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下):会文书院课艺初刻

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下):会文书院课艺初刻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会文书院, 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光绪五年 增建房舍、 藏书室。天津会文书院为郡中举人肄业所, 流寓者亦与焉。光绪纪元, 邑贡生娄允孚(举信) 禀请创建会文书院于文庙后隙地, 仿照扬州孝廉堂成式专课举人。是时如寿南(山) 为长芦都转, 课士会文书院,董事以三岁课艺呈阅, 请操选政。适课艺之选, 如都转鉴定得八十首, 名为《会文书院课艺初刻》。此三年内如有愿将课艺备选者, 陆续送院, 俟续刻选入。

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下):会文书院课艺初刻

【书院简介】

天津会文书院, 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 光绪五年(1879) 增建房舍、 藏书室。二十八年(1902) 在书院旧址创建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60]

【版本序跋】

署“光绪七年(1881) 二月开雕”。

如山序云:

童时入家塾, 见程子“可惜举业坏了多少人” 语, 心窃怪之。 比束发受书, 与同学少年涉猎书史, 角胜于考□之场, 是古非今, 相尚名高, 薄举业不屑为, 笑向之所疑者不足怪。 且以汉学、 宋学互相标榜, 而讥时遭忌, 弗顾也。 迨通籍后, 稍悟向之所疑者固非, 即不疑所怪者亦非也。 夫举业制义, 代圣贤立言, 自明迄今, 以之取士者垂五百年, 人才辈出, 至我朝为尤盛。 如柏乡魏文毅、 蔚州魏敏果、 安溪李文贞、 睢州汤文正、 平湖陆清献, 以及桐城方氏、 金坛王氏、 宜兴储氏, 卓然为名臣,为硕儒, 文章事业, 辉映后先, 相为表里者, 代不乏人。 良以言者心之声, 行之符,能言圣贤之言者, 必能心圣贤之心, 行圣贤之行, 非徒为弋取科名地也。

丁丑(1877) 夏, 予董鹾长芦。 天津会文书院为郡中举人肄业所, 流寓者亦与焉。 官是邦者, 月各有课。 董事等举乙亥(1875)、 丙子(1876)、 丁丑(1877) 课文, 荟萃成册, 将付手民, 属予为序。 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苟肄业诸君, 顾名思义, 不薄举业, 不务名高, 以汉学、 宋学相砥砺, 必能力培根柢, 各抒蕴蓄, 发为文章, 以成国家有用之材, 它日名臣硕儒, 胥于是基焉, 不靳靳以会文毕乃事也, 是则予之所厚望也夫!

光绪辛巳(1881) 中和节, 满洲赫舍里氏如山寿南甫识于长芦鹾署。

如山(1811—?), 赫舍里氏, 字冠九, 满洲镶蓝旗人。 道光十八年(1838) 进士,官詹事府赞赏。 值道光末年大考翰詹, 如山自带书籍入试, 为搜检官所获, 未入考而革职。 家居十年, 值太平军攻陷武昌, 其弟多山(? —1855) 殉难。 如山冒险南去接灵,竟得武昌府印信, 以功获用。 历官武昌知府、 浙江金衢严道、 直隶按察使。 善书工画。 著有《写秋轩诗存》。[61]

马绳武序云:

同治庚午(1870) 奉命来守津郡, 间课士于辅仁书院。 值乡贤沈文和选辅仁课艺, 见其情文相生, 清真雅正, 足表津邑人文之盛。 与芦台课艺后先辉映, 洵巨制也。

