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政工作者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在高职院校的实践

思政工作者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在高职院校的实践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建立和完善“大思政”育人考评机制学校要做好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这一重要性和复杂性兼具的工作,必须要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考评机制,以此作为激励和约束教师的准绳。因此,学校层面在实施专业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模式时,要着力建立和完善学校考评机制,做到责任划分清晰,制度规定明确,管理要求严格,奖惩措施恰当。

思政工作者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在高职院校的实践

(一)构建全员参与的思政育人机制

传统思政育人模式主要是由学校中从事“两课”教学的教师和辅导员以及学校的党务工作人员来承担,在具体操作层面,主要是“两课”教师以课程教育的方式来进行。这种现实状况的存在决定了学校思政育人过程中专业教师和其他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严重缺乏,极大限制了思政育人效果的发挥。而专业课程所具有的载体多、时间长和空间跨度大的特点又十分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与此同时专业教学也具有教学的教育性特征,这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专业教师同样应该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因此,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将管理与育人、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思政育人模式下参与者单一的做法,将专业教师、思政课程教师以及学校各级党务工作人员等纳入思政育人机制,构建起主要党政领导为龙头,专业教师、“两课”教学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为基层主力军,学生社团干部为补充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为“大思政”育人模式实施和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实现提供基本保障。

(二)构建全过程思政育人的新机制

首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大一学生处在由中学大学的角色转变阶段,对大一学生实行适应性的思政教育内容较为妥当;大二是大学阶段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应该着眼于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适宜于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各个专业学科文化知识教育的各个环节,以专业教师为依托,以学科内容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大三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与之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应该着眼于帮助学生尽快完成社会化,实现角色的顺利转变。这一阶段的思政育人要注意以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教育、职业素养为中心发挥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协同效应,力争帮助大学生早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其次,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在“两课”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单向的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转而采取讨论、辩论、撰写课程论文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充分发掘专业学科的德育内容,开发思政教育素材。专业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本学科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学素材,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教学资源,并利用实践教学、跟岗顶岗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学校要将教学由校园向校外延伸,由书本向现实拓展,利用发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实例,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的认知和感悟,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思想上的困惑。(www.xing528.com)

(三)提高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和思政育人素质

许多学校专业任课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身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多数专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与自己无关,自己的职责就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甚至还有部分专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没有实际意义。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的缺乏,直接造成了在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倾向于向学生讲解和传授专业知识方面的基本原理、概念、特征,而不会有意识地挖掘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不会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事、修身立德方面的培养和指导。此外,目前高职学校中的许多专业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有着本专业的渊博学识,在进行专业教学时游刃有余,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情况在园艺技术专业教师中更加突出。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直接造成专业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薄弱,并成为制约协同育人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素质的提升摆在重要的位置来对待,通过校内培训、会议宣传等手段提升思政教育意识和素质,认识到自身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自觉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针对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学校教育重点要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挖掘专业知识讲解中的育人价值,使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如园艺技术专业的“园艺植物种苗繁育”课程,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不仅强调对学生进行种苗繁育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对园艺植物种苗生命意义的思考、对育种家的责任意识的审视。课程既让学生对敬畏环境、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产生共鸣,也为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情感基础。实践证明,“课程思政”只有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才能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改变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德”、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单兵作战的现象,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

(四)建立和完善“大思政”育人考评机制

学校要做好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这一重要性和复杂性兼具的工作,必须要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考评机制,以此作为激励和约束教师的准绳。因此,学校层面在实施专业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模式时,要着力建立和完善学校考评机制,做到责任划分清晰,制度规定明确,管理要求严格,奖惩措施恰当。一方面,考评机制中的奖励、惩罚以及评选等细则要细化和透明,在兼顾教师利益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对思政教育工作起到应有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在机制构建过程中,管理者要注意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平衡,从实际出发,合理运用管理体制和手段,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对思想政治教育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做到效率和目标、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调动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