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尚书校释译论的新解法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尚书校释译论的新解法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在《尚书校释译论·禹贡》中根据本篇写的各州文句,认为“厥田惟中中”乃是错简,因此译文会根据此理论进行调整,经文正文依然保持原貌。辛树帜《禹贡新解》中写道:“青州为今之山东半岛,丘陵地多为棕壤,惟于古代亦多森林,所积腐殖质因沿海湿润而较丰,但为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尚书校释译论的新解法

【题解】

作为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借“禹”的名义,讲述了大禹治理洪水,划分九州,并记录各地山川脉络、土壤登记、物产分布等情况,以及各州贡赋的品种、途经的路线等。

《禹贡》所划分的九州,将帝都冀州作为中心,其次分别为衮、青、徐、扬、荆、豫、梁、雍,并不是十分常见的政治地理划分形式,而是一种人文地理区系,对考古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本篇进行研究,与考古学进行结合,可以推测出本篇有早期的蓝本,主要内容阐述了春秋时期的地理状况,经过战国之后,稍加增益并予以了一定程度的加工。

【原文】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注释】

①敷土:将土地划分(为九州)。敷:划分。

②随山刊木:随着山岭的形势,斩下树木,开辟道路,以便治理洪水。

③冀州:大禹所划分的九州之一,取名源于古代冀南的晋国。是天子直接管辖的区域,在今山西与河北西部。

④既:已经。载:成。壶口:山名,现位于山西吉县。

⑤治:治理。梁:山名,现位于山西韩城东北。岐:山名,现位于山西岐山北。

⑥修:治理。太原:现位于山西太原一带。

⑦岳阳:太岳山之南的区域。岳指的是泰岳山,现位于山西霍县东。

⑧覃怀:现位于河南武陟沁阳一带。厎:致。绩:功。

⑨衡漳:漳水横流汇入黄河,所以取此名。衡,通“横”,漳水从山西高原西南东流,在河北、河南两省之间的平原地带与黄河交汇,因此水灾严重。

⑩惟:是。白壤:一种沙质中含有盐的土壤,因为洪水流过,又经过蒸发而造成。这种盐碱地的农作物产量较低。

上上:首等。本篇中将九州田、赋分为了九个等级,也就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中:第五等。本篇中对于九州土地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而非地形、地质等。在《尚书校释译论·禹贡》中根据本篇写的各州文句,认为“厥田惟中中”乃是错简,因此译文会根据此理论进行调整,经文正文依然保持原貌。

恒卫既从:意思是说恒、卫两水已经治理完毕,可以顺畅流通了。恒水源自河北曲阳,卫水源自今河北灵寿,两水下游在战国黄河大改造之前均为黄河下游河道的一部分。

鸟夷:古时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民族,鸟是该民族的图腾,所以如此取名。皮服:指的是鸟夷向中央王朝进贡的野兽的皮毛。

夹:在《东坡书传》中记载称:“夹,挟也。自海入河,逆流向西,右顾碣石,如有挟掖也。”碣石:现位于河北唐山乐亭南的海边石山。

【译文】

大禹将国家划分为九个州,根据山势来砍伐树木开通道路,来明确各州的山河大川。

冀州:壶口已经治理妥当,接着要去治理梁山与岐山。太原治理妥当,接着要整治岳阳地区。覃怀地区治理效果显著,又开始治理横流的漳河。冀州这一州的土壤大多都是含盐度很高的白壤,赋税应当是第一等的,也掺杂着第二等的赋税。耕地位于第五等。恒水、卫水都已经疏通了,大陆泽已经整治完工(可以耕种了)。东北的鸟夷民族进献的奇珍的鸟兽皮毛,他们可以从碣石附近沿着海逆河来进贡。

【原文】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注释】

①济:也就是济水,是古代的四渎之一。其发源于今河南济源市王屋山,东南汇入黄河。旧说曾经潜伏穿过黄河,向东流入山东境内,情况并非如此。应当从河南黄河南岸流入山东。兖州:大概位于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部,河南东北角。在春秋时期,该地为卫地。

②九河:泛指兖州境内黄河下游的诸多河道。道:通“导”,疏导的意思。

③雷夏:大泽名。位于今山东菏泽东北黄河南岸,古时该地地势低洼,水积成泽,后淤平。

④灉(yōng)、沮:两水名。灉:黄河的一个分支,旧说乃现今的赵王河。沮:济水的直流。灉沮两河合并,共同流入雷夏泽,现已经干涸。

⑤桑土:也就是可以种植桑树的土地。郑玄注称:“濮水之上,地有桑间。”濮上指的是卫国,地属兖州,在这一地区种植桑树的特别多,在《诗经》《礼记》中都有相关记载可以证实。

