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学创新研究成果

高校教学创新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度是保障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手段,而非制度因素对人类一切活动的结果也都将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在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参与者的职业道德、思想、意识等非制度因素一样,也会影响制度执行效果。从众心理也是评价者的一种保护心理。

高校教学创新研究成果

制度是保障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手段,而非制度因素对人类一切活动的结果也都将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在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参与者的职业道德、思想、意识等非制度因素一样,也会影响制度执行效果。

(一)在活动初始阶段,由于参与身份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心理需要

1.角色心理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由于担负着一定的角色而形成的一种角色心理。评价者在教学评价活动中往往以显示其身份、专门知识、品质爱好和特长来要求评价对象,如果这种要求与评价指标、标准相一致,就能对评价起积极作用;如果超出评价指标的要求,就可能影响评价的客观性。例如,在设计评价方案时,评价者容易从其职业、兴趣、特长出发,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最明显的是学科专家、教育理论专家往往偏重方案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而实际工作者则倾向于方案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2.心理定式

这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常规、模式化的心理状态。在评价准备工作中,各人往往按各自心理来表达其意见,从而影响评价方案的客观性和创新性。

3.时尚效应

这是指对新颖、时髦事物或观点追求的心理现象。在追求时尚中,顺从社会潮流,接受多数人热衷的思想或观点,影响评价的正确方向。

(二)在评价实施阶段评价者的复杂心理活动会因个体差异导致不同结果取向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效应,指的是评价者因对评价对象的最先印象比较强烈,便在其后的评价过程中,总是“先入为主”地左右自己的评价思维。从而影响对评价对象的正确评价。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的是最近获得的信息对认知产生的强烈影响。因为,个体对新近获得的信息往往感觉最新鲜、最清晰,其作用往往会冲淡过去获得的印象。这种近期效应会影响对评价对象全面的、正确的评价。

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评价者因对评价对象的某些特征产生强烈或深刻印象,且会弥散到其他方面,形成“总体印象”。

4.参照效应

参照效应又称对比效应,它是评价者对一些评价对象的强烈印象会影响对其他评价对象的判断。

5.理想效应(www.xing528.com)

理想效应又称求全效应,它是指评价者总是以对评价对象所持有的完美先期印象,来衡量评价对象的现实行为表现。

6.趋中效应

它是指某些评价者在评价时避免使用极值(最大值、最小值),大多取中间分值或中间等级,如较好、一般等。

(三)在评价结果处理阶段,参与评价主体的心理倾向同样会导致结果的偏差

1.类群效应

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属于同一类别或同一类群体,如同行、同事、同学等,有较强的相互理解、认知基础,容易产生效应关系。

2.亲疏效应

亲疏关系会使评价带有较多的情感因素,产生亲疏效应。对亲近者容易看到长处,给予偏高的评价。而对疏远者则容易看到缺点,给予不适当的评价。

3.从众心理

研究表明,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从众心理也是评价者的一种保护心理。

4.威望效应

这是评价小组内有威望者的态度对他人观点的形成所产生的显著影响。威望者可能是学术方面的权威,也可能是权力方面的权威。

5.本位心理

这是指评价者坚持本部门(本专业领域)的利益和价值观的心理倾向。评价小组成员来自不同部门,在评优或进行综合评价时,各方代表强调本部门的优势或成果,这种心理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甚至还会影响评价内部的团结和合作。

6.模式效应

这也是一种心理作用。即评价者依据对评价对象群既有的印象(经验模式)来进行对评价对象现实教学的价值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