第课艺均系生童, 而举人不与焉。 光绪纪元(1875), 邑贡生娄允孚(举信) 禀请创建会文书院于文庙后隙地, 仿照扬州孝廉堂成式专课举人。 适祝观察爽庭(垲)摄都转篆, 余为之请。 都转遂转详合肥李爵相, 于盐课杂款项下岁拨津蚨千缗为肄业膏火资, 都转并率同寅捐廉。 时丁藩伯乐山(寿昌) 以兵备丁忧去职, 亦从众捐白金若干, 凡易津蚨八千有奇。 建学舍, 置器用, 购书籍, 余六千缗拨交质库生息, 课□经费遂由是出。 绅士经理其事者, 娄君允孚又举孝廉陈挹爽(垲)、 杨香唫(光仪)、 陈竹卿(法箓), 贡生缪子云(嗣龙)、 王竹溪(锡恩)、 李北溟(金海) 轮年值事。 于乙亥(1875) 二月, 爵相开课, 洎阅岁而人士滋多。 值余权都转篆, 复于杂款项下岁增津蚨五百缗, 而津贴遂裕如也。 计考课三岁肄业, 列正取课艺缮清送院备选者, 得百四十余篇。 董事恐日久散失, 拟刊《初编》, 以公同好。 适丁藩伯权津关道篆, 慨捐白金若干为剞劂费。 是时如寿南(山) 为长芦都转, 课士会文书院,董事以三岁课艺呈阅, 请操选政。

事犹未蒇, 而娄允孚等以改建大门、 增修学舍相请。 光绪五年(1879) 仲夏,如都转偕余履勘地基, 估计工程。 自都转倡捐, 丁藩伯暨郑观察玉萱(藻如)、 刘观察昆圃(秉琳) 与余均为出资, 其有不敷, 绅商士庶捐足之, 计得白金二千四百有奇, 阅五月而工告成。 凡官廨、 讲堂、 学舍、 门屏、 池桥、 廊槛俱备。 斯举也, 允孚总理其事, 轮年值事者与赞成焉。 复举贾明府子贞(炳元)、 华贡生寿庄(棫)、 梅明经鹤山(宝辰)、 李茂才子茀(书麟) 分任值年之劳。 惟是创新因旧, 诸务纷纭,迨光绪辛巳(1881) 仲春, 清厘就绪, 勒石纪事。 适课艺之选, 如都转鉴定得八十首, 名为《会文书院课艺初刻》。 其先后登黄甲、 入礼曹、 擢词林, 如孔黼堂(传勋)、 王晋贤(恩溎)、 沈绍乾(士鑅), 均经肄业于初建三年内也。

第思圣学昌明, 文教日盛, 惟愿肄业诸君, 体各宪暨董事汇集成帙之意。 自光绪四年(1878) 以后, 将正取课卷送院备选, 三年一刻, 并爵相决科试卷荟萃成编,由《初刻》 以逮《二刻》、 《三刻》, 相续弗替, 是所厚望者也。 余羁守保阳, 备闻斯举, 因昔曾躬膺其际也, 特援笔而记之, 俾阅者悉其原委云。

光绪辛巳(1881) 端阳节, 怀宁马绳武松圃识。

马绳武, 字松圃, 安徽怀宁人。 家贫不能自存, 入都供军机处缮写职。 以正指挥外用知州, 有政声。 擢天津府, 摄天津道, 权长芦盐运使。 遭母丧回籍, 蛟水为灾, 督办振济事, 以过劳卒于宿松途次。[62]

《例言》 云:

一、 制艺代圣贤立言, 以清真雅正为上。 是选取文品不高不低, 学有根柢, 堪以应制科者为率。 其有文涉寒俭, 貌为高古者, 概不入选。

一、 一题数艺者, 以原取名次先后为序, 于每篇姓氏上标明, 不复轩轾其间。

一、 原评业已详明, 间有加批者, 亦必备载, 不复另有品评, 致形赘叙。

一、 国家最重科名, 诸君子应课者, 各有科分, 故立肄业姓氏一册, 详细注明。其由副榜应课者, 虽另科中式正榜, 必先标明。 其正榜应课者, 虽先中副榜, 不复追叙。 其有流寓应课者, 亦必备载, 以志人文之盛。