⑥丘:根据考古资料证明,兖州地区的“丘”大多是人工在地势稍高的地方堆砌而成,用来抗击洪水。

⑦黑坟:指的是一种含有黑色植物腐质的肥沃土壤。坟:土壤肥沃。马蓉曰:“坟,有膏肥也。”坟,与肥的音相近。

⑧繇(yáo):指的是植物的抽条,也就是发芽。

⑨贞:在诸多著作中都认为这里是篆文之误,这里可从。

⑩篚(fěi):圆形的盛东西用的竹器。织文:染成各种花纹的绫罗一类的丝织品。

浮:用船来行水。漯(tà):水名,古时黄河的支流,其旧道从黄河北岸的河南浚县流入山东,从现今滨州、利律一带入海。

【译文】

济水与黄河之间地区是兖州。黄河下游的诸多河道已经疏通,雷夏洼地已经形成,灉水、沮水在这里汇合。土地已经足以种植桑树,喂养家蚕,人们从抵御洪水所筑造的高坡上搬到平地上居住。这一州的土壤均是肥沃的黑土,草木在这里生长旺盛。这里的耕地应当列为第六等,赋税为第九等。这个州经过十三年的耕种,赋税才能与其他州的赋税相同。这个州的贡品主要是漆与丝,以及装在圆竹筐中染有诸多美丽花纹的丝织品。进贡的贡品途经济水、漯水通过船进入黄河。

【原文】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

【注释】

①海:这里指的是渤海。岱:指的是泰山,因“岱”与“泰”的意思相近所致。青州:禹所划分的九州之一,地处今山东半岛,东北到辽宁东部一带。

②嵎(yú)夷:泛指古代东方少数民族,这里指的是东方沿海的东夷族。略:划分疆域。

③潍:潍河,发源于今山东莒(jǔ)县的北潍山。淄:淄河,起源于今山东益都。道:疏通,治理。

④白坟:灰色的肥沃土壤。辛树帜《禹贡新解》中写道:“青州为今之山东半岛,丘陵地多为棕壤,惟于古代亦多森林,所积腐殖质因沿海湿润而较丰,但为酸性,成为灰壤,或即所称白壤。”

⑤盐:海盐,青州位于今山东沿海地区,盛产海盐。絺(chī):一种精细的葛布。海物:指的是海鱼这类的可以食用的海产品。惟:与。错:治玉的磨砺石。

⑥岱畎(quǎn):泰山的沟谷。丝:蚕丝。枲(xǐ):大麻的一种,纤维可以做成麻布的原料。铅:青白色的矿石,能加工用于绘画和涂饰。怪石:奇形怪状的玉石

⑦莱夷:在今山东半岛一带活动的夷人。作牧:呈献畜牧

⑧檿(yǎn)丝:柞(zuò)蚕丝。

⑨汶:汶水,起源于今莱芜东北,途经泰安、宁阳,到东平进入济水。

【译文】

渤海与泰山之间的地区是青州。已经整治好东北方的嵎夷族,划好了疆域,疏通了潍河、淄河。这一州的土壤是灰白色的肥沃土壤,广大的沿海地区是盐碱地。这里的耕地应当是第三等。赋税是第四等。这一州的贡品是盐、细葛布、海产品以及磨玉的砺石,并有泰山山谷地区所出产的丝、大麻、铅、松以及奇形怪状的玉石,莱夷族贡献的是畜产,以及装在竹筐子里的柞蚕丝。进贡的船从汶水之大济水,并由此行驶进入黄河。

【原文】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注释】

①淮:指的是淮河。徐州:禹划分的九州之一,现为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地区。

②沂:指的是沂水,发源于山东沂水县北部。乂:整治,治理。

③蒙:指的是蒙山,在今山东蒙阴西南。羽:羽山,位于今江苏赣榆西南地区。并非传说中的舜殛(jí)鲧之地。艺:种植。

④东原:今山东泰安到东平一带,在郑玄注称: “地名,地平郡即东原。”

