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战场:腾冲抗战政府的积极抗敌成果

云南战场:腾冲抗战政府的积极抗敌成果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月下旬,云南省政府正式任命腾冲爱国士绅、63岁高龄的张问德为腾冲抗战县长。1942年7月2日,张问德在瓦甸就职腾冲抗日县长,7月7日县政府迁往界头。张问德领导的抗日县政府成立以后,为开展敌后抗日做了大量工作。张问德于9月12日复函田岛,严厉谴责和驳斥敌人的阴谋和罪行。最先接到信的是腾冲抗日县政府秘书费云章。张问德公开表明自己的强硬态度。

云南战场:腾冲抗战政府的积极抗敌成果

滇西大片国土沦陷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从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日寇对滇西各族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在怒江以西的占领区,日军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奴役中国人民,使怒江西岸各族人民受尽压迫和屈辱。怒江以东国土,虽未被日军占领,亦遭到日本飞机多次的狂轰滥炸,滇西重镇保山在日机轰炸下,成了一片废墟,1万多民众死亡。日军还在滇西投下细菌弹,引发霍乱鼠疫流行,仅保山坝区死亡人数就达5万人左右。日寇罪行,罄竹难书。

生活在滇西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不断掀起抗击日寇的斗争,并配合中国远征军派往敌后的陆军预备第二师和第三十六师等部官兵,打击日寇占领军。腾冲爱国士绅组成抗战政府,发动群众,配合我军抗击日寇。腾冲、龙陵、潞西、南甸(今梁河)、干崖、莲山(今盈江)、陇川、瑞丽、泸水等县的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佤族等各族人民,先后组织10余支抗日游击队,在敌后艰苦条件下,坚定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英勇顽强打击敌人。

1942年5月10日腾冲沦陷后,腾冲爱国士绅于江苴成立腾冲临时县务委员会,作为抗战临时县政府,推举当地爱国士绅刘楚湘为主任委员,代行县长职务,领导民众支援抗战。6月下旬,云南省政府正式任命腾冲爱国士绅、63岁高龄的张问德为腾冲抗战县长。

张问德(1880—1957),字崇仁,云南腾冲人,清末秀才,参加辛亥腾越起义,曾任昌宁、顺宁、腾冲县县长,有强烈的抗日报国思想。1942年7月2日,张问德在瓦甸就职腾冲抗日县长,7月7日县政府迁往界头。张问德就职后发表了《告全县父老书》,历数敌人残暴罪行,表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问德领导的抗日县政府成立以后,为开展敌后抗日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协助征兵工作,成立军政联席会议,开办战时干部训练班,组织抢运物资,办理粮秣,协助敌后抗日部队,设立便衣队、担架队、运输队,设置速步哨和情报网,开展救济事业,以及发起和号召村民、归侨和工商业者为抗战捐献飞机,先后组织捐款达3000万元,相当于100架飞机的价格。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最为人称道的是张问德回答日寇的《答田岛书》。1943年8月31日,驻腾冲日军行政班本部长田岛致函张问德县长,离间中国军政双方,说什么为“共同解决双方民生之困难问题”,邀请张问德“长日聚谈”,并保证张问德来往安全。张问德于9月12日复函田岛,严厉谴责和驳斥敌人的阴谋和罪行。这就是著名的《答田岛书》,全文如下:

田岛阁下:

来书以腾冲人民痛苦为言,欲借会晤长谈而谋解除。苟我中国犹未遭受侵凌,且与日本尤能保持正常国交关系时,则余必将予以同情之考虑。然事态之演变,已使余将可予同情考虑之基础扫除无余。诚如阁下来书所言,腾冲士循民良,风俗醇厚,实西南第一乐园,大足有为之乡。然事态演变以来,腾冲人民死于枪刺之下、暴露尸骨于荒野者,已逾二千个,房屋毁于兵火者,已逾五万栋,骡马损失达五千匹,谷物损失达百万石,财产被劫掠者,近五十亿。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则无以遮蔽风雨,行则无以图谋生活,啼饥号寒,坐以待毙;甚者为阁下及同僚之所奴役,横被鞭笞,或已被送往密支那将充当炮灰。而尤使余不忍言者,则妇女遭受污辱之一事。凡此均属腾冲人民之痛苦。余愿坦直向阁下说明:此种痛苦均系阁下及同僚所赐予,此种赐予,均属罪行,由于人类尊严生命,余仅能对此种罪行予以谴责,而于遭受痛苦之人民,更寄予衷心之同情。

阁下既欲解除腾冲人民之痛苦,余虽不知阁下解除之计划究将如何。然以余为中国之一公民,且为腾冲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由于余之责任与良心,对于阁下所提出之任何计划,均无考虑之必要与可能。然余愿使阁下解除腾冲人民痛苦之善意能以申张,则余所能供献于阁下者,仅有请阁下及其同僚全部返回东京,使腾冲人民永离枪刺胁迫生活之痛苦,而自漂泊之地返回故乡,于断井颓垣之上,重建其乐园。则于他日,我中国也不复遭受侵凌时,此事已获有公道之结束时,且与日本民已恢复正常国交关系时,余愿飞往东京,一如阁下所要求于今日者,余不谈任何军事问题,亦不携带有武器之兵卫,以与阁下以其同僚相会晤,以致谢腾冲人民痛苦之解除。且必将前往靖国神社,为在腾冲战死之近万日本官兵祈求冥福,并愿在上者苍苍赦其罪行。苟腾冲依然为阁下及其同僚所盘踞,所有罪行依然继续发生,余仅能竭其精力,以尽其责任。他日阁下对腾冲将不复循良醇厚之感,由于道德正义压力,将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我腾冲人民之前。故余谢绝阁下所要求之择地会晤以作长谈,而将从事于人类尊严生命更为有益之事。痛苦之腾冲人民,将深明了彼等应如何动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余关切于阁下及其同僚即将到来之悲惨末日命运,特敢求阁下作缜密之长思。

