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黄州经古书院课艺总集叙录(下)

清代黄州经古书院课艺总集叙录(下)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州经古书院, 原名河东书院。主黄州经古书院, 又曾校阅两湖书院课艺。肄业两湖、 江汉、 黄州经古书院。既建两湖书院于鄂垣, 复为黄州增经古书院, 礼延罗田周伯晋编修主讲。手订《课士录》 四卷, 属为弁言。考取军机章京, 入直枢垣十年, 以谨密称。外任黄州、 武昌知府。光绪重光单阏 春二月, 罗田周锡恩叙于黄州汪氏逸园。卷末《黄州课士录题辞》 收录题辞30 余则。

清代黄州经古书院课艺总集叙录(下)

【书院简介】

黄州经古书院, 原名河东书院。 始建于南宋宝祐年间, 宋末改为县学, 明代改为府学。 清初恢复河东书院之名, 雍正间曾名黄中书院, 乾隆九年(1744) 复名河东。 咸丰间毁于兵燹, 同治七年(1868) 重修。 光绪五年(1879) 失火焚毁, 后又修复。 十六年(1890) 改为经古书院, 三十年(1904) 改为黄州府中学堂。[198]

【版本序跋】

题“光绪辛卯(1891) 刊于黄郡”。 “山长周锡恩编定”, “黄冈钟鹏程校字, 罗田王葆周覆校”。

周锡恩 (1853—1900)[199], 字荫常, 号伯晋、 是园、 幼珊, 罗田人。 光绪二年(1876) 优贡第3 名, 五年(1879) 乡试中式第22 名举人。 九年(1883) 会试中式第66名, 覆试一等第17 名, 殿试二甲第51 名, 朝考一等第54 名, 选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充国史馆、 功臣馆纂修, 翰林院撰文。 主黄州经古书院, 又曾校阅两湖书院课艺。 著有《传鲁堂遗书》。[200]

钟鹏程, 字振之, 黄冈人。 诸生。 曾任武昌文普通中学堂教员。 民国间创办钟家岗小学。[201]

王葆周(1854—?), 字文伯, 罗田人, 葆心(1869—1944) 兄。 县学廪生。 肄业两湖、 江汉、 黄州经古书院。 历任顺直、 云南、 两粤、 湖北、 四川等官书局委员。 民国间任乡议长、 区公立两等小学堂堂长。[202]

李方豫序云:

国家文运昌炽, 冠轶前古。 十八行省, 皆置讲院, 时艺而外, 旁及经古。 士之肄业院中者, 旬鍜月炼, 郁为伟材, 典至巨也。

方豫忝守黄郡, 于兹五年矣。 郡人士之文艺, 既相与讨论而切究之, 惟经古向无专课, 亟拟兴建, 有志未逮。 岁在己丑(1889), 南皮制军自两粤移督荆楚。 下车伊始, 首以揆文教为急。 既建两湖书院于鄂垣, 复为黄州增经古书院, 礼延罗田周伯晋编修主讲。 编修以名翰林负高誉, 曩岁典省试, 所得皆秦中隽才。 既主斯席, 厘定规条, 甄拔瑰异, 寒暑递嬗, 卷轴遂多。 手订《课士录》 四卷, 属为弁言。 方豫不敏,何足以序兹编? 窃念权人才之消长, 辨士习之真伪, 定学术之纯驳, 皆系乎提倡之有人。 今制府嘉惠后进, 复得编修讲贯启迪, 俾士之英异秀特者, 不囿于时而进于古。而荒落如方豫者, 亦稍塞教士之责, 其惭幸为何如耶! 至于向学之源流, 艺文之利病, 编修言之详矣, 方豫固无庸赞一辞焉。

光绪辛卯(1891) 四月, 江都李方豫叙于黄州官廨。

李方豫(1837—1895), 字荆南, 江都人。 由监生报捐员外郎, 签分工部。 同治六年(1867) 中式顺天乡试举人。 考取军机章京, 入直枢垣十年, 以谨密称。 外任黄州、 武昌知府。 卒于官。[203]

周锡恩序云:

吾黄人文号为冠楚。 上章摄提之岁(1890), 总督南皮张公、 太守江都李公开经古书院于郡城。 甄溉高材, 励进朴学, 惠至渥也。 招锡恩为院长, 自维学术缪杂, 行能亡算, 无足激扬风教, 振发桑梓, 不模不范, 夙夜赧颜。 爰与李公厘定课士章程,厥分四目: 一曰考订之学【略】; 一曰性理之学【略】; 一曰经济之学【略】; 一曰词章之学【略】。