⑤赤埴(zhí)坟:棕色的黏性沃土。

⑥渐包:蔡建云:“渐,进长也;苞,丛生也。包苞近。”指的是草木不断生长。

⑦土五色:指的是青、红、白、黑、黄这五种颜色不同的土。五色土产于今江苏铜山、山东诸城一带。

⑧羽畎:羽山的山谷。羽:羽山。畎:山谷。夏翟:五种颜色的羽毛,古代人用来当作舞饰或者旌旗上的装饰。

⑨峄(yì)阳:山名,位于今江苏省邳(pī)县西南八十里处。孤桐:古时将桐树中长得特别好的称为孤桐。

⑩泗:水名。发源于现在的山东泗水县。浮磬:石头的一种。

淮夷:甲骨文中写为“佳夷”,淮北之夷,在徐州境内。玭(pín)珠:蚌珠。

玄:红黑色的丝织品。缟:白色的丝织品。

【译文】

东面沿海,向北到达泰山,南面到达淮河之间的地带是徐州。怀水、沂水都已经整治妥当了,蒙山、羽山地区也能够耕种了。大野泽汇聚了四方的流水,东原地区的水患灾害可以解除了。这一州的土壤是棕色的肥沃黏土,草木生长茂盛。耕地可以列为第二等,赋税则是第五等。这一州的贡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中出产的长尾野鸡,峄山以南的特产是制琴用的良桐,制磬用的石料,以及淮夷族所进献的珍珠和鱼产品,还有用筐来装的红黑色的细缯以及白色的绸帛。进贡的船只从淮水途经泗水,经过菏水,再从菏水流入济水进入黄河。

【原文】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篠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 、齿、革、羽、毛惟木。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注释】

①扬州:禹所划分的九州之一。《吕氏春秋》中记载称:“东南为扬州,越也。”扬为越的音转。扬州范围为现在的浙江、江西、福建全境,加上江苏、安徽、河南南部,湖北的东部以及广东的北部。

②彭蠡:泽名,专家多认为是现在长江南岸的鄱阳湖。非也。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相关记载可以断定当时与汉水相通的彭蠡应当在长江的北岸,并不是现在的长江南岸的鄱阳湖。根据《史记·武帝本纪》中相关记载可以断定,彭蠡应当位于今湖北东部、安徽西部一带的长江北岸。猪:同“潴”,水停聚处。

③阳鸟:鸿雁之类的候鸟。攸居:安居。

④三江:历来说法不一,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第一种认为三江指的是长江下游分道入海的三条支流。第二种认为是太湖入海的三条水系。也就是松江(吴淞江)、娄江(浏河)、东江(今湮)。第三种认为是长江之外的三条江。第四种认为是长江与另外两水即吴淞江、钱塘江的合称。第五种认为是相对于长江上中下游而言。与上下文相结合,三江应当在太湖附近,也就是与太湖相同。大多数认为第三种可取,可能是泛指今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的入海河流。

⑤震泽:太湖。厎:致。

⑥篠(xiǎo):箭竹。(dàng):大竹。

⑦夭: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⑧金三品:班固云:“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也就是金银铜这三种称为金三品。不过古代多将铜称为金,金三品也就是青铜白铜和赤铜,郑玄注称:“金三品者,铜三色也。”扬州地区多出铜矿,可取。

⑨瑶:美玉。琨:美石。

⑩岛夷:指的是东海南海大小岛屿上的少数民族。卉服:草制的衣帽鞋这类的东西。

织贝:有贝纹的丝织品。

包:包装。橘:橘子。柚:柚子。锡:赏赐。

【译文】

北面从淮河开始,东南端到海之间的地域是扬州。彭蠡泽已经汇集了多条水流,成为每年鸿雁南归过冬的暂时栖息地。彭蠡向东的诸江之水已经汇入大海,太湖水域也已经治理完毕。遍地都生长着大小竹子,草木茂盛。这一州的土质属于潮湿泥土,耕地列为第九等,赋税则列为第七等,有时候会掺杂第六等。这一州的贡品有青铜、白铜与赤铜,以及美玉美石、大小的竹材。与岛夷族所进献的草制的衣帽鞋子、用筐来盛放的多彩的丝织贝锦,以及包装起来的橘子、柚子。进贡的船只沿着长江、黄河直抵淮河、泗水,之后再沿着徐州的贡道进入黄河。

【原文】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箘,三邦厎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注释】

