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9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近代以来,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反动、落后的封建制度”下,帝国主义势力不断侵略,导致政治腐败、经济凋零、人民生活极其贫苦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亡图存,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许多志士仁人提出了许多方案,进行了不同尝试,但无论是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还是早期接受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推行的诸如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各种实验,都无法扭转旧中国落后的社会面貌和制度属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文化运动尤其是“五四”运动后,经过反复比较,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最终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完成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向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伟大飞跃。

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研判并进行再组织实现了民族力量的重新整合。在这一伟大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功进行了一系列制度的探索,包括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发展民族工商业、发展合作社经济、发展国营经济等,基本政治制度中的工农专政、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等,基本文化制度如社会主义思想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为后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党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适时领导中国人民制定《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国家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后由于未能全面、客观分析中国社会现状及缺乏建设社会主义必要的道路经验、理论经验,中国制度相当程度上模仿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从而导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了曲折,但我们成功建立了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支撑,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重,不断为社会主义制度注入新的中国内涵。这就是,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在不断探索正确道路、科学理论的过程中,不断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有效制度。使其在坚持和巩固有效制度成果的同时,完善和发展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中国制度,从而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中国特色治理效能。经过长期的道路探索和理论探索,中国特色制度体系逐渐建立。中国制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接续性发展中不断与时俱进,融入先进性因素。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都遭遇曲折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开始审视、反思和重构国家的治理体制和模式,在实现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从制度维度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根本性的变革。

在这一时期,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发展和改革的接续性,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为中国制度的演化和发展构建了战略蓝图,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进一步确认了这一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则进一步从改革根本目的的角度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方面都形成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强调制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基本政治制度范畴,并逐渐建构起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并在不断改革调适中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治理能力、市场运行活力和社会发展动力。在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富起来”到“强起来”(www.xing528.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寻求建立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新阶段。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程中,要充分总结历史经验,才能保证制度在未来自我完善中继续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需要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通过国家治理效能来彰显。习近平同志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由模仿到创新,都体现出理论的与时俱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欧洲工业革命后,面对资产阶级剥削造成的社会不公平现实,空想社会主义盛行于欧洲。但空想社会主义毕竟是空想。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充分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精神营养,以及当时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于1848年2月在伦敦出版《共产党宣言》,宣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分析处于自由竞争的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等基本情况后,明确指出实现资本主义向更高的社会形态发展,必须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并设想无产阶级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一切文明国家至少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阶段,列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帝国主义特征和俄国社会与俄国革命,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以此为指导成功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能否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这在马克思主义的文本里找不到现成答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实际,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勇气,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此为指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历史条件下,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同样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历史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摆在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回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