凡厥四科, 略陈旧历。 专精为上, 博通实难。 其偏近也以姿, 其孤造也以学, 其博观约取也以书籍之广博澔涆, 其继长增高也以师友之讨论削夺。 吾黄山水清远, 材俊彬蔚, 飙兴云作, 其在今乎! 自庚寅(1890) 夏迄辛卯(1891) 春, 诸生课作,千有余篇。 兹择其尤雅, 刊若干卷。 譬万宝燕息, 璀璨在目; 五音繁会, 琅璈铿耳。黄之秀玮, 亦已繁矣。 昔荀卿居楚, 号为大师; 彦真还蜀, 倡厥里学。 振兴乡校, 仆非其人。 若宋玉称曲, 喜誉郢人; 李实进贤, 先记同里。 各私其乡, 亦古今之公谊也。

其捐资付削人者, 曰成都杨君葆初、 无锡薛君诚伯、 嘉善沈君来峰、 新野陶君柳泉、 泰顺刘君蕖川、 容县封君少霞、 铁岭彭君润堂、 长安梅君次山, 皆令于黄而贤者也, 绍有选录, 以俟方来。

光绪重光单阏(1891) 春二月, 罗田周锡恩叙于黄州汪氏逸园。

卷末《黄州课士录题辞》 收录题辞30 余则。

按《世载堂杂忆·张之洞遗事》: “张之洞于光绪十五年(1889), 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 接篆后, 即派员往召湖北在籍之旧得意门生, 罗田周锡恩由翰林请假回籍, 时掌教黄州经古书院, 其首选也。 黄州课士题目, 有显微镜、 千里镜、 汽球、 蚊子船等咏; 时务有拿破仑汉武帝合论、 和林考、 唐律与西律比较、 倡论中国宜改用金本位策。 张之洞见之, 曰: ‘予老门生, 只汝一人提倡时务, 举省官吏士大夫, 对于中国时局, 皆瞆瞆无所知, 而汝何独醒也?’ 之洞益器重之, 并嘱随带道员蔡锡勇(曾留学西洋, 为之洞属下办理洋务要人), 时与锡恩谈外国学问、 政治、 兵事、 制造各种情形。”[204]

【课艺内容】

卷一“考订” 13 题15 篇, 题如《释蜾蠃》、 《祝祭于祊解》、 《 〈荀子〉 引〈诗〉考》、 《黄州入江诸水源流考》; 卷二“性理” 12 题24 篇, 题如《学源于思说》、 《原心》、《国朝学案得失论》、 《拟程子“视听言动” 四箴》; 卷三“经济” 13 题21 篇, 题如《保甲源流利弊说》、 《黄州险要论》、 《长安应建陪都议》、 《湖北水利策》; 卷四至卷八“词章”, 其中赋13 题41 篇, 题如《汉章帝诏选高材生受学赋》、 《拟谢希逸〈月赋〉 》、《寒溪寺老桂赋》、 《梅影赋》; 杂文2 题6 篇, 题为《拟杨子云〈百官箴〉 》、 《聚宝山铭》; 诗12 题96 篇, 题如《论黄州诗绝句》、 《拟苏子瞻〈武昌铜剑歌〉 》、 《黄州古迹五咏》、 《秋阴、 秋雨、 秋晴》、 《洋器四咏(显微镜、 时辰表、 电灯、 气球) 》。 有评点。

【作者考略】

共203 篇, 其中: 夏仁寿(静山, 黄冈) 19 篇, 童树棠(憇南, 蕲州) 18 篇, 王葆心(季香, 罗田) 15 篇, 钟鹏程(振之, 黄冈)、 梅作芙(丹云, 黄冈) 11 篇, 王懋官(念古, 罗田)、 曹集蓉(芙裳, 黄冈) 9 篇, 闻宗谷(筱舆, 蕲水) 8 篇, 范曾绶(泽珊, 蕲水) 6 篇, 叶启寿(子昭, 罗田)、 胡浩(海南, 蕲州)、 谢椿(幼宾, 黄冈) 5篇, 鲁家璧(玉珊、 蕲水)、 刘鹏(德卿, 黄冈) 4 篇, 帅培寅(畏斋, 黄梅)、 王葆周(文伯, 罗田)、 李自英(卓侯, 黄冈)、 霍凤喈(春如, 黄冈) 3 篇, 赵隽杭(雪琴, 黄冈)、 涂廷桂(立斋, 罗田)、 李林滋(鉴青, 黄冈)、 张炳寿(郑卿, 罗田)、 王茂桓(穆甫, 罗田)、 张寿之(瑞荪, 罗田)、 王树勋(远邨, 黄冈)、 黄子朂(锐亭, 黄冈)、洪席珍(席生, 麻城)、 程廷藻(蕲水)、 黄巨源(渭臣, 罗田)、 毕自厚(子重, 蕲水)、 陈庆萱、 吴临翰(颖渊, 广济)、 李鸿渚(竹溪, 蕲水)、 闻廷炬(石臣, 蕲水) 2篇, 殷炳楠(楚珍, 黄冈)、 陈正保(蕲水)、 童德润(兰皋, 罗田)、 周绂藻(黄冈)、李焱龙(蕲州)、 戴阿鲁(利生, 麻城)、 毕惠康(斗山, 蕲水)、 王楚乔(右季, 罗田)、 许堃(厚卿, 罗田)、 石相钦(黄梅)、 王国桢(念文, 罗田)、 范毓璜(肖希, 蕲水)、 王葆龢(廉叔, 罗田)、 刘镜华(蓉舫, 罗田)、 余仁恭(子敦, 麻城)、 周锦森(继岐, 罗田)、 毕自芬(心香, 蕲水)、 范曾绪(木君, 蕲水)、 许集奎(心武, 罗田)、萧璟(湘笙, 罗田)、 胡有焕(文甫, 广济)、 毛声远(荫亭, 麻城)、 余嗣勋(海藩,罗田)、 何楚楠、 王殿华(幼如, 黄冈)、 张朗(玉屏, 罗田)、 余锦琪(黄冈)、 阙名1篇, 周锡恩拟作2 篇。