①荆:荆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西。衡阳:衡山的南麓。荆州:禹划分的九州之一。其领域为北面从湖北的南漳向东,到安徽的淮河上游。东临扬州,从淮河上游穿过湖北省的东部,沿着湘、赣向南,西面临梁州,从湖北的西南越四川的东南,到达贵州东部。南面不过五岭。其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湖北中南部、湖南中北部、四川与贵州的一部分。

②江:指的是长江。汉:指的是汉水。《孔传》中认为:二水经此州入海,有似于朝。百川以海为宗。宗,尊也。

③九江:说法各异,约为五种。现多认为位于湖北黄冈地区广济一带。九是虚数,并非是指九条水。

④沱:长江支流。潜:汉水的支流。在《尔雅·释水》中解释为:“水自江出为沱,自汉出为潜。”因此可以看出这里并非指的是某条具体的河流。既道:治理后循其河道。

云梦:指的是云梦泽。《尔雅·释地》中记载称:“楚有云梦。”专家认为云梦泽乃是地跨长江南北。孙诒让在《周礼正义·职方氏》中写道:“云梦泽,水则潴为洞庭,郭景纯云巴丘湖也。至于全薮陆地,则直跨今湖北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五府境。”其说可取。

⑥杶( chūn ): 椿 树。 干: 柘(zhè)木,可以做成弓。栝(guā):桧(guì)树。

⑦砺:粗磨刀石。砥:细磨刀石。砮(nǔ):能够做成箭镞的石头。

⑧箘(jùn)(lù):竹 子 的 名字。能够做箭杆。楛(hù):木名。能够做箭杆。

⑨匦(guǐ):小箱子,小匣子。菁茅:带有毛刺的茅草,在古代进行宗庙祭祀的时候会将酒洒在上面,来供神灵饮用,称为缩酒。

⑩玄:黑色。纁:黄赤色。玑:珍珠这类的珍品。组:一种丝带,用作头饰

逾:从水登岸陆行曰逾。洛水与汉水的支流并不相通,中间隔了数十里,因此要走过这一段陆路才能到达洛水。

【译文】

荆州到衡山南面的广阔地带就是荆州。长江、汉水在这里汇聚一起流入大海,到了九江地区水流增大,长江的支流沱江、汉水的支流潜江,都已经疏通完毕,云梦泽地区也得到了整治,可以耕种。这一州的土质是潮湿的泥地,天地列为第八等,赋税则是第三等。这一州的贡品有鸟的羽毛,旄牛尾、象牙、兽皮以及黄铜、青铜、红铜,椿树、柘木、桧树、柏树以及粗磨刀石、细磨刀石、砮石、朱砂,还有竹笋、美竹、楛树,州内各地也献上了自己当地的特产,装在小匣子里的菁茅,装在筐子里的红黑色的与黄红色的丝织品,还有用来佩戴玉佩的绶带,更有九江一带所献上的祭祀神灵用的神龟。进贡的路线是先从长江支流沱江、到汉水支流潜江,直抵汉水,之后登陆从陆地到达洛水,然后进入黄河。

【原文】

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注释】

①豫州:禹所划分的九州之一。在九州的中央地带,与青州之处其他七州相邻,也被称为“中州”。其范围包括今河南黄河之南、湖北北部等地区。

②伊:伊水。源自今河南卢氏。洛:源自陕西洛南。瀍(chán):瀍水,源自今河南孟津西北谷城山,东入洛水。涧:涧水,源自今河南渑池,东入洛水。

③荥(xíng)波:为济水的溢流,荥波也就是荥播。今位于河南荥阳境内。

④菏泽:今位于山东定陶,为菏水与济水流经的地区。

⑤被:覆盖,溢漫。孟猪:也就是孟诸,位于今河南商丘东北。

⑥壤:土壤,指的是无块的柔土。

⑦下土坟垆:在辛树帜的《禹贡新解》中写道:“分布于豫州,与前述之坟皆为壤之下土即底层。许慎著《说文》释垆为黑刚土,土坚刚而色黑,或指分布于河南低城地石灰性冲击土底层之深灰黏土与石灰结核;结核多者连接成层。今河南、山西、山东人们尚有称之为垆者,亦称沙姜,继为丘陵土与次生黄土所掩盖。无论就地区所在言或就土层排列言,皆属符合。”此说可取。

