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莲教在元史中的发展与传播

白莲教在元史中的发展与传播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莲教是孕源于佛教异端,并似乎是在长期发展中糅合了道教以及摩尼等外道所形成的一种民间宗教。摩尼教从此在内地广为传播。[1427]白云宗是稍早于白莲教而出现的一个佛教异端,它的教行,在初创期与白莲极相近。摩尼、白云、白莲三者

白莲教在元史中的发展与传播

然而,要使所有这些星散的火星联系起来,构成一场燎原的烈焰,这就需要一个组织来充当纽带。这个任务当时实际上已由长期在民间秘密流行、坚持反抗活动的白莲教所完成。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被压迫、被剥削的贫苦百姓,多次举行武装反抗。它们多借助于宗教来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并且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斗争经验。

白莲教是孕源于佛教异端,并似乎是在长期发展中糅合了道教以及摩尼等外道所形成的一种民间宗教。

东晋时慧远在庐山净土宗,结社念佛(阿弥陀佛)。慧远被奉为白莲社的创始人。宋、金时期,各色宗教异端大为盛行。白莲、白云、毗卢、糠、瓢等都是当时“释氏之邪”。白莲教是在南宋高宗建炎年间,由吴郡延祥院僧人茅子元所创立。茅子元依仿天台宗作《园融四土三观选佛图》与《晨昏礼忏文》。“偈歌四句,念佛五声。”“谨葱乳,不杀,不饮酒,号白莲菜。”他自称白莲导师,劝诸男女同修净业。“愚夫愚妇,转相诳惑,聚落田里,皆乐其妄。”[1418]南宋统治者认为它与白云及明教(摩尼教)都属于“事魔”的邪教,将茅子元流放江州。孝宗时,茅子元又奉召还朝,赐号“白莲导师,慈照宗主”,演礼杭州,复返昆山,从此宗风大振。其后又有小茅阇黎继行宣化,教徒散布民间。佛徒们指责它,“所谓四土图者,则窃取台宗(天台宗)格言,附以杂偈,率皆鄙薄言辞。晨朝忏者,撮略慈云七忏,别为一本,不识依何行法。偈吟四句,则有类于樵歌;佛念五声,则何关于十念。号白莲,妄托于祖(慧远);称导师,偕同于佛。假名净业,而专为奸伪之行。猥亵不良,何能具道。”上引材料表明:最早的白莲教,至少是杂取佛教的净土与天台两宗,并渗合明教(摩尼教)的某些成分,拼凑而成。因此,我们在这里有必要稍稍对摩尼教进行追叙。