闻廷炬, 见《经心书院续集》。

戴阿鲁、 许堃, 见《江汉书院课艺》。

钟鹏程、 王葆周, 见《黄州课士录·版本序跋》。

夏仁寿, 字静山, 黄冈人。 曾任武昌文普通中学堂教员。 著有《春秋左氏学课程略例》。[205]

童树棠, 字憇南, 蕲州人。 光绪二十年(1894) 举人。 著有《求志斋类稿》 十一卷。[206]

王葆心(1869—1944)[207], 谱名茂桂, 字季馨、 季芗, 罗田人。 肄业经心书院、 两湖书院。 光绪二十年(1894) 优贡第1 名, 二十九年(1903) 举人。 历任郢中博通、 潜江传经、 罗田义川书院山长, 汉阳晴川书院、 汉阳府中学堂、 民办中学堂、 两湖优级师范学堂教习, 礼部总务司审定科行走兼图书总纂, 学部主事, 湖南官书局、 京师图书馆、 湖北通志馆总纂, 湖北国学馆、 罗田县志馆馆长, 武昌高师、 国立武汉大学教授。 著有《古文辞通义》、 《方志学发微》、 《汉口小志》、 《续汉口丛谈》 等, 编有《虞初支志》。[208]

梅作芙, 字丹云, 黄冈人。 附生。[209]

王懋官, 字念古, 罗田人。 诸生。[210]

曹集蓉, 字芙裳, 黄冈人。 光绪十七年(1891) 举人。[211]

范曾绶, 字泽珊, 蕲水廪生。 著有《尚书讲义》 二卷、 《园山诗稿》 四卷、 《若溪诗集》。[212]

叶启寿, 字子昭, 罗田人。 光绪二十年(1894) 举人。 著有《浴沂风咏考》 五卷、《叶氏说文十种》、 《氏族随录》 二卷、 《叶氏姓源考》 一卷、 《黄氏同姓录》 七卷、 《梁公百烈党山志》 三卷。[213]

刘鹏, 字德卿, 黄冈人。 光绪间岁贡。[214]

帅培寅(1864—1938), 字畏斋, 黄梅人。 光绪二十年(1894) 举人。 官吏部主事,入黑龙江巡抚幕。 民国间任谷城知事、 武昌启黄中学校长、 湖北通志馆编纂, 曾任教于湖北国学馆、 中华大学。[215]

李自英, 字卓侯, 黄冈人。 诸生。[216]

涂廷桂, 字立斋, 罗田人。 民国八年(1919) 参与恢复消寒诗会。[217]

李林滋, 字鉴青, 黄冈人。 与谢程九合编《算学策要》 十二卷附补遗二卷。[218]

王茂桓(? —1926), 字穆甫、 木甫, 罗田人。 光绪十五年(1889) 副贡。 官教谕,后任职于学部。 创办舆地公会, 先后任八旗高等学堂、 师范学堂、 湖北国学馆地理教员。著有《三通考录》 四卷、 《高等舆地讲义》 若干卷。[219]

张寿之, 罗田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 举人。 官学部主事。[220]王树勋, 字远邨, 黄冈人。 曾任河南省第一中学历史教员。[221]

黄子朂, 字锐亭, 黄冈人。 附生。 分校《黄州府志》。[222]

洪席珍。 麻城光复时, 讼师洪席珍被就地正法[223], 疑即此人。吴临翰, 广济人。 著有《官吏惩贪录》。[224]

童德润, 字兰皋, 罗田人。 诸生。[225]

周绂藻(1872—?), 黄冈人。 廪贡。 报捐知府, 分发江西。[226]

