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系培养毕业生在新闻工作中展现多样才华!

新闻系培养毕业生在新闻工作中展现多样才华!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叶靖从杭大新闻系毕业,已经有23年的时间了。咱们新闻系的老师就是这样,他们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他们可爱、开明。治学严谨的张梦新老师,给我们上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也正是老师这样的教导,使得杭大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在日后从事新闻工作时,既能做即时性报道,出手很快,也可写深度大专题,走得更远。不过,杭大新闻系里也有一位“文艺范”——徐忠民老师。新闻系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实践。

新闻系培养毕业生在新闻工作中展现多样才华!

叶靖

从杭大新闻系毕业,已经有23年的时间了。当沈爱国老师“命令”式地来征稿时,四年的大学往事,便一一闪现脑际,有些恍惚,却又真实。

记得1991年新生开学典礼的前两天,张梦新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代表1991级全体考入杭大的新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当年的发言内容我已记不清了,只记下了开学伊始,素昧平生的张老师对我的看重、信任和培养。

当年,1991级新闻学专业只招了一个班共30人,班主任是刘清老师。刘老师把全班同学召集起来,很直率地说:“叶靖是杭州人,各方面相对熟悉一些,为大家服务也方便些,所以先指派她为班长,一个月后大家熟悉了,再民主推选。”刚开学就被老师寄予厚望,让我不严格要求自己都不行。之后,刘老师的一句话更是震撼到了我:“叶靖,对人真诚是需要的,但你也不要委屈自己,对人太好。”天啊,还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这甚至有些颠覆了我从前受的教育。我在想,这老师怎么这么直白。但我心里知道,老师是真心为我好,没有一丝丝虚伪,带我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感觉正是从那个时候,我真正长大了。

在刘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我这个“指派班长”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记得有一次义务劳动,帮助系办公室搬迁、打扫卫生,我要求全班同学下午准时到场。结果全体女生都到了,而男生一个都不见踪影。于是,我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来到男生寝室,一脚踹开房门,大吼道:“上午不是动员过了吗?你们怎么还没反应,为什么这么自私!”说完扭头就走,没想到,一群男生乖乖地跟来了,还抢着干活,说着好话逗我开心。同学之间的情谊就这样变得越来越深。一个月后,我全票当选,成了“正式班长”,而且,一当就当了四年。

有人说过,同学间的友谊因为单纯、美好,故而更为牢固长久。的确不假,那个时候,大家一起上课学习,一起嬉笑打闹,一起挥洒青春。

我们班的徐少杰,如今是浙江教育科技频道的节目部主任,当年因为弹着吉他唱《阿西们的街》,被我们取绰号“阿西”。“阿西”很有能耐,在我们开学还认不全同学的时候就已经“骗”上了同班女生王晓宇,并一直“骗”成了老婆。而整个过程中,遇上两人拌嘴使性子时,自有身边好事的同学耐心地“劝和不劝离”。

王俊,如今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编委、浙江卫视总监。当年他在自编自导的戏剧《葛朗台》中扮演“葛朗台”,还偏要让我演他女儿,管他叫“爸”。

周婵瑾,温莫邪,如今一个是绍兴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中心总编,一个是湖州日报社新闻办公室主任。当年她们二人可是明晃晃偷吃我老妈从家里给我送来的私房菜,还嚷嚷“带得太少,不过瘾”。

管哲晖,我们班的团支书,和我并肩战斗,干啥?为全班同学“请愿”。记得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们摸到了王兴华老师的家里,说我们都是大学生了,学习不能死记硬背,所以要求老师允许大家开卷考试。没想到王老师还真的答应了。记得王老师很认真地嘉许了我俩“直言”的精神,但也表明有些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要我们回去把这层意思传达给同学们,同时表示他会为了我俩的请愿再出一份试卷,全是论述题。“我同意开卷考,但论述题,开卷了也没用,哈哈。”王老师最后这么调皮地来了一句。

咱们新闻系的老师就是这样,他们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他们可爱、开明。还记得有一次系里推荐优秀班主任,其中一项是让所在班级的班长整合全班同学的意见,给自己的班主任写推荐材料。我当时用抒情散文的形式,给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推荐文,那份发自内心的、饱胀的真情,直到今天我都记忆犹新。结果,系里有位领导对我说,本来考虑到年轻的刘清是第一次担任班主任,而且时间不长,他们打算推选另一位老师,但看了我的推荐,看了同学们的意见,真的是被感动到了,于是决定一致推荐我们的班主任。看,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新闻系,可以因为学生的一篇文章而改变决定。后来刘老师拿到奖金,全部交给我做了班费。

