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动物源性食品出口情况及检验工作发展

甘肃省动物源性食品出口情况及检验工作发展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主要包括肠衣、肉类和蜂蜜。2000年之后,甘肃省出口动物肉类品种骤减,至2010年只有冻羊肉、冻牛肉、速冻狗肉继续出口,出口量基本稳定。新鲜速冻狗肉出口较少,生产企业为甘肃泰膳食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包装为塑料袋。此后,国家商检局陆续发布了各类出口禽的检验规程以及农残、兽残、抗生素检验标准、微生物检验标准,使肉类检验工作走上了有章可循的轨道。经培训合格后统一颁发肉类检验员

甘肃省动物源性食品出口情况及检验工作发展

甘肃省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主要包括肠衣、肉类和蜂蜜

一、肠衣(Casings)

甘肃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肠衣资源。1986年以前,全省有各类肠衣加工厂近十家,但均生产半成品,其产品由天津青岛外贸收购经再加工后出口。1987年,甘肃省少数肠衣加工厂的产品开始直接出口,甘肃商检局正式承担起对出口肠衣的检验工作。

甘肃省出口的肠衣包括猪肠衣和羊肠衣,其中羊肠衣又分绵羊肠衣和山羊肠衣。至2000年,甘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出口猪肠衣54批次、4070桶,羊肠衣135批次、3030桶。其中以1993年出口量为最多,达785桶;以2000年批次量为最多,计29批次。2000年以后,甘肃出口猪肠衣量大幅减少,2004年之后再无出口猪肠衣。2001年—2010年,甘肃共出口肠衣549批次、7695万美元,其中羊肠衣539批次、7688.1万美元,猪肠衣10批次、6.9万美元。甘肃省肠衣主要出口国为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和日本等。

1986年以前,由于没有直接从事出口业务的公司和厂家,甘肃省肠衣加工企业的管理很不规范。从1986年开始,甘肃商检局对各生产厂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食品管理办法》《出口食品厂、库的卫生注册细则》中食品厂、库的最低卫生要求进行整改,逐步使肠衣加工厂的监管趋于正规。例如,甘肃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肠衣厂于1986年开始改造,1989年获得商检卫生注册。1990年8月29日,经联邦德国高级兽医ORLOP现场考核,认为符合该国的卫生标准,给予该厂向联邦德国出口猪、羊肠衣的许可证,证书编号为6200/05001。此后近十年,金昌肠衣厂、临夏州外贸肠衣厂、永靖肠衣厂等厂家先后向商检部门注册,但由于受市场冲击,加之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设备条件差、管理水平低、资金来源不足等原因,纷纷转产或倒闭,注册资格亦被取消。至2000年末,在甘肃检验检疫局注册的肠衣厂仅剩四家,即甘肃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肠衣加工厂、陇来(甘肃)肠衣食品有限公司(与日本合资)、兰州亚成肠衣有限公司和甘南州外贸肠衣加工厂。其中,陇来(甘肃)肠衣食品有限公司、兰州亚成肠衣有限公司于2000年3月6日获得了向欧盟注册资格,注册编号分别为6200/05006、6200/050050。2000年以后甘肃省出口肠衣企业只剩三家,分别为临夏主慈肠衣进出口有限公司、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亚成肠衣有限公司、陇来(甘肃)肠衣食品有限公司。

典型案例:

1.1995年,一注册厂家的出口肠衣未经检验,利用不正当手段骗取检验证书后出境,由于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被对方国家索赔。

2.2009年,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亚成肠衣有限公司向德国出口1批肠衣,共35桶、10万美元,因市场需求改变,被客户要求退回重新加工。经重新加工后顺利出口。

1987年—2000年甘肃检验检疫机构肠衣出口检验检疫情况见表5-2-18。

表5-2-18 1987年—2000年甘肃检验检疫机构出口肠衣检验检疫情况统计表

2001年—2010年出口检验检疫情况见表5-2-19。

表5-2-19 2001年—2010年甘肃检验检疫机构出口肠衣检验检疫情况统计表

续表

二、肉类(Flesh)