毕惠康(1871—1949), 字斗山, 蕲水人。 诸生。 留学日本文学院师范理化专科,参加中国同盟会。 回国后历任黄州府中学堂学监, 武昌理化学堂、 文普通学堂、 方言学堂教员, 湖北省学务公所科长。 民国间任教育部佥事、 科长、 秘书, 后任职交通部航政司,并在国立北京大学、 私立中国大学兼课。 十七年(1928) 回鄂, 历任省图书馆馆长, 民政厅秘书主任, 省参议员, 省政府顾问、 参议。[227]

王楚乔(1867—1920), 字佑其, 晚号植根山人, 罗田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 拔贡, 二十八年(1902) 举人。 留学日本宏文学院, 回国后授外务部主事, 庶务司行走。辛亥后执教于罗田、 汉阳、 武昌、 北京等地。 著有《古学校考》、 《公车纪行》、 《扶桑游学记》、 《经学说荟》、 《治学通语》、 《汴游述略》、 《筹赈事宜》、 《学校新语》、 《万国史述要》、 《金栗山房文集》。 唯《万国史述要》 在日本印行, 其他手稿皆散佚无存。[228]

范毓璜(1845—?), 字让卿、 啸浠, 蕲水人。 廪贡。 官襄阳、 宜都教谕。 著有《迟云集》。[229]

王葆龢 (1861—?), 字廉叔, 号龙山樵子, 罗田人, 葆周 (1854—?) 弟, 葆心(1869—1944) 兄。 县学生。 光绪十七年(1891) 乡试房荐。 曾任本区公立两等学堂堂长。 十七年至二十年(1894) 间, 三兄弟求学省城, 分隶经心、 两湖、 江汉三书院, 得互应月试。[230]

刘镜华, 字蓉舫, 罗田人。 恩贡, 试用训导。 著有《松花石砚斋文集》 四卷、 《常乐有缘诗钞》 二卷、 《三化盘图》 四卷。[231]

毕自芬, 字仲莲, 蕲水人。 廪生。 早卒。[232]

萧璟, 字湘生, 罗田人。 附生。[233]

胡有焕, 字文甫, 广济人。 廪生。[234]

毛声远, 字荫廷, 麻城人。 光绪二十年(1894) 举人。 曾任麻城师范传习所所长、劝学所帮办学务, 河南通许知县, 河南知事。[235]

余嗣勋, 字海藩, 罗田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 举人。 宣统二年(1910) 被举荐孝廉方正。 民国八年(1919) 参与恢复消寒诗会。[236]

何楚楠(1854—1925), 字友庄, 号九香, 蕲春人。 廪生。 曾馆武昌, 返乡后历任州立高等小学堂教习、 广教寺州立第三高等小学堂堂长、 第一高等小学校长。 著有《钝园诗草》 八卷。[237]

王殿华, 字幼如, 黄冈人。 光绪十九年(1893) 举人。[238]

待考者: 闻宗谷、 胡浩、 谢椿、 鲁家璧、 霍凤喈、 赵隽杭、 张炳寿、 程廷藻、 黄巨源、 毕自厚、 陈庆萱、 李鸿渚、 殷炳楠、 陈正保、 李焱龙、 石相钦、 王国桢、 余仁恭、 周锦森、 范曾绪、 许集奎、 张朗、 余锦琪。

【注释】

[1]《武汉市志·教育志》, 第29 页; 《中国书院辞典》, 第187 页。

[2]生年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第706 页。

[3]同治《黄陂县志》 卷6 《举人》, 第569 页; 卷首修志名单, 第30 页。

[4]同治《黄陂县志》 卷8 《人物志》, 第932 页; 曾国藩: 《复唁萧子受萧子锡》, 《曾国藩全集·书信八》, 第6023 页。

[5]同治《黄陂县志》 卷6 《举人》, 第574 页。

[6]同治《汉川县志》 卷3 《选举表》, 第67 页; 《耒阳县志》, 第550 页; 《湖北文征》 第11 卷,第644 页; 《中国医籍通考》 第3 卷, 第4152 页。

[7]《天平天国文献汇编》 第9 册, 第88 页。

[8]民国《安东县志》 卷3 《沿革》, 第88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9]光绪《巴陵县志》 卷34 《人物志七》, 第1 叶; 《岳阳市志》 第12 册, 第74 页。

[10]光绪《孝感县志》 卷14 《人物》, 第31 叶; 《经心书院题名记》。

[11]《湖北艺文志附补遗》, 第1249 页。

[12]同治《黄陂县志》 卷11 《节孝》, 第1259 页。

[13]同治《黄陂县志》 卷6 《举人》, 第574 页。

[14]《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7 册, 第175 页; 《道存堂存稿·祭先妣文》, 第213 页。