一、 三年中应课者七十三人, 而课艺仅列二十四人, 以课艺送院备选者只有此数, 现就已送者选刊。 此三年内如有愿将课艺备选者, 陆续送院, 俟续刻选入。

一、 每居三年, 选刻一次, 相续永久。

【课艺内容】

四书文49 题80 篇, 其中《大学》 12 题20 篇, 《论语》 24 题41 篇, 《中庸》 5 题8篇, 《孟子》 8 题11 篇。 有评点。

【作者考略】

《例言》 称“课艺仅列二十四人”, 实则收录23 人: 赵銮扬19 篇, 王恩溎11 篇, 王兆蓉8 篇, 解开元、 林骏元7 篇, 尹溎6 篇, 徐维域3 篇, 李春棣、 张彭龄、 沈士鑅2篇, 孔传勋、 高炳辰、 陈宗凤、 梅映奎、 李伯勋、 何聚元、 朱起鹏、 陈价翰、 王廷珍、 刘凤洲、 邹廷翰、 刘彭年、 王铭恩1 篇。 卷首又有《肄业姓氏》, 列出“将课艺送院备选者” 24 人, 其中齐学瀛未见有文收录; 此外又列出“乙亥、 丙子、 丁丑三年内肄业者”49 人。 每篇作者前皆注明考官姓氏、 官职和生徒等级、 名次, 如“林都转课正取一名王兆蓉”、 “萧邑尊课正取一名徐维域”。

赵銮扬(1847—?), 字子清, 号芷卿, 天津人。 光绪元年(1875) 乡试中式第209名举人, 覆试二等第32 名。 十二年(1886) 会试挑取誊录第18 名。 十八年(1892) 会试中式第236 名, 覆试二等第42 名, 殿试三甲, 朝考三等。 历官国子监助教、 吏部主事、云南武定知州, 署云南府同知、 昆阳知州。 著有《十三经述闻》、 《廿四史述闻》、 《诸子述闻》、 《小学述闻》、 《玉函辑佚刊误补遗》。[63]

王恩溎(1851—?)[64], 字荩贤, 号梦竹、 晋仙, 天津人。 同治六年(1867) 举人,光绪三年(1877) 进士。 官翰林院检讨。[65]

王兆蓉, 改名兆庄, 字午亭, 天津人。 同治六年(1867) 举人。 官广东南雄州同、龙门知县。[66]

解开元, 天津人。 咸丰八年(1858) 副贡, 栾城教谕。 光绪二年(1876) 举人, 官知县。[67]

林骏元(1845—?), 字杏农, 天津人。 同治三年(1864) 举人。 官四川冕宁知县,代理会理知州。[68]

尹溎(? —1921), 字澂甫, 天津人。 同治十二年(1873) 举人。 历官浙江孝丰、 建德、 常山、 永嘉知县, 借补浙江布政司经历, 署奉天东平知县。 辛亥前后, 参与天津京剧改良运动, 编有《聊斋》 故事剧《因祸得福》、 《珊瑚传》 等。 擅楷书、 竹兰。[69]

徐维域, 字少云, 天津人。 同治九年(1870) 举人。 十上春官不第, 东客辽阳, 南游大梁。 垂老始官任丘教谕, 复值变革学制。 著有《今夕止可谈风月斋诗钞》 八卷。[70]

李春棣, 天津人。 光绪元年(1875) 举人。[71]

张彭龄, 天津人。 光绪元年(1875) 解元。 官教谕。[72]

沈士鑅(1854—?)[73], 字伯钧、 声甫, 天津人。 同治十二年(1873) 举人, 光绪六年(1880) 进士。 历官山西襄垣、 平遥知县, 解州知州、 候补知府, 署太原知府。[74]

孔传勋, 字辅堂, 天津人。 同治九年(1870) 举人, 光绪三年(1877) 进士。 官礼部主事。[75]

高炳辰(1854—?), 字焕卿、 子枢, 号仲安, 天津人。 光绪二年(1876) 解元。 官山西左云知县。[76]

陈宗凤, 字桐巢, 天津人。 光绪二年(1876) 举人。 官广东博罗、 始兴知县。[77]

梅映奎, 天津人。 咸丰九年(1859) 举人。 官知县。[78]

李伯勋, 天津人。 同治元年(1862) 副贡。 官河南知县。[79]

何聚元, 字星五, 天津人。 咸丰十一年(1861) 副贡。[80]

朱起鹏。 大兴朱起鹏, 光绪五年(1879) 举人。[81] 疑即此人。

陈价翰, 字墨林, 天津人。 咸丰十一年(1861) 举人。 官井陉、 广宗教谕或训导。[82]

王廷珍, 字聘卿, 天津人。 同治九年(1870) 举人。 官湖北麻城来凤、 江夏、 蕲水知县。[83]

