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地域文化与非物质要素

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地域文化与非物质要素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乡村景观的非物质要素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乡村景观非物质要素是指乡村居民生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表现为与他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民俗、宗教、语言等。非物质要素与物质要素没有绝对的界限,如具体的聚落景观中,也存在抽象的取水观念;而在精神性的宗教文化中,也有具体的寺庙、塔、石窟建筑等景观。

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地域文化与非物质要素

除了物质要素(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外,在乡村景观的要素构成中,非物质要素也十分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乡村景观的非物质要素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乡村景观非物质要素是指乡村居民生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表现为与他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民俗宗教语言等。这些因素是乡村景观的无形之气,其作用不容忽视。对它们进行研究,就可以透过景观的物质形态表象,深入景观内部,使乡村景观研究深入到深层机制的水平上。

非物质要素与物质要素没有绝对的界限,如具体的聚落景观中,也存在抽象的取水观念;而在精神性的宗教文化中,也有具体的寺庙、塔、石窟建筑等景观。

(一)民 俗

民俗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内容与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并世代相传而形成的一种对人们的心理、语言和行为都具有持久、稳定约束力的规范体系。“相沿成风,相习成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风俗对人类行为是能发生功能的。这些功能的发生,对乡村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中国乡村民俗景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中国的农业文明紧密相关。例如,岁时节庆就与农业文明有关,而其他反映农业文明特点的节日,在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还有许多,如存在于汉族和白族立春(打春牛)、哈尼族的栽秧号、江南农村的稻花会、苗族等的吃新节、杭嘉湖地区的望蚕讯等无一不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中国的农业文明与人口的繁衍具有密切的联系,与人类繁衍相关的婚丧嫁娶习俗构成了中国民俗中最有特色的景观之一。祭祀信仰也反映了农业文明的特征,如景颇族在刀耕火种时有祭风神的习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在秋收季节则有祭谷神的习俗,以求来年丰收。

这些民俗只是乡村文化的一种表象,而它的深层内涵,则是这些风俗习惯所潜藏的民族心理性格、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宗 教(www.xing528.com)

在中国文化景观形成过程中,宗教力量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从先秦以前的原始宗教的图腾景观,到先秦两汉时期以谶纬方术、卜筮、占星术五帝太一崇拜、多种鬼神崇拜的准宗教景观,再到东汉以来的系统人为宗教景观,构成了中国宗教景观的三个逐次进化的阶段。时至今日,原始宗教的形式在民间或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例如,云南少数民族至今仍有丰富的原始信仰、原始宗教和图腾文化。在系统人为宗教时期,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先后在中国产生或传入、发展并变化。儒教的文庙、孔庙,道教的名山、宫观,佛教的名山、寺庙、佛塔、石窟,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基督教堂以及天主教堂都成为中国的宗教景观。

宗教对乡村聚落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某些地区聚成发展等。例如,云南的傣族,其居民大多信奉小乘佛教,群众性的布施活动极为频繁,每逢斋节日都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由于佛教与村民的关系密切,所以佛寺遍及各村寨。这些佛寺作为构成傣族村寨的要素之一,往往位于村寨中较高的坡地或村寨的主要入口处,有的甚至作为主要道路的底景。此外,按当地习俗约定,佛寺的对面和两侧均不能盖房子,村中住宅的楼面高度不得超过佛像座台的高度,加之佛寺的体量十分高大,因此在一片低矮的竹楼民居中佛寺建筑的形象格外突出,它不仅自然地成为人们精神崇拜和公共活动中心,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村寨的立体轮廓和景观变化,从而成为村寨群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伊斯兰教地区,清真寺成为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真寺、教堂、喇嘛庙等,不但常占据各种不同宗教聚落的中央位置,而且也常是最显著的建筑物,成为聚落的标志性景观。

(三)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演化是建立在方言演进的基础上的,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距离、自然条件、异族的接触、人口迁移和城市改造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分为几大语系,即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其中,持汉语的占全国总人口的94%以上。现代汉语又有诸多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十大方言区,在一些地区,甚至相邻两村之间的方言都不一样。语言上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地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由于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方言在乡村较城市得以更好地保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景观资源。当人们每到异地,都喜欢学几句当地的方言,这就是语言景观的魅力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