[15]光绪《孝感县志》 卷10 《选举》, 第46 叶。

[16]光绪《续云梦县志略》 卷首职名, 第1 叶; 卷4 《职官》, 第2 叶。

[17]《湖北文征》 第11 卷, 第756 页。

[18]同治《黄陂县志》 卷首《修志各官》, 第39 页。

[19]《大清缙绅全书·光绪十九年夏·京师》, 第90 叶。

[20]同治《黄陂县志》 卷6 《举人》, 第574 页; 卷首《修志各官》, 第33 页; 《大清缙绅全书·光绪二十四年秋·湖北省》, 第10 叶。

[21]同治《黄陂县志》 卷首《修志各官》, 第38 页。

[22]同治《黄陂县志》 卷首《修志各官》, 第37 页。

[23]同治《黄陂县志》 卷首《修志各官》, 第31 页; 《垫江县志》 第23 篇《人物》, 第752 页;《隆昌石牌坊》, 第25、 26 页。

[24]同治《黄陂县志》 卷首《修志各官》, 第34 页。

[25]同治《黄陂县志》 卷首《修志各官》, 第39 页。

[26]光绪《孝感县志》 卷10 《选举》, 第33 叶。

[27]同治《黄陂县志》 卷首《修志各官》, 第37 页。

[28]《经心书院题名记》。

[29]光绪《荆州府志》 卷34 《官师》, 第409 页。

[30]《皇清书史》 卷24, 第250 页。

[31]《经心书院题名记》。

[32]《清朝进士题名录》, 第1127 页; 光绪《新续渭南县志》 卷6 下《官师》, 第34 叶; 《华县志》卷8 《水利水土保持志》, 第221 页。

[33]同治《黄陂县志》 卷7 下《木兰》, 第835 页。

[34]《经心书院题名记》。

[35]光绪《孝感县志》 卷首《姓氏》, 第3 叶; 卷10 《选举》, 第56 叶。

[36]《清代硃卷集成》 第53 册, 第99 页; 《政治官报》 第10 册, 第261 页。

[37]《清代目录提要》, 第388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38]民国《夏口县志》 补遗, 第5 叶。

[39]同治《黄陂县志》 卷首《修志各官》, 第34 页; 《大清缙绅全书·光绪十七年春·湖北省》,第10 叶; 《经心书院题名记》。

[40]光绪《孝感县志》 卷首《姓氏》, 第4 叶。

[41]同治《黄陂县志》 卷首《修志各官》, 第33 页。

[42]光绪《黄州府志》 卷16 下《贡生下》, 第601 页。

[43]黄文学: 《湖北才子黄良煇》, 《汉川文史资料》 第7 辑, 第284 页; 分水镇政协联络组: 《通议大夫黄良煇》, 《汉川文史》 第12 辑, 第171 页; 《晚晴簃诗汇》 卷164, 第7158 页。

[44]同治《黄陂县志》 卷首《修志各官》, 第34 页。

[45]《武汉市志·教育志》, 第31 页。

[46]《琳斋诗稿》 自序, 第53 页;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第1504 页; 《清代硃卷集成》 第318册, 第288 页; 《晚晴簃诗汇》 卷157, 第6834 页。

[47]光绪《襄阳府志》 卷19 《职官志》, 第1243 页。

[48]生年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第393 页。

[49]《经心书院题名记》。

[50]《经心书院题名记》。

[51]王先谦: 《诰授资政大夫浙江嘉兴府知府许公墓志铭》, 《虚受堂文集》 卷10, 第434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52]《清代硃卷集成》 第319 册, 第359 页; 民国《湖北通志》 卷首《纂校姓氏》, 第13 页; 《湖北艺文志附补遗》, 第1087 页; 《清代硃卷集成》 第319 册, 第363 页。

[53]《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650 页。

[54]《经心书院题名记》。

[55]《清秘述闻再续》 卷1, 《清秘述闻三种》, 第975 页; 袁丕元: 《经济特科各省荐举名录》, 《历代制举史料汇编》, 第547 页; 《大清缙绅全书·光绪三十二年秋·陕西省》, 第3 叶; 《经心书院题名记》。

[56]《经心书院题名记》。

[57]《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272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58]袁丕元: 《经济特科各省荐举名录》, 《历代制举史料汇编》, 第547 页。

[59]《清代硃卷集成》 第406 册, 第71 页;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第1987 页; 《江苏艺文志·南通卷》, 第423 页。

[60]《清代硃卷集成》 第69 册, 第27 页;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 第417 页; 《中国藏书家通典》, 第784 页; 周学熙: 《周止庵先生自叙年谱》, 《周学熙传记汇编》, 第68 页。