大中华民国云南省腾冲县县长张问德(www.xing528.com)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九月十二日

《答田岛书》大快人心,伸张了中国爱国军民正气,也得到了国民政府和云南省政府的表彰,被誉为“沦陷区五百多县县长的人杰楷模,不愧富有正气的读书人”,还被誉为“硬得纯正,硬得正直,硬得正气”的“三硬三正”的抗日县长。

我访问了当年腾冲抗日县政府民政科科员熊文定,他回忆《答田岛书》的形成过程时说,1943年8月,有一位扮成“老百姓”模样的人,到界头镇腾冲抗日县政府给张老县送信。信封上写着“界头,腾冲县政府张崇仁先生收(崇仁是张问德的字),内详”。信之外用白纸包着一层又一层。最先接到信的是腾冲抗日县政府秘书费云章。费云章接到信后,觉得这封信很奇怪,遂与熊文定一起将信交给县长张问德。张问德一层一层地打开白纸,里边露出了几张用毛笔书写的十行字信笺。张问德边看信,边哈哈大笑起来。费云章问笑什么?张问德遂将信交给费云章说:“你们看看!田岛来信,要和我会谈。这明明是汉奸的主意嘛。”

第二天,在界头腾冲县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张问德讲了田岛来信的事说:“昨天,我收到一封日本鬼子的劝降信,我降不降呢?不降!我的祖宗并没有遗传给我软骨头,高黎贡山孕育的儿子,绝没有软骨病!”张问德公开表明自己的强硬态度。会后,张问德即邀约当时界头颇有名气的两位爱国知识分子,共同讨论、研究、起草《答田岛书》。这两位知识分子是医生刘汝楫(又名铁舟)、中学教师江逢僧(后为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他们二人与张问德在县政府对面刘天向家一幢简陋的木结构二楼小房子里,讨论、切磋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一些材料和数据,张问德就让费云章、熊文定搜集、整理和提供。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初稿,然后由张问德认真修改定稿。

稿子完成后,费云章组织人一共誊抄了七份,由张问德签名,以“答田岛书”为题,同时分送第十一集团军总部、保山专员公署、云南省政府、云贵监察使署、云南日报、滇西日报等部门和相关单位。稿子送出的同时,界头麻栗园召开了几千人的群众大会。张问德在会上发表了义正词严的演说,声音洪亮,激动人心。他首先介绍了当前抗日战争的形势,然后讲了田岛来信及日本鬼子离间抗战政府的阴谋诡计,再讲了《答田岛书》的内容,鼓励大家,再接再厉,抗战到底!这次大会,大大鼓舞了腾冲各族人民的志气,《答田岛书》更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英雄气概。它是一份张问德主导、集体创作的抗日檄文!

檄文大义凛然,大快人心,伸张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正气。因此,当时的《中央日报》《大公报》《扫荡报》《云南日报》《大理日报》等争相发表。该文还选送入国史馆保存,还曾选入滇西地区中小学语文乡土教材。《答田岛书》是展现云南人民坚持抗战决心的重要历史文献。

腾冲县抗日政府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在连续不断的战争环境中,推行政务,协助军队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1943年秋天,敌军发动第三次扫荡,我军第三十六师在敌后作战失利,被迫于10月撤退回怒江以东,腾冲县政府人员亦随军东撤,先后在瓦甸—界头—保山—界头—保山—大理等地往返移动,而老县长张问德也多次往返怒江两岸,颠沛流离,六次渡怒江,八次翻越高黎贡山。到1944年5月,我军发动大反攻时,张问德又率县政府人员返回腾冲。

在抗日县政府领导下,敌后抗日斗争逐渐展开。例如,1942年5月18日,日军百余人经曲石向瓦甸前进,至宝华乡归化寺,与预先埋伏在此的中国护路营一部遭遇,发生激战,我军打死敌中队长牧野及40余人。瓦甸区长孙成孝率领民众奋起参加作战,中弹牺牲。5月中下旬,中日军队在腾冲橄榄站、黄草坝争夺达12天之久,敌人伤亡惨重,中国孟连镇长杨绍贵等人英勇牺牲。6月3日,日军在怒江惠通桥西岸集结兵力1000多人,企图进犯保山,并有300余人渡过怒江东岸。中国军队在边民支持下,将渡江敌人全部消灭。8月,在腾冲蛮东地区,日军进行扫荡,遭到伏击,死伤100余人,九保镇爱国士绅赵宝贤、赵宝忠收编民兵,作战甚为英勇。日军入侵腾冲时,派人将赵氏兄弟住宅烧毁泄愤。

我军敌后抗日队伍,包括中国远征军第六军预备第二师、第七十一军第三十六师、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一部以及若干地方游击队、土司武装力量,分别为:滇西自卫军第一路(司令刀京版)、滇西自卫军第二路(司令龚绶)、滇西自卫军第三路(司令赵宝贤)、昆明行营龙路区抗日游击队(司令朱家锡、常绍群)、潞西自卫军第二支队(支队长多永清)、滇西边区自卫军潞江支队(司令线光天)、莲山独立自卫支队(司令明德慧)、福碧泸练民兵自卫支队(司令段浩)等。这些队伍在敌后进行了多次抗击日寇斗争,几乎遍及整个滇西沦陷区,给日寇以不同程度的打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