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省志:抢险救灾,成功转移43157人,减少灾害损失

陕西省志:抢险救灾,成功转移43157人,减少灾害损失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灾情发生后,省军区及有关军分区立即协调武警陕西省总队,驻陕部队,西安通信学院、西安陆军学院、总参通信二站等单位官兵以及民兵,动用车辆、船只,投入抢险救灾。武警陕西省总队总队长王万兴、政治委员肖东海等多次到抗洪一线看望部队,指挥抢险救灾。转移撤离和解救群众43157人,抢运各类物资2300余吨,培高加固围堤2690米,排除险情180余处,减少了灾害损失。

陕西省志:抢险救灾,成功转移43157人,减少灾害损失

(一)抗洪

1996年1月下旬,黄河风陵渡至潼关段出现百年不遇的凌汛融冰,黄河水位猛涨,致使渭南境内防护堤两处决口,近1.34万公顷麦田、果园被淹,附近4600多户群众被困。某部队组织多名官兵、60余台机械车辆、33架飞机,炸河破冰,填堵决口,疏通河道,遏制了灾情,减轻了损失,保证了周围群众的安全。

是年7月,咸阳地区突降暴雨,市东郊1002粮油储备库的550万千克小麦被水浸泡。咸阳军分区得知后,迅速组织市属民兵,协调武警咸阳支队和某部队官兵多人,经3天连续奋战,搬运小麦400多万千克,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1998年,陕西商洛、渭南等地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省军区、武警陕西省总队和驻陕某部队先后投入兵力、出动大中型机械1200多台(辆),救助群众1540多人,运送土、砂400余万袋,抢修线路14万米,修复道路280多千米,抢救物资价值190万元,为夺取抗洪抢险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99年5月14日晚,渭河支流罗敷河西堤两处决口,733公顷即将成熟的小麦被淹。在华阴市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某部队组成由官兵参加的抢险突击队,与地方群众一起,经过16小时奋战,堵住了决口,减轻了洪涝损失。8月21日14时,罗敷河南堤长达30米的地段决口,某部队先后出动兵力千余人次,机械车辆25台,轮班抢堵,经过两天一夜苦战,终在16日下午使决口合龙。

2002年6月,陕西安康、汉中、商洛和西安市部分县乡发生特大暴雨,34个县(区)、352个乡镇、510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23.47万公顷、绝收3.3万公顷;5条国道、9条省道水毁严重,西安灞河铁路大桥垮塌,陇海铁路一度中断;电力、通信水利设施损坏严重;灾害造成151人死亡,30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3亿多元。暴雨使汉江上游的汉中市和安康宁陕县、石泉县大量农田、房屋严重毁坏,洪水挟带大量树木、杂物、人畜尸体涌入汉江,在汉江紫阳县洞河镇至安康市汉滨区形成长23千米、宽300米,近100万立方米的漂浮物,阻塞了汉江航道,对安康电站和下游公路、铁路及沿江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灾情发生后,省军区及有关军分区立即协调武警陕西省总队,驻陕部队,西安通信学院、西安陆军学院、总参通信二站等单位官兵以及民兵,动用车辆、船只,投入抢险救灾。陕西省副省长王寿森、省军区司令员马殿魁、武警陕西省总队总队长王万兴、安康军分区司令员姚宪民、西安军分区司令员董志忠等人亲临抗洪抢险第一线组织指挥。先后抢修道路200多千米,修复河堤17.6千米,转移群众12253人,抢修房屋2200余间,运送抢险救灾物资200余吨,并通过16天的集中打捞、20天的扫尾,彻底清除了汉江漂浮物,减轻了灾害损失,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参加陕南救灾的部队受到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通报表彰。其中武警佛坪县中队被武警部队授予“抗洪抢险英雄中队”荣誉称号,宁陕县人武部政治委员王乃全、武警佛坪县中队中队长樊剑冰被评为“陕西省抗洪救灾模范”,安康军分区、省军区通信站二中队等12个单位被评为“陕西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省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参谋杨兴亚、汉中军分区副司令员卢慧勇等40人被评为“陕西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受到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的通报表彰。

8月24日至10月6日,渭河流域先后出现5次洪峰,致使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洪水灾害,全省85个县(市、区)、1017个乡镇、842万人受灾。陕南秦巴山区和渭北黄土高原地区的15个县发生严重的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重大灾情116起。灾区房屋倒塌35.78万间,农作物被淹72万公顷、绝收15万公顷,8条国道和673条省、县级公路遭到水毁破坏,因灾死亡64人,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6.78亿元。灾害发生后,省军区按照总部、兰州军区的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武警陕西省总队和驻陕部队及西安陆军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等团以上单位出动兵员、车辆,同时组织民兵预备役分队,并动员征集地方各种车辆2120台次,投入抗洪抢险。各部队首长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省军区司令员陈时宝、副政治委员李登武多次深入灾区指挥抢险行动,现场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看望灾民;副司令员吕学泉带机关工作组坚守抢险一线,亲自组织封堵决口,安排部署搜救打捞工作。武警陕西省总队总队长王万兴、政治委员肖东海等多次到抗洪一线看望部队,指挥抢险救灾。部队和民兵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先后运送土石料4.8万立方米,装填沙土袋113.47万条,打桩堵口791处,堵填管涌454处,加固堤坝2300余米,执行巡堤查险、维护治安79529人次。各部队还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仅省军区机关就向灾区捐款10万元,并捐赠了棉被、衣物、食油、面粉等大批物资。省军区、武警陕西省总队和驻陕部队在渭河流域的抗洪抢险,受到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兰州军区的通报表彰。