⑧枲:麻。絺:精细的葛织物。

⑨纤纩(kuàng):细绵,细绸。

⑩错:治玉之石。

【译文】

荆州至黄河之间一带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涧水都已经疏通汇入黄河,荥泽地区漫出的水也已经汇成了湖,水满时,可以疏通菏泽之水向南汇入孟猪泽。这一州的土质是无块的柔土,低下的地方是黑色的硬土,耕地可以排为第四等,赋税为第二等,掺杂着出现第一等。这一州的贡品是漆、丝、精细的葛布、纻麻,还有用筐子装的细丝棉,以及磨磬会用到的砺石。进献贡品的路线是从洛水用船只运到黄河。

【原文】

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注释】

①华阳:华山的南面。华山位于陕西省东部,是五岳之一,被称为西岳。黑水,说法各异,有七种之多。梁州,大禹划分的九州之一。其范围为今四川东部与陕西、甘肃南部。

②岷:岷山,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境内,岷江所出。嶓:嶓冢山,位于今陕西省宁强县东北。艺:种植。

③蔡:蔡山。叶梦得在《尚书传》中认为指的是四川雅安东南的蔡家山,也被称为周公山。胡渭认为指的是峨眉山。蒙:蒙山,位于今四川雅安、名山、庐山三县的交界处。顾颉刚则认为《禹贡》中所说的江、汉指的是嘉陵江,而蔡、蒙两山不应当在雅安、峨眉一带。旅:蔡沈认为指的是旅祭,祭山之礼。《礼记注》中认为:“旅,道也。”旅平也就是平整道路的意思。

④和夷:古时少数民族的名字。

⑤青黎:指的是四川的青泥田、紫泥田与紫色土等土壤。《孔传》中曾经提及为:“色青黑而沃壤。”

⑥璆(qiú):梁州特产的一种黄金。镂:质地坚硬可以用来刻镂的一种铁。

⑦罴(pí):熊的一种,也被称为马熊。狐:跟犬类似而长尾。狸:小狐。织:用兽的毛粗略织成的一种织品。皮:裘。

⑧西倾:山的名字。位于甘肃、青海的交界处。桓:桓水,也就是现在的嘉陵江上游的白龙江。西倾因桓是来:在《尚书校释译论·禹贡》中认为该句与上文的“和夷”之句同叙少数民族,由于错简的原因而被排在了此处,应当移到“和夷厎绩”之句的下面,此说法可取。但是保持原文不动,译文可以更正。

⑨逾于沔(miǎn),入于渭:此处存疑。在金履祥的《尚书表注》中认为此处有误,应当写为“入于沔,逾于渭”,可取。沔:沔水。汉水的上游。渭:渭水,源自今甘肃渭源,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⑩乱:正面横渡。

【译文】

华山南面与黑水之间的区域是梁州。岷山与嶓冢山经过整治之后可以耕种庄稼,江、汉两水的支流沱江、潜江的河道已经疏通,蔡山、蒙山地区的河道也都得到了平治,和夷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也已经整顿安定。这一州的土质是青黏土,耕地被排为第七等,赋税被列为第八等,掺杂着第七等、第九等这两等。这一州的贡品有黄金、铁、银、钢铁、石箭簇、磬石,以及熊、马熊、狐、狸这四种可以做成皮裘的野兽的皮毛。西倾山地区的羌民可以沿着桓水来往,贡道是先用船只运送,从潜水到沔水,再登上陆地运送到渭水,之后再横渡渭水直抵黄河。

【原文】(www.xing528.com)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注释】

①西河:指的是山西与陕西交界处的黄河,因位于冀州的西面而得名。雍州:九州之一,现位于陕西中部、北部以及甘肃的大部分地区。

②弱水:指的是现在甘肃的张掖河,位于今甘肃山丹

③泾:泾水,有两源。北源出自甘肃固原县,南源出自泾源县。属:汇入。渭汭(ruì):泾水流入渭水相交曲折的地区。

④漆:漆水,发源地为今陕西铜川市东北,西南流至耀县与沮水交汇,名为石川河。沮:沮水,发源地为陕西黄耀县,东南流黄陵南,又东流与漆水交汇,向东流入渭水。既从:指的是漆水汇入沮水,沮水汇入渭水。

⑤沣(fēng):沣水。发源地为陕西户县的终南山,北流汇入渭水。同:指的是沣水与漆水、沮水相同最终都汇入渭水。

⑥荆:荆山,这里所说的并非是湖北南漳的荆州荆山,指的是朝邑(现位于陕西大荔县东)。岐:岐山,位于现在的陕西岐山县东北与扶风县的交界处。旅:道,表示整治完毕。

⑦终南:终南山。位于现在的陕西西安南五十里处。惇(dūn)物: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太乙山的北峰武功山。在胡渭的《禹贡锥指》中如此认为。另一种则是程大昌的说法,认为指的是终南山高且广,出产颇多的意思。今从胡渭的说法。

