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学生要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运用管理学的“破窗原理”,发现有不好的现象及时地消除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现在,我们从教育管理这一角度探讨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树立学生管理工作人本价值观,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本质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多样性,这是学生管理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创新之路。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一)明确管理目标

高校是依据培养目标来实施管理的。从四个方面去考核管理目标是比较合理的。

1.心态方面

心态其实是决定一切的。这个心态应该是科学的、贴近实际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中西方先进理念相结合的。

高校学生要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今天的高校学生就是明天祖国的栋梁,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尽快地接受这个社会,热爱这个社会,报效这个社会,对今天高校学生的要求是要让他们有理性的思考。

2.文化方面

应该说,中西方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它们都是现代文明的一笔丰厚的遗产。要培养有付出的心态,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要组织他们共同做事情,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们合作的重要性。

3.消费观方面

高校学生要有正确的消费观,今天的高校学生有可能会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要看到享受这个成果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也要引导他们量力而行,把自己的消费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4.文明礼貌方面

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行的人。现在国门大开,许多人有机会到国外去旅游观光,要引导他们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能被世界接受的人。

(二)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www.xing528.com)

21世纪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是具有高度责任感、熟悉中国国情、致力于解决中国及世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能力解决中国及世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人才;是能活跃于国际舞台、活跃于信息化时代、活跃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环境、活跃于终身学习社会的人才,而高校的任务正是要为社会管理出这样的人才。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第一,营造环境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①营造好的制度氛围。我国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尽管成果初现,但是还不尽如人意,要从制度做起,要营造积极的小环境。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如有些学校优美如画的校园、良好的道德环境、和谐人际关系等小环境就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②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示范效应。如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学校领导和广大的教职员工就是学生的第二任老师。心理和社会角色定位使学生的言行富有模仿性,也最信赖他们的老师,把教师看作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以及他们天然的学习榜样。教师的示范效应是由于学生本身的心理角色定位而形成的。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是对老师自己本身的要求,按照“社会认同原理”,一定要做学生的楷模和偶像。③运用管理学的“破窗原理”,发现有不好的现象及时地消除掉。管理学的“破窗原理”是指有一扇窗户玻璃被打碎了,如果不及时修补,那么第二块、第三块,乃至第四块、第五块很快也会被打碎的。对学校出现的不好的现象一定要及时纠正。

第二,管理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生管理者应重视转变管理观念,只有管理观念的更新,才能实现学生管理的创新,做到既按照合格人才的标准严格要求、精心管理,又根据学生特点,充分发挥其良好个性;既坚持宏观指导,又深入学生进行个别引导、教育;既坚持用统一的制度和培养标准去要求学生,又坚持按不同层次评价和教育管理学生;既坚持宽严结合,又做到动态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促进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实现学校培养“四有”合格人才的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人本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经常用到的主要理论之一,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从教育管理这一角度探讨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树立学生管理工作人本价值观,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本质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多样性,这是学生管理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创新之路。[4]

第三,要注重人的主体性。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因为高校学生管理归根到底是对学生的管理,从管理的决策、组织实施到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靠高校学生,故高校学生是管理中的主体;高校学生还需要管理者的教育引导,他同时也是被管理者,从这一层面来说,高校学生又是管理的客体,两者应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应该确立“以高校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服务于高校学生,要尊重高校学生的人格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之能够以主体的姿态积极参与管理活动,主动接受管理和开展自我管理

第四,要注重人的主观特性。人是有思想感情的,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理性的思维过程是建立在情感、欲望等主观特性基础上的,它必须以人的基本要求、积极情感和意欲作为动力,正所谓“理乃情之所系”。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如果人的非理性本能要求、情感经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就不会有真正的理性之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如果在信任心理基础上进行交流,教育者发生的思想信息和目标要求往往会被受教育者顺畅地接受,并能产生积极的行为效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高校学生管理者和高校学生组成,他们纯粹是由“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如果在管理中不充分渗透“人性”,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情感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尊重人的个性特点、考虑人的情感因素,强调师生之间进行双向情感交流,尊重人的情感,其关键在于“以情感人”。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按章办事的同时,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投入,同时也注意把握学生的情感反应,通过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指引和教育,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第五,要尊重人的个体多样化。人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人性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超历史的,因此人都具有个体差异,表现出各种不同、多姿多彩的个性。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时间、空间属性。管理对象个体由于学习动机、兴趣、价值观等的影响和支配以及原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制约,在接受教育管理中,个体的思想行为必然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同一问题具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要面对现实的人,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的管理对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制定不同的计划,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并且运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管理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和思想问题。高校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社会经历、个性特点、气质、能力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思想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也就千差万别、错综复杂。

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把学生管理工作做得有差异性和针对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的主体是学生,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市场经济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客户不一定都对,但客户都很重要。用到学校应该是:学生不一定都对,但学生都很重要。有了这样的理念,我相信一定能做好学生工作。学生和老师不是对立的,而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教育与被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这个理念要求学校要经常开展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老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接受教育;学生在接受老师教育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师。

第二,学生管理要重在服务。以人为本是要落实在每一件工作中,服务是互相的,服务是高尚的,服务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

第三,强调自我管理模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在学校指导下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的提高、自尊心的形成、自觉行为习惯品质的养成和自我奋发精神的培养过程。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学生管理工作要从以学校管理为主向学生自主管理转变,要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管理目标,化管理为高校学生的自觉行为。从心理学上说,任何人都不希望有人管理,可以有领袖、有楷模,但不要有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应该体现在:首先,由他们自己设定管理规范,由自己设定的管理规范,在执行起来自觉性要高得多;其次,这个规范尽可能的自由多一些,限制少一些,文化多一些,制度少一些;最后,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在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中,既发挥自己的才能,锻炼、培养自己,又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使学生在具有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千姿百态,各展其能。不要让少数人管理多数人,最好能让大家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这样可以加强沟通和理解,也可以在管理中发现更多的人才。高校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意义,指导学生运用自我管理的方法,提供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等。

第四,以表扬为主,建立激励机制。常用的激励方法有:①理想激励法,即通过激发学生的理想追求,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学习和工作,这种激励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②目标激励法,即通过引导高校学生不断朝着制定的目标奋进,使他们感到学习工作有奔头,这种激励法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的责任感;③信息激励法,就是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高校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工作进展的情况,从而引发高校学生的危机感,增强其紧迫感,使其更加努力地朝着目标奋进;④精神激励法,就是从高校学生的文化精神生活出发,通过表扬或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等来鼓励他们不断前进;⑤物质激励法,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手段来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实惠感。在运用激励法时要因人、因事、因地灵活运用,并且要讲究时机,适度运用,这样我们的管理就会取得更好的成效,管理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