毯文物复制品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2000年后,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定点商店发展到10家,经销水晶玉器、风雨雕石画、根雕、奇石、玉器古玩、字画、旅游书刊、各种中草药、土特产品、佛教纪念品、旅游食品和宣传品等50余种。

三、举办旅游节

1990年8月10—15日和1991年8月15—18日,在嘉峪关市两度举办国际赛瓜节。赛瓜节集旅游、文化、对外宣传、经贸活动于一体,扩大了嘉峪关市西、甜瓜的知名度。赛瓜节期间嘉峪关发往北京、武汉、沈阳、广州等地的西瓜专列达十几列。

1992年7月和1993年8月,两度举办嘉峪关国际滑翔节。除有滑翔机、轻型飞机、跳伞、热气球等空中表演外,还组织海内外游客攀登七一冰川,开展民俗旅游。滑翔节期间实现贸易成交额5623万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项,项目总额6286万元。

2006年9月11—12日,在嘉峪关市举办“2006中国·甘肃(嘉峪关)国际舞狮舞龙旅游节”,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3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5支舞狮团队及甘肃省内6支舞狮舞龙队参加表演。旅游节以“巨龙与雄狮共舞,丝路与长城同行”为主题,弘扬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精品线路,提高嘉峪关市知名度,促进嘉峪关旅游产业发展。

2007年9月5日,甘肃省旅游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与嘉峪关市政府联合举办“嘉峪关·丝绸之路民族风情旅游文化节”。新疆的维吾尔族与甘肃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回族汉族等民族歌舞艺术团体近200人,身着民族服装,跟随嘉峪关城仿古将士依次出关。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内各省、区的旅游团队参加了活动。5日晚,在雄关广场举办丝绸之路民族风情舞蹈晚会,新疆哈密地区歌舞团、甘肃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乌兰牧骑歌舞团、甘南藏族自治州香巴拉艺术团、张掖马蹄寺景区艺术团、武威凉州区攻鼓子表演团、酒钢职工艺术团160多名演员,为嘉峪关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呈现了一台精彩的歌舞表演。

2008年7月31日至8月1日,“甘肃‘丝路神光’日全食观测旅游盛典系列活动”在嘉峪关市举行。24个国家的千余名天文爱好者来嘉峪关旅游并进行日食观测活动。期间,举办了“2008中国(嘉峪关)首届国际日全食科普论坛”及“2008年东亚青年天文学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专家和16个国家的天文爱好者观测日全食这一天象奇观,探讨探索宇宙的奥秘,普及天文学知识。全市的部分中学生代表也参加科普论坛。省内外18家主流媒体应邀参加活动,并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www.xing528.com)

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198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对外宣传、文物保护、旅游开发”三位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思路。1986年起,开展了自清代后规模最大的关城及两翼长城修复工程,实施关城墙体加固维新、重建嘉峪关楼、修复游击将军府、修补两翼长城、修复悬壁长城、保护长城第一墩、修建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等工程,修通市区到悬壁长城及长城第一墩的旅游公路。1989年,旅游景点由1981年的1处增至7处。

2000年后,采取增加投入和政策引导等措施,改善旅游交通,加大旅游宣传,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把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一批景点景区相继建成,形成以国家5A级嘉峪关关城文化旅游景区为主体,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和石关峡文物景区为两翼的长城文化旅游圈,七一冰川登山探险游、酒钢工业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了“丝绸之路摄影”游、西部自驾车旅游等特色旅游。

2000—2007年,共实施旅游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拉动社会资金13.2亿元投入旅游业,其中旅游资源开发投入11.7亿元。先后开发建设的旅游资源重点项目有嘉峪关关城文化旅游景区、长城第一墩文物景区、悬壁长城—石关峡文物景区、新城魏晋墓文化旅游景区等。

嘉峪关关城文化旅游景区

1999年4月起,在嘉峪关关城东闸门外开发建设嘉峪关关城文化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33平方米。包括水上乐园、黑山石雕群、儿童村、农家乐及长城博物馆等,形成了以嘉峪关关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景区。

长城第一墩文物景区

2003年,在长城第一墩东侧300米处的讨赖河崖壁上建成1200平方米的洞穴式地下观景平台、飞跃讨赖河大峡谷的滑索工程,在第一墩西侧讨赖河上建成吊桥,在讨赖河畔二层台地上建成展现古代边防将士军事演练、防守和士兵生活场景的仿古军营、古战场遗迹、讨赖河客栈、“醉卧沙场”雕塑,形成了以长城第一墩为核心的旅游景区。

悬壁长城——石关峡文物景区

嘉峪关关城北8.4千米的悬壁长城与嘉峪关关城左翼暗壁长城在石关峡口相接,构成了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冲的石关峡隘口。2005年,投资1451万元对悬壁长城——石关峡景区进行改扩建,项目为石关峡古丝路文化长廊区、悬壁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区、休闲度假区、管理区,占地面积26.24万平方米。景区主题展现古丝绸之路文化和长城文化,内有黑山岩画、“北漠尘清”石刻、“丝绸古道”雕塑群,有黑山、戈壁、河道、溪流等西部自然景观。古丝绸之路文化长廊区有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历史人物及五名随从的造像雕塑群;军事防御体系区有悬壁长城、石关峡水门和古代兵器展览。游客登临长城极目远眺,大漠风光、长城要塞、农田绿洲、雪山草地、戈壁钢城尽收眼底。

新城魏晋墓文化旅游景区

新城魏晋墓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市境东北18千米处。墓葬发现于1972年,时代为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据普查墓葬群现存墓葬1400余座。至2002年,先后发掘18座古墓葬,其中9座为画像砖墓。出土的彩绘画像砖多为一砖一画,也有几砖组成一个画面的小型壁画,真实描绘了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的状况,是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的实物资料。其绘画内容填补了中国魏晋时期绘画史的空白,享有“地下画廊”和“古丝绸之路上的百科全书”之称。1988年,市政府投资在6号墓之南建成魏晋砖壁画博物馆。2001年,新城魏晋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旅游观光农业开发

2000年后,市委、市政府确立“加快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思路,调动了农民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一批农家乐、乡村游、度假村等旅游休闲设施在农村建成。峪泉镇嘉峪关村的农家乐小吃一条街,文殊镇河口村的田园休闲度假村等已初具规模。嘉峪关村、黄草营村、冯家沟村、横沟村、安远沟村一些农民,建起鱼塘、蒙古包,开办田园度假村和农家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