[61]《经心书院题名记》。

[62]《百柱堂全集》 卷首《百柱堂文集刊校姓氏》, 第152 页; 《武汉通览》, 第202 页; 《凌霄一士随笔》, 第1225 页。

[63]《经心书院题名记》。

[64]《清代硃卷集成》 第318 册, 第281 页。

[65]《经心书院题名记》。

[66]《经心书院题名记》。

[67]《涡阳县志》 卷4 《政治》, 第244 页。

[68]《经心书院题名记》。

[69]《经心书院题名记》。

[70]《经心书院题名记》。

[71]《经心书院题名记》。

[72]《经心书院题名记》。

[73]《清代硃卷集成》 第69 册, 第31 页。

[74]《武汉教育百年大事记》, 第5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518 页。

[75]《百柱堂全集》 卷首《百柱堂文集刊校姓氏》, 第152 页;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 第749 页。

[76]《湖北省志人物志稿》 卷4, 第1668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77]《经心书院题名记》。

[78]《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281 页。

[79]《太湖县志》 第17 章《政权政协志》, 第467 页。

[80]《清代硃卷集成》 第319 册, 第364 页。

[81]《清代硃卷集成》 第319 册, 第363 页。

[82]《清代硃卷集成》 第319 册, 第363 页。

[83]《经心书院题名记》。

[84]《清代硃卷集成》 第318 册, 第289 页; 《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429 页。

[85]《清代硃卷集成》 第319 册, 第364 页。

[86]《大清缙绅全书·光绪二十八年春·湖北省》, 第5 叶。

[87]冯德材: 《武昌新建经心书院记》, 《湖北文征》 第11 卷, 第677 页; 杨湖樵: 《经心书院述略》, 《文史资料选辑》 第99 辑, 第98 页。

[88]傅岳棻: 《应山左笏卿先生墓碑》, 《民国人物碑传集》 卷9, 第611 页; 李安善: 《著名学者左绍佐》, 《应山文史资料》 第1 辑, 第160 页; 《晚晴簃诗汇》 卷172, 第7515 页; 《词综补遗》 卷78,第2919 页; 《全清词钞》 卷35, 第1842 页。

[89]《安陆近现代人物传》, 第135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402 页。

[90]《经心书院题名记》。(www.xing528.com)

[91]《百柱堂全集》 卷首《百柱堂文集刊校姓氏》, 第152 页; 《清人别集总目》, 第1454 页。

[92]《清代硃卷集成》 第319 册, 第99 页; 《皇清书史》 卷9, 第287 页; 《黄鹤楼诗词联文选集》,第128 页。

[93]《清代硃卷集成》 第76 册, 第317 页;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28 册, 第161 页; 《湖北省志人物志稿》 卷4, 第1822 页; 《东西湖区专志·艺文志》, 第405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122页。

[94]《清秘述闻再续》 卷1, 《清秘述闻三种》, 第981 页; 《湖北省志人物志》 卷4, 第1821 页;《清人文集别录》 卷23, 第643 页。

[95]《大清缙绅全书·光绪二十三年夏·湖北省》, 第5 叶;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278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96]《经心书院题名记》。

[97]《湖北回族》, 第191 页; 杨大业: 《明清回族进士考略(七) 》, 《回族研究》 2006 年第4 期,第104 页。

[98]《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552 页。

[99]《经心书院题名记》。

[100]《清代硃卷集成》 第318 册, 第253 页。

[101]《经心书院题名记》。

[102]《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382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03]《经心书院题名记》。

[104]《经心书院题名记》。

[105]《经心书院题名记》。

[106]生年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第672 页。

[107]《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8 册, 第300、 689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08]《革命党小传》 第6 册本传, 第16 页; 民国《麻城县志》 卷11 《忠烈》, 第10 叶; 柳亚子:《呜呼, 屈开埏》, 《柳亚子文集补编》, 第58 页。

[109]光绪《黄州府志》 卷首《职名》, 第11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10]《经心书院题名记》。

[111]《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6 册, 第691 页; 《政治官报》 第3 册, 第226 页; 《湖北省志人物志稿》 卷4, 第1666 页。

[112]《经心书院题名记》。

[113]《益阳县志》 第6 篇《政权、 政务》, 第223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14]《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639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15]《百柱堂全集》 卷首《百柱堂文集刊校姓氏》, 第152 页; 《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15 页; 《宣统三年冬季职官录》, 第1103 页; 《餐樱庑随笔》, 第103 页; 沈小丁: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图书馆》 2005 年第5 期, 第54 页。

[116]光绪《潜江县志续》 卷首《续修潜江县志姓氏》, 第346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17]《经心书院题名记》。

[118]《经心书院题名记》。

[119]朱峙三: 《辛亥武昌起义前后记》, 《亲历辛亥革命见证者的讲述》, 第644 页; 《湖北文征》第13 卷, 第264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20]光绪《黄州府志》 卷首《职名》, 第11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21]《经心书院题名记》。

