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研究:行业学院模式与途径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研究:行业学院模式与途径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其建设实践对专业群的内涵进行了很好的阐释。高职院校的专业群组建主要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核心专业的确定,二是群内相关专业的选择。无论何种组建方式、何种途径,高职院校组建专业群的目的不外乎促进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发挥集群效益;推进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发挥优势核心专业带动作用,提高专业群建设整体水平。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研究:行业学院模式与途径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其建设实践对专业群的内涵进行了很好的阐释。高职院校的专业群组建主要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核心专业的确定,二是群内相关专业的选择。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践来看,对于核心专业的确定,各院校基本形成共识,即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需求,依据自身专业建设的基础、支撑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办学条件,选择各院校的重点专业或优势专业。作为核心或龙头专业,在群内相关专业的选择上,各高职院校存在差异,主要有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体现了在不同的专业群建设理念指引下的不同的专业群建设途径。

(一)围绕职业岗位群选择群内专业组建专业群

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专业是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与职业岗位(群)具有一致性。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基于基本技能培训与实训共享角度,或针对一个行业岗位,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或针对一些社会公有岗位来设置专业,以构建相应的专业群。在专业群中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色确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通过品牌专业促进其他专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由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相互支撑的专业群结构。专业群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通过这种专业群建设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共同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在一定行业范围内的职业迁移能力。在这种模式下,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大多采用“平台+模块”的形式,群内各专业间更强调横向的联系。

(二)围绕产业链选择群内专业组建专业群

基于高职毕业生就业迁移能力、专业与产业适应性以及社会服务能力角度,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以服务产业为目标,以区域内重点发展行业和产业为出发点,通过对某个产业链应用型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针对其产前产中产后、售前售中售后等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构建与该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专业群体系,形成链条式专业群,即围绕产业链组建专业群。这种思路最适用于行业办学特色明显、专业大多面向同一产业领域且该产业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链的高职院校。这类高职院校往往针对某一产业领域的教学资源积淀比较深厚,在相关专业的建设上有传统优势,对产业的发展趋势把握也比较敏锐。因此,它们以核心专业为龙头,根据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带动专业的开发和调整,形成专业群的效率会比较高,专业群布局也会更为科学。(www.xing528.com)

(三)围绕学科基础选择群内专业组建专业群

高职教育的专业是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的,基于基础教学以及师资资源共享角度,将学科基础相同的若干专业构建成一个专业群。例如,前文提到的以经济、管理学科为基础的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可以构建成经济管理类专业群,等等。这种专业群的构建方法类似于目前的院系制,其与构建职业教育专业群初衷的一致性,及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职业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有效性值得商榷。

需要明确的是,专业群肯定不是若干专业的简单拼盘,否则名为“群”,实则是以“群”之名重新切割教育资源、铺排专业分布,对专业建设本身没有实质性意义。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群是若干相近专业组成的集群,通常这些相近专业有着共同的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相近的社会关联基础,能在同一实训体系内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或对应的是产业链。归结起来,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与专业群建设为例,其专业群建设一般均是为满足本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立足自身办学条件和专业建设基础,着眼于区域内发展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的优势产业,以形成专业建设积聚效应、提高学生岗位群适应力为目的,以特色优势专业为龙头对应若干企业岗位群的若干专业的集群。形成高职专业群的相近专业不是以学科分类为依据,而是可以跨学科、跨类别进行专业集群建设,但从目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实践来看,跨专业大类组建专业群的还是比较少见。

无论何种组建方式、何种途径,高职院校组建专业群的目的不外乎促进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发挥集群效益;推进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发挥优势核心专业带动作用,提高专业群建设整体水平。最终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高高职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