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山党旗红:一个革命家的呐喊

巴山党旗红:一个革命家的呐喊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因创办《萼山钟》报被迫出走的李家俊抱着医治烟民烟毒的理想,赴上海考入同济医学院。入党后的李家俊积极投身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的活动中。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充分表现了李家俊同志立身正义、疾恶如仇的品格,凸显了李家俊烈士不畏强权、气势如虹的革命气节。固军坝起义让李家俊同志和中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乃至对中国革命全局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巴山党旗红:一个革命家的呐喊

大巴山深处的万源市,矗立在红军公园松涛中的那座白色大理石塑像,庄严肃穆,基座上镌刻着醒目的镏金大字——李家俊烈士。当地人都知道,出身大富人家的李家俊,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发出了风雷般的呐喊——办报的呐喊、教育的呐喊、狱中的呐喊、起义时的歌声和枪炮声的呐喊。

1921年春,本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整个大巴山地区却是哀鸿遍野,底层百姓为生活发出痛苦的呻吟。李家俊对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说:要唤醒民众,得发出响亮的声音,我们的报“就取名《萼山钟》吧。花萼山,万源境内最高峰,三国名士徐庶的隐居地。钟,暮鼓晨钟,惊醒睡梦中人”。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1921年5月1日,第32个国际劳动节,《萼山钟》报在绥定(今达州)联合中学正式出刊。次日,一位教师找到学生李家俊说:“支持你办报,但刊发的文章,言论过于激烈,建议温和一点。”李家俊回应道:“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当权者强夺豪取,搜刮民脂民膏,劳苦大众在死亡线上挣扎,路见不平,必须大声呐喊。温和不足以唤醒民众,温和不足以震慑恶人。”就这样,《驻防大军派军饷》《恶团总鱼肉乡民》《县知事政闻一束》等专栏文章就这样在发行量高达3000余份的《萼山钟》报一期接一期的刊发出来。由于针砭时弊,提倡改革,反对苛捐杂税,反抗强权政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军匪横行、官吏肆虐、土豪腐乱等黑暗暴行,与《新青年》《向导》《共产党》《先驱》《觉悟》等多种进步刊物遥相呼应的《萼山钟》报在当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深得老百姓喜欢,也使得反动政府难堪不已。万源县知事廖雨辰向驻防达州的军阀刘存厚报告,照此发展下去,社会必然大乱!于是,《萼山钟》报被查封,即将毕业的李家俊则被开除学籍。

1924年夏,一个从上海学成归来的大学生创办新式学校、进行新式教育的举动在万源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原来,因创办《萼山钟》报被迫出走的李家俊抱着医治烟民烟毒的理想,赴上海考入同济医学院。课余时间,他先后奔赴北京、山东、湖北等地进行社会考察,参加革命实践。残酷的现实,让怀着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的李家俊发出“学医不能救国”的慨叹。于是,像鲁迅那样,他选择弃医从教,毅然回到家乡倾心倾力创办了规模不小的固军厚坪小学,干起免费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行道。于是乎,大山深处的固军坝,经常传出孩子们的嬉笑声和朗朗的读书声,给人以希望和梦想。新式学校、新式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引起了封建礼教卫道者的反感和攻击。李家俊理直气壮地回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多愁多病、弱不胜衣、驼背近视的书呆子与咬文嚼字的假斯文,还是要养成精神活泼、身体健壮、能发言于大庭广众,以及能跑路、能做工的健全人?”恼羞成怒的官府缉拿了“不安分”的李家俊。他却用写“悔过书”的笔,在监狱墙上留下了气吞山河的抒怀诗篇:“身似虎,气如虹,那堪囚蛰在笼中!安邦志,济民衷,潜伏爪牙,忍气吞声,任彼小丑且横行;他日身返潭穴后,再作霖雨济群生。”

1927年3月的某天深夜,达县蒲家场(现通川区蒲家镇),一弯新月斜挂在窗口,夜色格外清冷,屋内那面鲜红的党旗,让当天下午把外衣赠送给路边打精巴子(达州方言,意思是“光膀子”)老人的李家俊全身充满了能量。“经组织同意,你已被正式确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介绍人牟曼悦、牟仲宇领着李家俊宣了入党誓词。入党后的李家俊积极投身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的活动中。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龙潭河、中河两岸响起了工农群众自己的歌声:“我劳农真可怜,一年忍饥受寒上征捐。春种田,秋收谷,四季忙不闲。吃一辈子粥,老死没衣穿。受尽地狱苦,谁为你申冤?世界革命起,潮流遍中华。奴隶们莫沉睡,快快快起来……”终于,在1929年5月12日深夜,在万源大山里响起了惊心动魄的枪声,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起义爆发了。“青的山,绿的水,灿烂的山河;美的衣,鲜的食,峥嵘的楼阁。谁的功?谁的力?劳动的结果……”固军坝根据地群众高唱着李家俊作词的“家园歌”参加红军队伍,汇聚到了“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滚滚洪流中……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革命烈士传•李家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2]王永清.固军坝起义的领导人——李家俊[J].四川文物,1985(03).

[3]黄中平,王成佑.川陕苏区建立之坚实基础——固军坝起义的历史意义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4).(www.xing528.com)

[4]黄中平主编.固军坝起义[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阅读赏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家俊在川东达县、宣汉、万源、城口一带开展群众工作,发动和领导万源固军坝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了“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队伍有2000余人,建立了1000余平方千米的革命根据地。他还先后在江津合川、忠县、长寿等地发动武装起义。可以说,李家俊29年的光辉岁月,绝大部分都是在万源度过的;他的革命活动,绝大部分都是在达州范围内开展的;他的不朽功绩,绝大部分都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范围内建立的。达州也因李家俊从而在中国早期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李家俊创办《萼山钟》报,创办固军厚坪小学,创办农民夜校,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建立了党的阵地,培育了一大批有无产阶级觉悟的先锋战士,体现了李家俊烈士高度的马克思主义觉悟。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充分表现了李家俊同志立身正义、疾恶如仇的品格,凸显了李家俊烈士不畏强权、气势如虹的革命气节。固军坝起义让李家俊同志和中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乃至对中国革命全局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拓展思考

1.李家俊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大富人家出身的李家俊选择为劳苦大众呐喊,对今天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哪些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