[122]《经心书院题名记》。

[123]《湖北艺文志附补遗》, 第1276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391 页。

[124]《经心书院题名记》。

[125]《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357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26]《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382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27]《经心书院题名记》。

[128]《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28 册, 第467 页; 《清末民初中国官绅人名录》, 第474 页。

[129]傅岳棻: 《潜江甘息园先生墓碑》, 《民国人物碑传集》 卷6, 第419 页; 张鹤云: 《甘鹏云传略》, 《潜江文史资料》 第4 辑, 第76 页。

[130]《复堂日记》 卷8, 第36 页; 《管锥编》 第1 册, 第219 页; 《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163 页。

[131]《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8 册, 第742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584 页; 金南谷: 《金牛商会今昔谈》, 《黄石文史资料》 第6 辑, 第81 页。

[132]《经心书院题名记》。

[133]《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61 页。

[134]《昌言报》 第4 册, 第210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623 页。

[135]《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667 页。

[136]光绪《黄州府志》 卷首《职名》, 第11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657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37]《周易集解纂疏》, 各卷卷末。

[138]《清代硃卷集成》 第379 册, 第203 页; 《湖北艺文志附补遗》, 第1276 页; 《湖北文征》 第12卷, 第615 页。

[139]《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285 页; 《王世杰传》, 第2 页。

[140]《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 师范教育》, 第687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563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41]《经心书院题名记》。

[142]《经心书院题名记》。

[143]《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203 页。

[144]《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317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45]《适园老人年谱》, 第435 页;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 第288 页。

[146]《政治官报》 第43 册, 第103 页; 《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347 页。

[147]《清朝进士题名录》, 第1301 页。

[148]《经心书院题名记》。

[149]《经心书院题名记》。

[150]《近代笔记过眼录》, 第13 页; 《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243 页。

[151]《东西湖区专志·艺文志》, 第371 页; 《湖北省志人物志稿》 卷4, 第1668 页。

[152]《经心书院题名记》。

[153]《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 第29 册(光绪二十九年), 第204 页; 《合河政纪》, 第196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666 页。

[154]《清代硃卷集成》 第91 册, 第1 页; 《武汉人物选录》, 第459 页。

[155]《经心书院题名记》。

[156]《经心书院题名记》。

[157]《经心书院题名记》。

[158]《尚书辨解》 卷3, 第654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260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59]《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6 册, 第737 页; 民国《续丹徒县志》 卷11 《选举》, 第622 页;卷12 上《人物二》, 第638 页。

[160]《辞海·历史分册(中国近代史) 》, 第111 页; 《陈宧研究资料》。

[161]《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523 页。

[162]民国《重修婺源县志》 卷16 《选举四·贡职》, 第19 叶。

[163]《云梦文史资料》 第8 辑, 第152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661 页; 《湖北通史·民国卷》,第29 页。

[164]《清朝进士题名录》, 第1322 页; 《中国美术家大辞典》, 第1886 页。

[165]《经心书院题名记》。

[166]《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633 页; 民国《宿迁县志》 卷12 《职官志上》, 第519 页。

[167]《经心书院题名记》。

[168]《经心书院题名记》。

[169]陈祖壬: 《蕲水陈公墓志铭》, 《民国人物碑传集》 卷10, 第690 页; 《苍虬阁诗》, 诸序跋。

[170]《经心书院题名记》。

[171]《百柱堂全集》 卷首《百柱堂文集刊校姓氏》, 第152 页; 《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274 页。

[172]《湖北省志人物志稿》 卷4, 第1788 页; 《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353 页。

[173]《清代硃卷集成》 第379 册, 第401 页。

[174]《闻一多年谱长编》, 第5 页; 雷敏功: 《苍生大医闻亦齐》, 《武汉文史资料》 2004 年第1 期,第16 页。

[175]《词林辑略》 卷9, 第542 页; 《国立故宫博物院清代文献档案总目》, 第103 页。

[176]《武汉市志·教育志》, 第27 页。

[177]周君适: 《周恒祺事略》, 《黄陂文史》 第1 辑, 第90 页; 《清代硃卷集成》 第321 册, 第10页。

[178]《经心书院题名记》。

[179]《经心书院题名记》。

[180]《黄陂人物志》, 第212 页;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 师范教育》, 第687 页; 陈钢: 《萧延平校注整理〈黄帝内经太素〉 的功绩》, 《中医文献杂志》 1998 年第3 期, 第9 页。

