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老北站:高官巨贾必经之地,今已尘封

上海老北站:高官巨贾必经之地,今已尘封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是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行政大员、工商界实力人士频繁往来于南京和上海之间,上海老北站就成了高官巨贾们的必经之地。次日20点50分,北站驶出上海解放后沪宁线上第一列客车。从1987年12月28日24时起,上海老北站以其78岁高龄光荣“退休”。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北站如今,天目东路上的老北站的站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里。

上海老北站:高官巨贾必经之地,今已尘封

沪宁铁路上海车站于1909年7月竣工,取名沪宁车站。这个车站与前两个车站相比,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气派华美。火车站场占地10.5万平方米;一幢4层英式洋房,占地1 950平方米,内有房屋76间,共5 000平方米,集办公、候车、售票于一体。这幢站楼为英国古典建筑风格,正面是两个对称的塔楼,外形简洁,凸凹起伏,窗户宽大;室内用深色的桃木做护板,板上有浅浮雕;大厅中央的售票亭为全木构造。广场开阔,面积达1 000平方米。开站初期,每天有10对客车出发和到达,1 000多名旅客在此上下,还有20车货物到达,棉纱、蚕茧、火柴、肥皂、时髦的服装、当天出版的报纸都由此向外地传输。

上海火车站(即老北站)在今天目东路上站稳脚跟后,上海城市的格局也发生了改变。首先,它有效地阻遏了公共租界向北扩张。租界从初辟起,就一直谋求扩张,向东北发展,向吴淞口挺进。现在,老北站设在租界的界路北面,简直如同天堑一般,从正北面堵住了租界当局向北扩张的势头。19世纪后半期的上海,是沿黄浦江向虹口、闸北、江湾、吴淞纵向发展的,如从空中俯瞰,我们发现那时的上海是纵向的狭长的。而20世纪的上海,特别是老北站建成后,上海的北上势头戛然而止,转而向西去了,于是有了静安寺、卢家湾、虹桥、徐家汇的西区时代。假如没有老北站,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就可能不是生活在静安寺附近的弄堂里,而是生活在宝山的洋房里了。

沪宁铁路上海站的英式洋房

上海民军保卫沪宁车站

1937年遭日军轰炸后的北火车站

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连接上海和南京的沪宁铁路异常热闹。上海是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行政大员、工商界实力人士频繁往来于南京和上海之间,上海老北站就成了高官巨贾们的必经之地。故而有时会发生一些恐怖事件,比如1931年王亚樵刺杀宋子文未遂而误杀了其秘书唐膄胪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次日20点50分,北站驶出上海解放后沪宁线上第一列客车。新中国成立后,车站恢复上海北站原名,并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扩大候车室,改建出口处。1950年8月1日,更名为上海站,核定为特等站。(www.xing528.com)

1966年学生大串联期间,红卫兵像潮水一般向北站涌去。他们直奔站长室,只须亮出红卫兵袖章和学生证,立马可换到去北京串联的火车票。与此同时,各地红卫兵也串联到上海,上海站整天处于乱哄哄的状态。直到该年年底停止串联后,车站秩序才慢慢恢复正常。

可是,到了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上海站又呈现出非常忙碌的景象。在这里,一列列火车载着成千上万的上海知青,奔赴全国各地去战天斗地。

虽然上海站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上海的发展以及上海与全国乃至世界的交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着客流量的逐年增长,它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车站经过不断扩建、改造,但“乘车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车站功能与实际需要更加不相适应,建设一个新的上海客运站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1984年4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新客站设计及概算,由铁道部、上海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当年9月20日,新客站在天目西路原上海东站处正式开工。从1987年12月28日24时起,上海老北站以其78岁高龄光荣“退休”。与此同时,一座宏伟、宽敞的上海新客站正式投入运营。

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北站

如今,天目东路上的老北站的站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里。2004年,铁路部门在老北站原址上按照原样以1∶0.8的比例仿造了一幢红色砖瓦的英式建筑,创办了上海铁路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