2004年8月21日凌晨5时,因天降大雨,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沙河滩村北太平河南岸决口,附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西安警备区先后协调某部队和空军工程大学官兵积极投入抢险救灾。经三昼夜奋战,填装沙石10万多袋,挖运沙石2500多立方米,加固堤坝40余米,23日16时将决口封堵。

2005年9月底10月初,陕西关中和陕南地区持续降雨,致使渭河和汉江水位上涨,渭南、安康、汉中、商洛、西安等地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省军区系统迅速启动抗洪抢险预案,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驻陕部队和西安陆军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等单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出动车辆机械161台次,冲锋舟4艘,投入抗洪抢险。转移撤离和解救群众43157人,抢运各类物资2300余吨,培高加固围堤2690米,排除险情180余处,减少了灾害损失。

2010年7、8月份,陕西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省军区动员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投身抗洪救灾,转移群众3万多人,抢救被洪水围困群众6200余人。

(二)灭火

1994年5月,长安县杨庄乡大青山山林发生火灾。某部队接到火情警报后,迅速组织240多名官兵赶赴现场,经3小时奋战,扑灭了山火,保护了国家数千亩山林。为此,县委、县政府领导专程到部队慰问救火官兵,高度赞扬他们急人民所急的崇高品德。

1995年2月27日晚,合阳县皇甫庄林场磨镰山南坡发生山林火灾,受灾面积133公顷。渭南军分区和该县人武部接到灾情报告后,当即动员民兵,并协调驻军部队官兵及时赶赴现场,扑灭了林火。5月6日,黄陵县店头镇腰坪林场约3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有6处大面积山林着火,附近两个乡镇、9个村庄和10个厂矿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省军区得知灾情后,立即派参谋长陈德光率指挥组赶赴灾区,紧急协调驻陕部队,动员组织民兵投入灭火战斗。在地方灭火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三昼夜奋战,在火情严重的罗家峪沟、秋林子沟、石牛南北两沟四个地域,先后开辟大小隔离带38条、1.6万余米,切断并扑灭长短火带56条,扑灭明火片百余处,总计扑灭山火面积533公顷。随后,又采取“拉网式”的排查方法,对过火区的残存暗火进行清除,安全圆满地完成了灭火救灾任务。

1997年9月5日,蓝田县辋川乡发生森林火灾,附近航天工业部四院7416厂和7414厂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省军区副参谋长张念中率协调指挥组奔赴灾区,组织某部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空军工程学院、武警陕西省总队、武警陕西省消防总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副省长王寿森统一领导下,首先采取切断火源,砍树、拔草、挖沟等办法,开出了50米宽、2000米长的隔离带,确保了主要目标的安全;接着集中兵力和灭火器材,层层推进,扑灭了大火,使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对余火、有烟地段进行排查,彻底消除了火灾隐患。部队和民兵完成灭火任务撤离时,两厂全体职工、家属子女和辋川乡人民群众3000余人高呼口号,夹道欢送。

1997年入夏以后,陕西持续高温干旱,除蓝田辋川林区发生火灾外,西安、延安、宝鸡等地还发生了20多起森林火灾,其中主要的有,6月下旬长安县内苑乡桥村玉皇沟森林大火,8月间长安县终南山林区、内苑乡山林的3起火灾,9月上旬户县太平乡黄柏峪山区、西万公路40千米处、化羊峪地区、牛头山地区,长安县王莽太白山林区、小峪口地域发生的7起火灾等。省军区、武警陕西省总队、武警陕西省消防总队和驻陕84850部队,西安陆军学院、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空军工程学院、武警技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空军第十六飞行学院等单位,先后出动官兵、车辆,圆满完成了地方政府交给的灭火任务。1998年1月21日,省政府专门召开表彰大会,对1997年度参加森林灭火的部队和民兵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省长程安东亲临大会讲话,对参加灭火部队和民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www.xing528.com)

1999年年初,由于持续高温干旱,陕西汉中、宝鸡、商洛、安康、渭南、延安、西安等地的10多个县相继发生森林火灾54起,受灾面积340多公顷。灾情发生后,省军区及各军分区、人武部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先后协调武警陕西省总队、驻陕部队,西安陆军学院、武警工程学院等单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及时控制扑灭了多起火灾,为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贡献。

2005年6月23日下午,华县柳枝镇龙凤山发生森林火灾。渭南军分区闻讯后,迅即启动抢险救灾预案,派出指挥组指导华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并且协调驻渭某部队官兵,投入灭火抢险。经15小时连续奋战,扑灭了大火,人员无一伤亡。