[181]《清代硃卷集成》 第319 册, 第299 页; 民国《六合县续志稿》 卷11 《官师》, 第390 页。

[182]《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264 页。

[183]《经心书院题名记》。

[184]《经心书院题名记》。

[185]《经心书院题名记》。

[186]《经心书院题名记》。

[187]郑逸梅: 《艺林散叶》, 《郑逸梅选集》 第3 卷, 第7 页; 吴正奎: 《溶碑铸帖说复园——记谢凤孙和他的书法》, 《汉川文史》 第12 辑, 第187 页; 《沈曾植集校注》, 第388 页; 《民国书法》, 第121页。

[188]民国《麻城县志续编》 卷11 《耆旧志》, 第398 页; 《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544 页。

[189]《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643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190]《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 第618 页; 《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 第450 页。

[191]张诚: 《宋河地区发起的反清讨袁运动》, 《京山文史资料》 第7 辑, 第52 页。

[192]《经心书院题名记》。

[193]《经心书院题名记》。

[194]《经心书院题名记》。

[195]《清朝进士题名录》, 第1365 页; 陶鼎来: 《陶炯照》, 《新洲文史资料》 第6 辑, 第13 页。

[196]《清代硃卷集成》 第321 册, 第1 页。

[197]《清代硃卷集成》 第319 册, 第243 页。

[198]《黄冈文史资料》 第7 辑《黄州史话》, 第225 页。

[199]生于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公历已入1853 年。

[200]《清代硃卷集成》 第52 册, 第169 页; 王葆心: 《清故翰林院编修周是园先生墓志铭》, 《碑传集补》 卷9, 第559 页。

[201]《学部会奏核议湖北文普通中学堂办学人员奖案分别奖驳折》, 《政治官报》 第42 册, 第183页; 《湖北文征》 第13 册, 第373 页; 《黄冈县志》, 第470 页。

[202]《清代硃卷集成》 第379 册, 第245 页; 《王葆心传》, 第16 页。

[203]《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4 册, 第178 页; 民国《江都续县志》 卷22 《列传第二》, 第722页。

[204]《世载堂杂忆》, 第51 页。

[205]朱峙三: 《辛亥武昌起义前后记》, 《亲历辛亥革命: 见证者的讲述》, 第649 页; 《湖北文征》第13 卷, 第376 页; 《经学档案》, 第596 页。

[206]张梁森: 《大旺古寨显神威》, 《蕲春文史》 第15 辑, 第149 页; 《湖北艺文志附补遗》, 第1278 页。

[207]生于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七日, 公历已入1869 年。

[208]《清代硃卷集成》 第379 册, 第233 页; 《罗田文史资料》 第1 辑, 第1 页。

[209]《经心书院题名记》。

[210]《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386 页。

[211]《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418 页。

[212]《湖北艺文志附补遗》, 第1013、 1292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213]《罗田县志》 第30 章《人物》, 第737 页; 《湖北艺文志附补遗》, 第1034、 1049、 1066 页;《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560 页。

[214]《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220 页。

[215]《黄梅名人大辞典(第一卷) 》, 第102 页; 严守利: 《县知事帅培寅》, 《谷城文史资料》 第2辑, 第6 页。

[216]《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379 页。

[217]《罗田县志》 第25 章《文化》, 第592 页。

[218]《数学家辞典》, 第445 页。

[219]《大别山: 罗田旅游》, 第163 页。

[220]《罗田县志》 第30 章《人物》, 第737 页。

[221]《潮流与点滴》, 第13 页。

[222]光绪《黄州府志》 卷首《职名》, 第11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223]《辛亥革命资料选编》 第2 卷《武昌起义》, 第482 页。

[224]《北洋军阀(1912—1928) 》 第6 卷, 第599 页。

[225]《湖北文征》 第13 卷, 第388 页。

[226]《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7 册, 第624 页。

[227]《湖北省志人物志稿》 卷3, 第1488 页。

[228]《鄂东著作人物荟萃》, 第498 页。

[229]《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第1786 页; 《湖北艺文志附补遗》, 第1292 页; 《经心书院题名记》。

[230]《清代硃卷集成》 第379 册, 第245 页; 《古文辞通义》 王葆龢后序, 第890 页; 《王葆心传》,第16 页。

[231]《湖北艺文志附补遗》, 第1280 页。

[232]《经心书院题名记》。

[233]《经心书院题名记》。

[234]《经心书院题名记》。

[235]《湖北文征》 第12 卷, 第542 页; 《麻城县志·教育》, 第471 页; 《通许县志》 第5 篇《政权、政协》, 第202 页。

[236]《政治官报》 第36 册, 第79 页; 何之纲: 《罗田“消寒诗会” 考略》, 《罗田文史资料》 第1辑, 第100 页。

[237]《蕲春县志》 卷29 《人物》, 第866 页。

[238]张振杰: 《清末黄冈的教育事业》, 《黄州文史资料》 第1 辑, 第143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