⑧鸟鼠:山名。全称为鸟鼠同穴山。位于今甘肃渭源县西南。

⑨原隰(xí):本意是指地势较低的湿地,郑玄认为是地名。位于今陕西旬邑与彬县一带。两者各有根据。

⑩猪野:亦写为“都野”,泛指雍州的湖泽和肥沃的土壤。

三危:山名。在《左传·昭公九年》中杜预注解称:“三危山在瓜州,今敦煌。”这种说法可取。宅:安定的意思。

黄壤:该地原为黄土高原,所以泛称为黄壤。

球:玉磬。琳:青碧色调玉。琅(láng )玕(gān):山 中 所 出 产 的玉石。

积石:山名,指的是现在位于青海同仁、同德两县西南的阿尼玛卿山。

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根据《尚书校释译论·禹贡》中的说法,认为这十二个字乃是错简所致。“织皮”应当位于“球琳琅玕”的后面,而“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应当放在“三苗丕叙”的后面。如今经文保持不动,译文可以纠正过来。织皮,是贡品之一。昆仑是族名。梁搜应当为地名,位于现在的内蒙古鄂托克旗南故朔方城。西戎:少数民族之一。

【译文】

黑水到山陕界黄河之间的地域是雍州。弱水疏通之后向西流去,泾水疏通之后汇入渭水。漆水与沮水疏通之后汇合流入渭水,沣水北流,(跟漆水、沮水)一样流入渭水。荆山、岐山地区整治完成,终南山、惇物山一直到鸟鼠同穴山,不管是平原还是湿地,都已经整顿完毕,知道猪野泽这一土壤肥沃的湖泽地区。三危山的百姓安居乐业,被迁居到这里的三苗也顺从起来,西面的昆仑、析支、渠搜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安定下来。这一州的土质是黄壤,田地排为第一等,赋税为第六等。这一州的贡品有玉磬、碧玉、美玉,以及可以用来做成裘的毛皮。贡道是从积石山附近的黄河,到达龙门一带的黄河,与从渭水入河的船只相遇于黄河之处。

【原文】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注释】

①导:循行。岍(qiān):山名,两汉志中都说岍山是陕西省陇县西南的吴山。岐:岐山,现位于陕西岐山县东北地区。

②荆山:并非是荆州的荆山,而是北荆山,现位于陕西大荔东南朝邑西。

③逾在这里指的是山阻断了河水,自导山从雍州境越河到冀州境内。与上文所说的舍弃船只登陆的意思正好相反。

④壶口:山名。位于今山西省吉县。雷首:山名。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称:“(河东郡)蒲反,……雷首山在南。”

⑤太岳:山名,现位于山西省霍县东。

⑥厎柱:山名,也称为三门山,位于今山西平陆县东五十里的黄河中,南临河南三门峡市。析城:山名,位于今山西阳城县西南地区。

⑦王屋:指的是王屋山,南跨河南济源市,西跨山西垣曲县,北临河北,山有三重,看上去像屋,因此而得名。

⑧太行:指的是太行山。恒山:山名,五岳中的北岳。

⑨入于海:指的是山势尽于海。

⑩西倾:山名。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朱圉(yǔ):山名,位于今甘肃甘谷。

熊耳:山名。位于今河南卢氏。外方:山名,指的是现在位于河南登封境内的嵩山,五岳中的中岳。桐柏:山名,位于河南省桐柏。

陪尾:山名,指的是今位于湖北安陆的横山。

内方:山名,今位于湖北钟祥西南。

大别:山名,现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处。

敷浅原:指的是现在江西庐山东南部的高地。

【译文】

循行九州的诸山,首先顺着渭水北岸,自岍山、岐山,一直抵达黄河西岸的北条荆山;越过大河,从户口山,途经雷首山,抵达太岳山;南面从厎柱善,东经析城山,直抵王屋山;东北从太行山、横山,直抵碣石山,从这里能够进入渤海。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同穴山一直到华山;顺着大海的南面,循行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到陪尾山。再顺着汉水,自嶓冢山,一直抵达南条荆山;然后从内方山,一直抵达大别山;又再次沿顺江而行,自岷山的南面蜿蜒抵达衡山;然后越过九江,一直到敷浅原。