刘凤洲, 天津人。 同治九年(1870) 副贡, 光绪元年(1875) 举人。 官知县。[84]

邹廷翰, 字葵轩, 天津人。 同治六年(1867) 举人。 官丰润教谕、 安徽六安州同。[85]

刘彭年(1857—?), 字寿篯, 号信庵、 性庵, 天津人。 光绪二年(1876) 乡试中式第229 名举人。 十五年(1889) 会试中式第272 名, 覆试一等第13 名, 殿试二甲第4 名,朝考二等第94 名, 选庶吉士。 散馆授刑部主事, 历官员外郎、 郎中, 湖广道监察御史,户科给事中, 民政部左参议、 右丞。[86]

王铭恩, 天津人。 光绪二年(1876) 举人。[87]

【注释】

[1]《北京市崇文区志·专记》, 第918 页。

[2]同治《沅陵县志》 卷19 《职官》, 第19 叶; 光绪《零陵县志》 卷6 《官师》, 第7 叶; 同治《湘乡县志》 第5 册, 第28 页; 同治《浏阳县志》 卷15 《职官》, 第9 叶; 《临澧县志》 第13 编《政权、 政协》, 第443 页; 光绪《永兴县志》 卷35 《职官》, 第8 叶; 《岳阳市志》 第2 册, 第580、 581页。

[3]方濬颐: 《赠通奉大夫沈公家传》, 《二知轩文存》 卷30, 第56 页; 《晚晴簃诗汇》 卷128, 第5535 页。

[4]《北京市志稿》 第15 册, 第629 页; 《大邑县志续编·增补》, 第795 页。

[5]光绪《慈溪县志》 卷21 《选举下》, 第458 页。

[6]卒于光绪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公历已入1879 年。

[7]詹嗣贤: 《时晴斋主人年谱》, 《道咸宦海见闻录》 附录。

[8]《清朝进士题名录》, 第1035 页。

[9]《清代硃卷集成》 第102 册, 第297 页。

[10]《大清缙绅全书·同治十二年秋·直隶省》, 第1 叶。

[11]《大清缙绅全书·同治十二年秋·直隶省》, 第1 叶。

[12]《清代硃卷集成》 第108 册, 第131 页; 《先公年谱》, 第747 页; 《晚晴簃诗汇》 卷172, 第7484 页。

[13]《李鸿章全集》 34 《信函六》, 第173 页。

[14]《清代硃卷集成》 第112 册, 第249 页; 第51 册, 第249 页;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5册, 第618 页; 民国《江阴县续志》 卷16 《人物二》, 第204 页。

[15]《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人物》, 第252 页。

[16]《清代硃卷集成》 第112 册, 第250 页; 第51 册, 第250 页。

[17]《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4 册, 第383、 621 页; 民国《续修历城县志》 卷40 《列传二》,第31 叶。

[18]光绪《顺天府志》 卷118 《选举四》, 第9271 页。

[19]《清代硃卷集成》 第113 册, 第163 页;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5 册, 第57 页; 《河南省志》 第16 卷《政府志》, 第113 页。(www.xing528.com)

[20]《清代硃卷集成》 第109 册, 第79 页; 第37 册, 第87 页;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5 册,第362 页; 《清稗类钞·恩遇类·知府得赐福字》, 第333 页; 《春在堂楹联录存》 卷5, 第40 叶。

[21]《清代硃卷集成》 第110 册, 第53 页。

[22]生年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第208 页。

[23]《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5 册, 第362 页; 《清人别集总目》, 第598 页; 《历代日记丛谈》,第174 页;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 第227 页。

[24]《清代硃卷集成》 第112 册, 第250 页; 夏孙桐: 《二品衔都察院副都御史陈公墓志铭》, 《碑传集三编》 卷7, 第401 页。

[25]生年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第790 页。

[26]民国《芜湖县志》 卷45 《选举》, 第2、 6 叶;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第1800 页。

[27]卫荣光: 《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北巡抚彭公墓志铭》, 《续碑传集》 卷28, 第511 页。

[28]生年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第450 页。

[29]《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7 册, 第488 页; 《中华谜书集成》 第1 册, 第635 页。