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216—277年)所创。他不满于祆教的统治,便以祆教为基础,杂取基督教、佛教而另创一个新的宗教团体。它在教义中倡二宗三际之说。二宗是明和暗两种对立的力量,分别代表神和魔。宇宙万物就是这两种势力对抗的统一体。摩尼残经中说:净风明使以五类魔及五明身二力和合,造成世界,十天八地。“如是世界,即是明身医疗药堂,亦是暗魔禁系牢狱。”尊奉摩尼教的信仰,便可以伐去人本性中的“魔树”,栽埘“庄严宝树”,得无上大明清净之果。然后“得离四难,及诸有身出离生死,究竟长胜,至安乐处”。所谓三际:“初际者,未有天地,但殊明暗。明性智慧,暗性愚痴。诸所动静,无不相背。中际者,暗既侵明,恣情驰逐,明来入暗,委质推移。大患猒离于形体,火宅愿求于出离。劳身救性,圣教固然。即妄为真,孰闻布命。事须辨析,求解脱缘。后际者,教化事毕,真妄归根。明既归于大明,暗亦归于积暗。二宗各复,两者交归。”现实世界正处于中际,明暗与真妄的混杂是一切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它向人们许诺一个大明安乐的天国将要到来,给了一些处于苦难与不满的人们以美好的幻影和希望。摩尼本人被当局捕获焚死,徒众走避中亚诸地。《隋书·乐志》记龟兹乐有《善善摩尼》,当是汉籍中“摩尼”最早的记载,可能表明:摩尼教便是这一时期以龟兹人为中介而传入内地。[1419]武则天时,今新疆罗布泊附近有东迁的索格底人聚居,他们以摩尼教师为首领。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波斯人佛多诞(意为知教义者)“持二宗经伪教来朝”。摩尼教从此在内地广为传播。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政府命令:“末摩尼(犹言摩尼主)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以其西胡等既是乡法,当身自行,不须科罪者。”[1420]说明除胡人外,内地的百姓亦有信奉者。763年,摩尼教传入回纥,牟羽可汗(即建功毗伽可汗)尽率部民改奉摩尼教。唐朝为了结好回纥,因而也优容摩尼,允许其在京师立寺,接着又在河南府、太原府等地建寺,“江淮数镇,皆令阐教”。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诏令禁毁天下佛教、摩尼教等。经过这次打击后,摩尼教开始在民间秘密流行,当时又称明教。后梁贞明六年(920年),“陈州末尼聚众反,立母乙为天子”。“其徒以不茹荤饮酒,夜聚淫秽,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云佛是大乘,我法乃上上乘。”[1421]末尼无疑便是摩尼。这时的摩尼教,已被视为是“依浮屠氏之教,自立一宗”。[1422]北宋时,其徒又通过贿赂主者,以二宗三际经编入道藏道家承认《化胡经》所称老子转生号末摩尼,“道成类佛陀,众号末牟尼。”[1423]这时的摩尼教,已开始成为完全中国化的吃菜事魔教。据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的一份报告:“温州等处狂悖之人,自称明教,号为行者。今来明教行者各于所居乡村,建立屋宇,号为斋堂。如温州共有四十余处,并是私建无名额佛堂。每年正月内,取历中密日(康居语mir,即日曜日)聚集侍者、听者、姑婆、斋姊等人,建设道场,鼓扇愚民男女,夜聚晓散。”“明教之人所念经文及绘画佛像,号曰《讫思经》、《证明经》、《太子下生经》、《父母经》、《图经》、《文缘经》、《七时偈》、《日光偈》、《月光偈》、《平文策》、《汉赞策》、《证明赞》、《广大忏》、《妙水佛帧》、《先意佛帧》、《夷数佛帧》、《善恶帧》、《太子帧》、《四天王帧》。已上等经佛号,即于道、释经藏并无明文记载,皆是妄诞妖怪之言,多引尔时明尊之事,与道、释经文不同。至于字音又难辨认,委是狂妄之人,伪造言辞,诳愚惑众,上僭天王太子之号。”[1424]宋朝统治者把吃菜事魔教视同洪水猛兽。方腊起义被镇压后,“法禁愈严,而事魔之俗愈不可胜禁”。[1425]政府规定:“诸吃菜事魔或夜聚晓散,传习妖教者绞。从者配三千里编管。”然民间秘密传播却愈来愈广泛。“缘此色人,处处皆有,淮南谓之二祫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明教尤甚。”[1426]这里也表明了其教派的复杂。(www.xing528.com)

值得注意的是上引陆游所列吃菜事魔之诸教派中,有所谓“四果”,陈垣已指出:“四果系白云宗,非摩尼教,见释门正统。”[1427]白云宗是稍早于白莲教而出现的一个佛教异端,它的教行,在初创期与白莲极相近。《佛祖统纪》谓:“白云之徒,几与白莲混,特以无妻子为异。”摩尼、白云、白莲三者,同被南宋僧人视为“事魔邪党”。“良渚(僧宗鉴)曰:此三者,皆假名佛教以诳愚俗,犹五行之有沴气也。今摩尼尚扇于三山,而白莲、白云,处处有习之者。大抵不事荤酒,故易于裕足,而不杀物命,故近于为善。愚民无知,皆乐趣之,故其党不劝而自盛。”[1428]这里表明:(1)白莲与摩尼,教行相近,显见其有互相吸收与承继的关系。当时,不单是茅子元所创的白莲教,被人们指责为“白莲菜”,在摩尼教中也借引了“白莲池”的佛宗教义。南宋末的李守谦,做《戒魔十诗》,其中有句云:“金针引透白莲池,此语欺人亦自欺”,便是摩尼教中吸取白莲教义的明证。(2)在南宋末,吃菜事魔的摩尼教(明教)在政府的严厉打击下,不能不“窃自托于佛老,以掩物议”。因而白莲、白云转盛。入元以后,摩尼教的记载,几近绝迹。[1429]