甘肃省出口动物肉类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品种主要有冻带(去)骨牛、羊、兔肉,冻带骨猪肉,冻去骨驴、马肉,冻野禽、野味,冻猪、牛、羊、兔副产品等。

1958年,甘南州肉联厂屠宰的带骨绵羊肉在兰州急冻、冷藏、包装后出口埃及,当年出口数量为187.7吨。1959年,甘南、兰州、平凉、西峰、玉门、武威天水等地相继开始加工带骨绵羊肉,销往苏联、埃及等国。1959年后,兰州、天水等地开始加工出口冻猪肉,主要销往苏联、波兰、朝鲜等国家,甘南、平凉、西峰等地开始加工对港出口冻1/4体带骨牛肉。1966年后甘南、平凉、西峰、玉门、武威等地肉联厂相继开始加工出口卷装山、绵羊肉,绵羊后腿及羊副产品,主要销往科威特、埃及、伊朗等国家。1988年后由于国内外价格倒挂而中断出口。

1964年,西峰、平凉等地加工出口野禽野味,出口数量逐年增加,1981年加工出口407.41吨,至1992年国家全面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后终止出口。(www.xing528.com)

1958年甘肃首次出口冻兔肉,出口数量为13.14吨。1976年后,静宁、临夏、庄浪、正宁、宁县、镇原、灵台白银、天水和兰州等地相继建成冻兔肉加工厂。冻兔肉出口数量最高年份是1989年,出口799吨,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至1997年后因故中断。

1985年,静宁开始加工对香港出口冻带皮黑山羊,后西峰、环县、镇原、灵台等相继开始加工,每年经检验检疫出口带皮黑山羊700吨左右。

2000年,由于部分欧洲国家爆发口蹄疫疯牛病,一些曾经从欧洲进口牛肉的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甘肃平凉地区生产加工的分割牛肉陆续出口到中东等伊斯兰国家。

2000年之后,甘肃省出口动物肉类品种骤减,至2010年只有冻羊肉、冻牛肉、速冻狗肉继续出口,出口量基本稳定。冻牛肉主要包括冷冻牛肉和冻去骨牛胸脯,主要输往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香港,包装主要为纸箱。冻羊肉主要包括冻带皮黑山羊、黑山羊粒和冻山羊肉,主要输往港澳,包装主要为布袋和纸箱。新鲜速冻狗肉出口较少,生产企业为甘肃泰膳食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包装为塑料袋

出口肉类检验检疫最早以农业部、卫生部、对外贸易部、商业部于1959年11月1日联合颁发的《肉类卫生检验试行规程》为依据。此后,国家商检局陆续发布了各类出口禽的检验规程以及农残、兽残、抗生素检验标准、微生物检验标准,使肉类检验工作走上了有章可循的轨道。甘肃商检局对出口肉类企业实施全面监督检查,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整个生产加工过程都派员驻厂检验或巡回检验,采取工厂检验、外贸公司验收、商检机构实施最终检验的三级把关制度,确保出口肉类产品的质量。1981年和1985年,甘肃商检机构先后两次在白银市、甘肃农业大学举办出口肉类检验培训班,为肉类出口企业培训肉品检验人员100多人次。经培训合格后统一颁发肉类检验员资格证书,要求上岗人员持证上岗操作。此外,甘肃商检局还建立健全了全省出口肉类企业档案,加强了对肉类企业检验检疫监管的力度。20世纪80年代以前,甘肃省肉类加工企业的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卫生管理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兔子屠宰以转盘式为主,大家畜屠宰以地打滚式为主,加工台案、工器具均为木质和易生锈的铸铁器具,加工车间无任何卫生防护消毒措施。1984年,国家商检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管理办法(试行)》,随后,国家商检局出台《出口食品厂、库最低卫生要求(试行)》及与之相配套的若干出口食品卫生监督和质量管理规定、规程、办法。在有关部门配合下,甘肃商检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甘肃省出口肉类加工企业的厂区环境、生产设备和卫生设施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技术改造工作,并在企业立项论证、厂址选定、扩建设计审定、工程验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帮助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实行对企业的卫生注册管理制度。经过努力,甘肃省出口肉类加工企业兔肉屠宰由转盘式转为不锈钢链条式,大家畜由地打滚式屠宰方法改为轨道吊宰形式,省内14家企业的24条生产线通过国内卫生注册。1988年,甘肃商检局制定《甘肃省出口肉类检验监督管理办法》。1990年,陕西、甘肃两省商检机构根据两省外贸单位常有互相跨省收购出口肉类食品的具体情况,共同下发了《关于跨省经营出口肉类产品检验问题的通知》,确保了甘肃省肉类产品的顺利出口。1990年10月26日,灵台兔肉经英国农渔食品部官员现场考核,符合英国的卫生要求,给予向英国出口兔肉0040号的批准编号,甘肃省国内注册厂在厂房建设、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卫生设施等方面逐渐达到国内同期同类厂家先进水平,为甘肃肉类产品的出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甘肃出口肉类的检验,多以感官检验为主,辅以实验室检验。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和兽医卫生等。出口肉类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主要有预冷不好、冷冻不良,带毛、血污、杂质,规格不符,包装破损、污染以及标记不清楚等。原因主要是个别加工厂管理不善所致。