(三)抢险

1993年6月2日,西安市未央区谭家乡帽珥冢村一个体户冷库,因菜架倒塌造成氨气泄漏,7名群众被熏倒,压埋在存有15万千克蒜薹的冷库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某部队得知后,部队长葛学、政治委员郭新民立即带领官兵赶赴现场,在无防毒面具、无照明工具的情况下,奋战3个多小时,将7名群众全部救出。部队官兵2人严重中毒,120多人不同程度出现中毒症状。事后,区委、区政府为部队送来“钢铁长城、爱民先锋”锦旗,《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和西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了部队官兵抢险救人的事迹。

1994年6月6日,西北民航1架图-154飞机在长安县鸣犊镇上空失事,机上146名乘客和14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数千块飞机残骸、遇难者尸体及各种物品散落在15平方千米的区域内。省军区协调西安陆军学院、西安通信学院、武警陕西省总队等,迅速赶赴空难现场。在省、市空难指挥部和省军区副司令员王克中、西安陆军学院政治委员李克勤等首长的统一指挥下,全体抢险官兵经9小时奋战,完成了飞机残骸和160名遇难者遗体的收拢和搬运任务,并将收拢到的120万元钱款如数上交指挥部。9月,宝鸡市西关制帽厂车间楼房倒塌,正在上夜班的13名女工被压在车间内。84810部队侦察连接到救援通知后,10分钟即赶到出事现场。官兵们用手一块一块地扒开楼板救人,经过3小时奋战,除1名女工因伤势严重死亡外,其余12名遇险女工全部脱险。事后,《解放军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他们的事迹。

1996年,宝鸡冯家山水库南干渠因年久失修,多处发生渗漏。致使3县7乡的8667公顷农作物无法灌溉。4月17日,84810部队防化3营部分官兵组成抢险突击队,开赴工地抢修。经过40天奋战,完成了南干渠整修任务,保证了全灌区5月底开闸放水。4月24日下午,延安市河庄坪北延塞公路桥上,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正在延安进行革命传统教学的西安政治学院教职员工,闻讯立即奔赴现场,抢救遇难群众,帮助交警处理善后。《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此相继作了报道。7月26日晚,陇县突降特大暴雨,刚刚营运不久的宝鸡—中卫铁路出现路基塌方,致使交通中断。某部队派430人组成突击队,经14小时连续奋战,修复了水毁路段,使207/208次客车提前恢复运营。

1999年,丹凤县境内发生氰化钠泄漏事件,县人武部闻讯后,立即协调驻军部队防化连、组织民兵赶赴现场,圆满完成了清理任务,防止了毒液、毒气的扩散,受到兰州军区通报表彰。

2001年7月16日3时20分许,横山县党岔乡马坊村村民马宏星为泄私愤,引爆该村马世平私营炸药厂库房20多吨炸药,形成直径30米、深8—10米的炸坑,造成69人死亡,85人受伤,150余孔窑洞被炸毁。事故发生后,榆林军分区和该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应急连赶赴现场抢险救灾,经8天奋战,抢救受伤群众85人,挖出遇难人员尸体42具、粮食296袋、农用机动车9辆及部分家具、衣物,同时还开展了掩埋死亡牲畜、喷洒药物、疏通道路、搭建救灾帐篷及协助公安部专家组翻挖土石、搜挖物证等工作。横山县人武部和武警横山县中队在抢险中表现突出,兰州军区和武警总队分别为其荣记集体三等功和集体二等功。

2004年8月12日11时30分,延安市宝塔区罗家坪村4名群众在穿越延河时被突然袭来的洪水围困在嘉陵桥东河水中央,随时有被洪水冲走的可能。陕西陆军预备役第141师第2团团长关现伟得知后,即挑选游泳技术好的官兵组成营救分队迅速赶到现场,经查看险情,采用“稳”(稳定被困群众情绪,要求他们就地待援)、“拦”(在下游设置人墙,以抢救意外被冲群众)、“引”(派人携绳子接近被困群众,引导他们扶绳上岸)的办法,经40多分钟紧张战斗,将被困群众全部救上河岸。

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军区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抢救受伤群众2900多人,营救疏散被困群众21万余人,搭设帐篷9167顶,拆除危房2.2万余间,出动车辆330多台次,运送救灾物资800多吨;协调驻军出动兵力6800余人次,出动大型机械装备285台(套)。

2008年5月,省军区各级现役官兵、离退休老干部和职工共为地震灾区捐款500余万元。驻陕部队共向省上捐款2365万元。

2009年,玉树地震发生后,省军区先后4次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协调驻军官兵,抢运救灾物资100余吨,转运伤员82人。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组织官兵紧急前往国家西北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向灾区装载发送大批物资。

2009年11月,陕西出现了雨雪强降温天气,省军区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动员群众近万人清扫积雪路段10多处120多千米,抢救受伤群众60多万人,抢修受灾大棚500多顶。

2011年,铜川军分区组织官兵投入抗旱,开启机井32眼,抗旱设备64台,灌溉农作物3万多亩。西安警备区协调47集团军、空军工程大学、预备役高炮师参加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办石家道村白鹿原北坡山体滑坡抢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