那时候,天空总是很蔚蓝,日子总是很简单,师生总是很融洽。我们很喜欢上沈爱国老师的新闻写作课,因为在课堂上我们总是能听到最有时效、最鲜活、最生动的例子。记得有一次,我与周婵瑾因为和沈老师讨论一个课题而误了食堂的饭点,结果沈老师叫上潘向光、洪沿两位老师,带我们一起去了学校对面的小饭馆。吃完结账,一共105元,三个男老师每人掏了35元。饭后,我们还去了潘向光老师的宿舍喝茶打牌。很感谢这些亦师亦友的老师们,每每回想,心中便充满温暖。(www.xing528.com)

不过,上课的时候我们对老师还是毕恭毕敬,不敢造次的。治学严谨的张梦新老师,给我们上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张老师学养深厚,备课极其细致,授课十分认真。厚厚的四本教材,我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听课笔记和心得,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基础。也正是老师这样的教导,使得杭大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在日后从事新闻工作时,既能做即时性报道,出手很快,也可写深度大专题,走得更远。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一件趣事。那就是张梦新老师的“公子”张进,后来也就读于杭大新闻系1994级,大四在钱江都市频道实习,跟着记者出去采访时,别人都把他当成了记者,把记者当成了实习生。我们都说“这是继承了乃父沉稳持重、底蕴深厚的气质呀。”

不过,杭大新闻系里也有一位“文艺范”——徐忠民老师。与徐老师的相识充满了戏剧性,牵线人是我的师哥、如今浙江新蓝网的总监祝云光。当年,四年级的祝师哥来邀请一年级的我,让我为他们的毕业晚会伴舞,他们要和班主任徐忠民老师合唱《一块红布》。师哥的话怎敢不听!于是,傻不棱登的我自己认真设计了舞蹈动作,拿了一块红纱巾上场了。我挥舞着红纱巾东突西走、左盖右撩,他们唱得前仰后合、声嘶力竭。

后来,教摄影的徐老师又来到我们女生寝室,和我们谈理想,谈爱与生命,他要我们学会有情,学会敏感,学会悲悯,去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如今,常有朋友夸我,随手用手机一拍都能看出构图取景很有想法。徐老师当年不仅教了我摄影技巧,还教了我用心灵去感受与捕捉世间美好。

新闻系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实践。校内有我系学生自己办的《杭大学生报》,有以我系学生为骨干的广播电台、《杭州大学报》等。同时,系里老师也会帮助我们联系各大新闻单位进行实习。因为之前在报社、电台、电视台都实习过,所以我在毕业时已经非常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但那一年我心仪的就业单位浙江电视台只招主持人,没有招收记者的名额。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凭着新闻系给我的底气,直接找到了浙江电视台台长梁雄的家里:“梁台长,我知道您,但您不认识我,我是杭大新闻系的应届毕业生。在学校里,我年年是一等奖学金获得者、省级优秀毕业生、韬奋新苗奖获得者;在浙江台下辖的钱江台实习,我已能独立上手,所作报道获得省好新闻奖。听说您是一个爱才的人,我不敢说自己是人才,但我有一颗极其渴望进入钱江台、努力做一名优秀记者的赤诚真心……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我也没有任何关系可动用,我只能冒昧跑来,向您当面表达。”

没想到,原本紧闭的就业大门,竟被我生生掰开了。与此同时,刚成立的钱江台也向总台打报告肯定了我——来自杭大新闻系的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十分优秀,并提出了急需招收专业院校毕业人才的要求。于是,那一年,浙江台特别为我和另一名杭大女生增加了两个记者名额。

记得我们那届之后,原来侧重在广电院校招聘的省市电视台开始越来越多地招收杭大新闻系的学生。一来有广电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二来也因为一届又一届杭大新闻系学生的优异表现,为母校新闻系创造了好口碑。“我是杭大新闻系的”这话常常会令听者竖起大拇指。

我时常在想,从当年踏上工作岗位,到一步步走到今天,和我在新闻系求学的四年是分不开的。这四年,除了收获知识和技能之外,母校新闻系更多给予了我思想上的启发、眼界上的开阔、人格上的完善。

世间所有的相遇,从来不是久别重逢,而是今生的选择与缘分。感谢今生与杭大新闻系的相遇,且行且珍惜。

叶靖,杭州大学新闻学专业1991级本科生,现任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综合部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