甘肃省出口动物肉类检验检疫情况见表5-2-20。

表5-2-20 1959年—2010年甘肃检验检疫机构出口肉类检验检疫情况统计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三、蜂蜜(Honey)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蜜源植物广泛分布,流蜜时间从初春三月到晚秋十月。主产油菜蜜、荞麦蜜、洋槐蜜、山区杂花蜜,特产蜜有党参蜜、小茴香蜜等。正常年景蜂蜜产量为一万吨左右。主要蜂蜜加工厂有中外合资华芬蜂业有限公司、武威百花蜂业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加工能力达12000吨。输出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美国、欧盟、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原蜜进厂后首先分花、分色归类,检验淀粉酶值、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抗生素、碳同位素以区分质量和鉴别真伪。根据鉴定的质量情况,分别加工成各种单一花种蜜和杂花蜜。

1986年,甘肃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首次出口自营蜂蜜。为配合出口检验工作,甘肃商检局专门派员学习蜂蜜检验技术,当年共检验出口蜂蜜3批、83.5吨。1987年出口21批、675.52吨,1990年出口3批、123吨,1991年出口4批、100吨,1993年出口1批天然蜂蜜、35吨,1994年出口7批、376吨,1996年出口62批、1326吨,1997年出口34批、771吨,1998年出口27批、983吨。历年累计出口162批,4473吨。1998年后甘肃省再无蜂蜜出口。2006年,甘肃检验检疫局对蜂产品养蜂基地实行备案管理。按质检总局残留物质监控计划要求,于7月和8月对甘肃云昌蜂业有限公司的养蜂基地的蜂蜜取样,寄往不同检测项目的检测实验室。共抽取蜂蜜样品36份,完成27个监控项目的检测。对其中1份样品残留检测阳性的情况,在48小时内通报了出口企业和当地农业、商务部门。按照《关于对出口蜂产品养蜂基地实行备案管理》要求,对甘肃云昌蜂业有限公司的养蜂基地进行了检验检疫基地备案,对基地进行了检查和监管。后由于没有出口,取消企业注册。

蜂蜜属法检商品,涉及检验项目有水分、淀粉酶值、色泽、羟甲基糠醛、还原糖、葡萄糖、脯氨酸、抗生素、铅、锌、铁等理化卫生指标。出口蜂蜜的品质规格,主要按照贸易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和进口的规定执行。蜂蜜的检验方式采取自验,以产地检验为主,口岸查验为辅。加工蜂蜜的卫生条件在厂库环境设施、原料、加工人员、操作、包装、贮运、检验等方面,均应符合《出口食品厂库的最低卫生要求》各项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