[30]《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5 册, 第131 页;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第1871 页; 《中国年谱辞典》, 第573 页。

[31]《名胜之巨擘, 文化之渊泉: 保定莲池书院研究》, 第11 页。

[32]卒于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四日, 公历已入1891 年。

[33]《清黄陶楼先生彭年年谱》。

[34]生于咸丰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公历已入1852 年。 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第56 页。

[35]尚秉和: 《王树枬先生墓志铭》, 《国史馆现藏民国人物传记史料汇编》 第21 辑, 第39 页。

[36]民国《无极县志》 卷9 《人物》, 第22 叶。

[37]民国《新城县志》 卷10 《人物》, 第11 叶。

[38]民国《清苑县志》 卷4 《人物上》, 第47 叶; 卷5 《金石》, 第67 叶。

[39]《清代硃卷集成》 第54 册, 第213 页; 《大清畿辅先哲传》 卷35, 第1266 页。

[40]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首《职名》, 第11 页。

[41]《满城县志》 卷21 《人物》, 第889、 898 页。

[42]民国《无极县志》 卷9 《人物》, 第22 叶。

[43]民国《新城县志》 卷10 《人物》, 第13 叶。

[44]民国《文安县志》 卷3 《官师志》, 第23 叶。

[45]民国《清苑县志》 卷4 《人物上》, 第50 叶。

[46]民国《清苑县志》 卷3 《教育》, 第33 叶; 民国《霸县新志》 卷3 《行政》, 第50 叶。

[47]民国《邯郸县志》 卷8 《选举志》, 第18 叶。

[48]《桐城文学渊源、 撰述考》, 第317 页。

[49]民国《房山县志》 卷6 《人物》, 第31 叶; 卷7 《艺文》, 第1 叶。

[50]民国《新城县志》 卷12 《人物》, 第16 叶。

[51]民国《清苑县志》 卷4 《人物下》, 第94 叶。

[52]《清代硃卷集成》 第115 册, 第303 页; 民国《清苑县志》 卷4 《人物上》, 第51 叶。

[53]民国《完县新志》 卷4 《文献·人物》, 第22 叶。

[54]《河间金石遗录》, 第25 页。

[55]民国《徐水县新志》 卷7 《选举》, 第30 叶。

[56]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9 页。

[57]民国《徐水县新志》 卷7 《选举》, 第14 叶。

[58]民国《清苑县志》 卷3 《教育》, 第35 叶。

[59]《清河县志》 第22 编《文化》, 第620 页; 《清代目录提要》, 第301 页。

[60]《中国天津通鉴》, 第87 页。

[61]《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26 册, 第676 页; 《清画家诗史》 庚下, 第196 页;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第78 页。

[62]民国《怀宁县志》 卷18 《仕业》, 第435 页。

[63]《清代硃卷集成》 第78 册, 第1 页;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28 册, 第413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 第707 页。

[64]生年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第60 页。

[65]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6、 358 页。

[66]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6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 第703页。

[67]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4、 358 页。

[68]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6 页; 同治《会理州续志》 卷上《秩官志》, 第1叶;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27 册, 第604 页。

[69]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7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 第708页; 《中国戏曲志·天津志》, 第400 页; 严范孙: 《祭尹澂甫先生文》, 《社会教育星期报》 1921 年8月, 第310 期。

[70]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6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 第707页; 卷23 《艺文》, 第962 页。

[71]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7 页。

[72]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7 页。

[73]生年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第359 页。

[74]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7、 359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第706 页。

[75]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6、 358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第706 页。

[76]《清代硃卷集成》 第113 册, 第75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 第711 页。

[77]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8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 第711页。

[78]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4 页。

[79]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5 页。

[80]同治《续天津县志》 卷12 《选举》, 第363 页。

[81]《北京市志稿》 第15 册, 第363 页。

[82]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4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 第701页。

[83]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6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 第707页。

[84]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7 页。

[85]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6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 第703页。

[86]《清代硃卷集成》 第66 册, 第329 页;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7 册, 第120 页; 民国《天津县新志》 卷20 《荐绅》, 第710 页。

[87]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卷18 《选举》, 第358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