【原文】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注释】

①导:按照水系对各水进行记录。弱水:指的是张掖河,发源地为今甘肃山丹,向西流入居延海。

②合黎:马融、郑玄均认为是山名。《孔传》中认为是水名。以上三处地点都在今甘肃境内。

③馀波:指河的下游。流沙:也就是阿拉善沙漠。

④南海:历来说法不一,大多认为是青海。

⑤华阴:华山的北面。

⑥孟津:古时黄河的渡口,现位于河南孟津一带。

⑦洛汭(ruì):洛水汇入黄河的地方,现位于河南巩义东北。

⑧大伾(pī):大伾山,现位于河南浚县。

⑨降水:也写为“洚”,发源地在现在的山西省屯留方山。

⑩大陆:湖泽的名字,也被称为钜鹿泽。

播:分布,分散。

逆河:海水涨潮的时候会倒流入河。逆:迎。

【译文】

对九州各个水系循行,弱水,向西流到合黎山下,它的下游向北流入沙漠之中。

对九州各个水系循行,黑水,流到三危山,最后流入南海。

河水,流到了积石山,到达龙门,向南流到了华山北面,向东流到了厎柱山,之后又向东流到了孟津,东过洛水入河的地方,再往前流入大陆泽,又从大陆泽的东北流出,分散为了九条河道,各个河道下游进入海口河段都会在海水涨潮的时候倒流入河,最后都进入渤海。

【原文】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注释】

①様:様水,汉水的上游。

②沧浪之水:指的是原楚国境内的汉水的名字。在《楚辞·渔父》中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由此处可知是从湖北丹江口到三澨所在地裹樊之间的汉水。

③三澨(shì):在胡渭所写的《禹贡锥指》中写道:“三澨当在清水入汉处。以在襄城北,即大堤。一在樊城南,以在三洲口东,皆襄阳县地。”可取。

④南入于江:汉水经过湖北裹樊之后,向东南流,经过大别山西南麓后,向南流入长江。

⑤北江:长江的下游,彭蠡向东的一段流域,并非指的是汉水。

⑥沱:长江支流都被称为沱。这里特指四川境内岷江东一带的水域。

⑦澧:指的是今川东诸水以下,江西九江以上的长江河道所要经过的一段湖沼泽。

⑧东陵:地名。位于今安徽安庆、枞(zōng)阳、彭蠡以西的地区。

⑨迆(yí):斜行。汇:水流众多,回旋停蓄潴而形成湖泽。

【译文】

様水的疏导要从嶓冢山开始,向东流称为汉水。再向东流称为沧浪之水,向前南流经过三澨,汇入大别山,再向南流进入长江,又向东汇入彭蠡泽,彭蠡泽以东的长江流域称为北江,汇入东海。

长江的疏导从岷山开始,又从东面分出了支流统称为沱江,江水的主河道径自折向东流,一直抵达澧水流域,之后经由九江,抵达东陵;再从东陵向东流去,绵延北流,在彭蠡泽交汇,之后再从彭蠡泽中部以东的流域称为中江,最后汇入东海。

【原文】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注释】

①沇(yǎn)水:发源地为王屋山,来到河南武陟进入黄河。

②东流为济:伪《孔传》说:“泉源为沇,流去为济。”

③入于河:源于王屋山的济水向南汇入黄河。

④溢:黄河水涨满外溢,形成了荥泽。荥:荥泽,位于今河南荥阳,汉代的时候已经淤平。

⑤陶丘:现位于山东省定陶。

⑥淮:淮河。桐柏:桐柏山,现位于河南桐柏。

⑦漆、沮:两条水的名字。

⑧洛:洛水,源出自现在的陕西洛阳。熊耳:山名,位于陕西洛南西南,与上文所说的“熊耳、外方、桐柏”中的“熊耳”并非指的是同一座山。

⑨东北入于河:洛水向东与伊水交汇后,向东经过河南巩县南,又向东北流入洛口进入黄河。

【译文】

疏导沇水,向东流的水域叫作济水,汇入黄河,然后跨过黄河向南溢出形成荥泽,再向东穿过陶丘的北面,又向东汇于菏泽,继续向东北流和汶水相交,再往北流,最后转向东,汇入大海。

疏导淮河,从桐柏山开始,向东流与泗水与沂水汇合,向东汇入大海。

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向东与沣水汇合,再往东流到达泾水汇入渭水的地方,继续向东流经过漆水、沮水汇入渭水的地方,最终注入黄河。

