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研究:各类群体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分析

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研究:各类群体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分析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将依次从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学业成就三个视角,尝试对各类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特征进行综合性考察。这表明学生学习动机背后隐含了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为此将该因子称为“专业兴趣指向”。显而易见,与上述具有积极的主体性倾向的“未来发展指向”和“专业兴趣指向”不同,该因子体现了高校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为外部压力所困的消极性倾向,因此本研究将此称为“被动学习指向”。

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研究:各类群体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分析

以下将依次从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学业成就三个视角,尝试对各类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特征进行综合性考察。

(1)学习动机

“动机”被视为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活动、行为或学习的原因。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历程,可以引起个体从事某些活动、行为或学习,并维持已经引发的活动能够持续地进行。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学习动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状态,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成果。学习动机被视为驱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后认真复习、追求优异成绩和提升自身能力的原动力。

利用调查问卷中的升学动机的相关提问项目,可以发现在错综复杂的表象背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可概括为三个主要维度,从因子分析提取了三个公因子,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6.4%,13.5%,12.9%,对原有变量的总方差具有42%以上的解释能力。因子1综合了“找到更满意的工作”“求得个人的进一步发展”“掌握一技之长”和“获得更高的学历”4个原始变量的能力最强。该因子体现了学生在选择升学,也就是其在高等院校的学习动机背后存在着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技能,获得高等教育学历,从而提升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实现个人发展的积极倾向。本研究将此称之“未来发展指向”。因子2基本反映了“对所学专业抱有兴趣”“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更有用的人”“增加专业知识”等。这表明学生学习动机背后隐含了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为此将该因子称为“专业兴趣指向”。因子3包含了“周围的朋友都选择了升学”“父母要求我必须上大学”“不想马上进入社会”三个原始变量。显而易见,与上述具有积极的主体性倾向的“未来发展指向”和“专业兴趣指向”不同,该因子体现了高校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为外部压力所困的消极性倾向,因此本研究将此称为“被动学习指向”。

分析结果表明:排斥型学生的三个因子得分均为负值,尤其是专业兴趣指向最低;被动顺应型是四类学生群体中唯一被动升学指向为正值的学生类型;虽然局部匹配型的被动升学指向得分最低,但该类学生的未来发展指向和专业兴趣的得分均值皆为负值,并且其未来发展指向得分在四类学生群体中排列最低;高度匹配型学生不仅被动升学指向为负,而且具有明确的未来发展指向和专业兴趣指向,其专业兴趣指向在四类学生群体中得分最高。

(2)学习参与(www.xing528.com)

以下在考察各类学生群体的学习参与状态时,主要聚焦课程出勤状况、课余时间配置两个方面。

研究发现,课程出勤率保持在90%以上的学生比例仅为76.6%。换言之,将近1/4的学生不能保持较高的课程出勤率,存在逃课的趋势。四类学生群体中,出勤状况最好的是高度匹配型,78.5%的学生达到90%以上的出勤率;紧随其后的是被动顺应型,这类学生中出勤率达到90%以上的比例也达到77.4%;相比前两种学生类型,局部匹配型和排斥型,这两类游离于大学教育射程之外的学生群体的出勤状况则明显逊色,其中局部匹配型中出勤率在90%以下的学生比例接近30%。

本次调查问卷中,分别针对学生每周课余参与学习(包括作业、预复习、阅读等)、娱乐(包括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视等)、社会活动和勤工俭学、锻炼身体和睡眠时间设定了相关提问。以下将利用其中学习、娱乐、社会活动和勤工俭学三个项目,考察各类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根据实际分析结果可以归纳出如下的特征:高度匹配型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地投入学习,相比而言,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等并不积极,而且在四类学生群体中他们的娱乐时间最短;被动顺应型学生虽然与前者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其课余生活基本维持着努力学习,娱乐投入相对较少的特征;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游离于大学教育射程之外的排斥型和独立型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则出现了不同的倾向,尤其是排斥型学生愿意更多地投入社会活动,特别是娱乐活动

(3)学业成就

究竟在学业成就方面,各类学生群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化趋向?在调查问卷中,询问了学生成绩在班上的排名。虽然这仅是一个相对评估指标,但是根据该项问题的回答,依然可以考察各类学生群体在学习成果方面的差异。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学习成绩排名最靠前的是高度匹配型学生,其次是被动顺应型,紧随其后的是独立型,而排斥性学生的成绩排名则最不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