然而,至少直至两宋时期,无论是摩尼教(明教)或白莲教,都是和奉弥勒佛无涉的。弥勒教亦源出净土宗。我国净土宗很早就分两派:弥勒净土、阿弥陀净土。后者即慧远所倡,实为净土之正宗。前者之一流派,杂取儒、道,在南北朝时期演化成为尚苦行、重戒律的三阶教。在隋末见于记载的弥勒教可能就是和三阶教接近的一支。三阶教相信当时佛法已进入末法时代。在佛涅槃之后,正法既没,恶孽丛生。“次后弥勒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间时,瞻部洲广博严净,无诸荆棘。溪谷堆阜,平正润泽。金沙覆地,处处皆有清池茂林,名华瑞草,及众宝聚,更相辉映,甚可爱乐。人皆慈心,修行十善。以修善故,寿命长远,丰乐安稳。士女殷稠,城邑鳞次,鸡飞相及。所营农稼,一营七获,自然成实,不须耘耨。”这种末法时代来临与弥勒降生后的极乐世界的憧憬,很早就促使弥勒教成为下层人民反抗暴政的旗帜。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弥勒教徒进攻都城建国门。大业九年(613年),唐县人宋子贤,“自称弥勒佛出世”。这个宗教一直在民间秘密流传,唐宋时期也多次揭竿起义。他们诵《五龙滴泪》等经及图谶书,言释迦佛衰,弥勒佛当持世。[1430]弥勒教徒“素衣练冠”。宋代的摩尼教徒则“白衣乌帽”[1431]。白莲教徒亦“白衣”传授[1432]。史籍上的“白衣佛法”之类,都是它们所组织,但因记载简略,已颇难于区分。弥勒教与白莲教的合流,很可能是在元朝时期完成的。

上述资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白莲教原初是一个由佛教净土宗衍出,并逐渐吸取了摩尼教的某些成分而形成的佛教宗派。在摩尼教遭到禁绝的情况下,与之接近的白莲、白云,在元代,却代而兴盛。其中白莲因可以娶妻生子,因之更有利于吸收会众。元成宗大德年间,刘埙谓它“南北混一,盛益加焉”。在江西,“历都过邑,无不有所谓白莲堂者,聚徒多至千百,少不下百人,更少犹数十。栋宇宏丽,像设严整,乃至与梵宫道殿匹敌”[1433]。应当指出:元代的白莲教,是一个分散在北迄大都,遍布东南,远及西南[1434]的民间组织。它必然是支派甚多,情况各异的。正如杨讷同志所说的:“元代白莲教的成分十分复杂。”因此,它既曾得到政府的尊礼和褒赏,也曾几度受到禁止的儆罚。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都昌杜万一,“指白莲会为名作乱”。元朝政府为此发布规定,将“江南见有白莲会等名目五公符、推背图、血盆(经)”等禁断拘收。都昌地区的这一支白莲教,与世视为左道的《推背图》等相关涉,足证它与早期的白莲社信仰,已大相径庭。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五月,鉴于白莲教徒接二连三的反叛,乃明令禁白莲社,毁其祠宇,以其人还隶民籍。其后三年,经过普度的活动,在仁宗即位后,仍恢复了白莲教的合法地位。[1435]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闰五月,又有禁白莲佛事之令。在元代,宗教之中,屡遭禁绝的,大概惟有白莲教。这大概和它本身中渗入的摩尼异端性质,不是没有关系的。待到这种宗教与民间秘密流行的弥勒信仰相结合以后,它的反抗性质也就更为强烈。经过韩山童、彭莹玉等所改造了的白莲教,无疑已经是适合于动员与组织群众,掀起大规模反元斗争的有效组织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