疏通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流与涧水、瀍水汇合之后,又向东流与伊水汇合,再向东北汇入黄河。

【原文】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注释】

①九州: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这九个州。攸:所。

②四隩(ào):四方。四隩既宅:也就是说四方均能成为可以居住的地方。

③九山:与下文的“九川”“九泽”都泛指的是九州的山川林泽。

④涤:清除,疏通到达。

⑤四海会同:天下统一。

⑥六府:负责贡赋税收的六个府库。孔:很。修:整备。

⑦庶:众。庶土:泛指九州众多的土地。交正:指的是通过考察,了解各地的土地质量等级。

⑧厎(dǐ):获取,得到。

⑨咸:都。则:发,可引申为可以依据的标准。三壤:可以将土壤分为上中下三品,细分为九等。

⑩成赋:缴纳赋税。

中邦:指的是九州,《实际·夏本纪》中作“中国”,是相对四海、四夷而言。

【译文】

九州的疏导山水的工程已经顺利竣工,四方都已经可以居住了。九州的山川大多都已经砍伐开通了道路,九州的大河也都已经疏通,九州的胡泽大部分都修建了堤防,四海统一了。负责贡赋税收的六府运作通畅,九州的土地都能够征收赋税了,但是一定要严谨地规定财货贡赋的征收标准到底是多少,九州之内的赋税应当根据土壤的情况按照标准来确定。之后分土赐姓,建立诸侯国,诸侯们应当成为我提倡的道德的表率,不违背我倡导的德行。

【原文】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注释】

①甸服:在天子的领地服役。甸:王田,天子的领地。本文将大禹时期国都之外划分了五个等级,每一等四方各相距五百里,国都之外第一等称为甸服。《国语·周语上》:“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②百里赋纳总:将庄稼连根拔起连带着穗子与禾茎捆成捆交付给官府。总:就是将禾束成一捆。

③纳铚(zhì):入贡禾穗。铚:农具,短镰刀。割下的禾苗要将穗子用短镰刀削去,因此用铚来代表穗子。

④秸服: “服”疑为衍文。马融说:“秸,去其颖。”颖:指的是禾茎的尖端。

⑤侯服:在甸服以外的五百里范围,为五服中的第二等,距离王都有一千里。

⑥采:这里指的是卿大夫的邑地。

⑦男邦:南、任在古时通用,任,是负担的意思。在《书集传》中国,蔡沈认为:“男邦,男爵小国也。”要比卿大夫的等级稍微高一些。

⑧诸侯,蔡沈认为:“诸侯之爵大国。”乃是比男的封国要大一些。

⑨绥服:侯服以外的五百里,距离王都一千五百里。绥:就是安的意思。

⑩揆文教:主持文教事宜的官员。揆:官,这里为动词,是管理,负责的意思。

奋武卫:振兴武力,保家卫国。

要服:绥服以外的五百里,距离王都两千里。要:在《书集传》中,蔡沈提到说:“要者取要约之义,特羁縻之而已。”

荒服:要服以外的五百里,距离王都两千五百里,是距离最远的衣服。取其地荒远:政教荒废的意思。

蛮:与上文的“夷”为对文,按照蛮夷之习对待。

流:与上文的“蔡”为对文,也就是流放、放任的意思。

【译文】

天子国都之外五百里的区域称为甸服:相距国都一百里之内的要缴纳连带着秸穗的成捆的禾;两百里之内的要缴纳穗头作为赋税;相距三百里的要缴纳去了秸芒的穗作为赋税;四百里的要缴纳谷粒作为赋税;五百里之内的要缴纳细谷作为赋税。

甸服之外五百里的区域称为侯服:距离侯服百里区域内的大夫采邑,百姓为天子服役;距离二百里区域的为男爵地,为天子担负着一定的差役;距离三百里区域之外的诸侯国的百姓,为天子警戒放哨。

侯服之外的五百里区域称为绥服:距离绥服三百里范围之内设有主持文教的官员来推广文教;另外二百里区域内的百姓都武装起来,保家卫国。

绥服之外的五百里区域称为要服:距离要服三百里区域内的百姓要逐渐改变自己的风俗;另外二百里区域的百姓能够减免对他们的赋税。

要服之外五百里的区域称为荒服,距离荒服三百里区域内的百姓根据风俗来治理,简化理解;另外两百里范围内的百姓可以让其自由迁徙,不去规定他们是否需要缴纳贡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