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君师圣贤崇拜及祭祀-中国传统文化十讲

君师圣贤崇拜及祭祀-中国传统文化十讲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君师圣贤是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君是历代明君,师是可以为万世师表者。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仍是人间的圣哲,因成就巨大而地位崇高;关帝位列道教神祇,已脱离人间而进入神界,其宗教意味更加浓重。圣贤崇拜是中国传统信仰的重要内容,这些圣贤都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和牺牲的杰出人物,对他们的祭祀也是最具文化意蕴的历史现象。

君师圣贤崇拜及祭祀-中国传统文化十讲

君师圣贤是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君是历代明君,师是可以为万世师表者。

中国封建时代的历代统治者都要祭拜先世的帝王,自唐代起就在京城建造祭祀历代帝王的庙宇。现坐落于北京阜成门内的历代帝王庙为明清两代祭祀历代帝王的场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供奉有三皇五帝、大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等,其中多半为开国皇帝。而赫然缺席的是秦始皇,因为古代中国人把他视为暴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评价历史人物的倾向。

被中国人普遍认为称得上是“师”的有两位:孔子和关公,一文一武体现了古代治理国家的两大机制,也是封建国家赖以长存的两大支柱。对孔子的祭祀起源很早,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把他的旧居加以改造,供奉孔子牌位,岁时祭祀。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的帝王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考虑到秦统治的时间非常短暂,可以说,中国在进入统一帝国时代之初就开启了祭孔的先河。这也说明在孔子去世后的200多年里,他的影响力始终没有衰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东汉立国之后,光武帝刘秀不仅亲往祭孔,并规定要在学校中祭孔。唐太宗贞观年间,诏令天下各州县立孔庙,实行全国性的祭孔,孔子由此成为古代读书人必须朝拜的对象。古代皇帝祭孔的仪式非常隆重,皇帝本人要着祭祀的礼服,率群臣三拜九叩,其间鼓乐之声不绝于耳。

关公即关羽。相比于孔子,对关公的祭祀开始得很晚,他的显赫也跟后来道教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关羽去世300多年后,他的故乡山西运城解州镇才出现了第一座祭祀他的小庙,此后的400多年间也没有多大影响,只有荆州一带把他当作鬼神祭拜。到了北宋后期,关羽的地位突然大幅度提升,崇信道教的宋徽宗以关羽的忠义封其为“忠惠公”,并视其为道教张天师手下的神将,后又加封为“武安王”。此后道士相传关羽多次在荆州地面显灵,引发佛、道两家争相以关羽为本教护法神。由于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艺术渲染,关公成为民间信仰中的保护神,获得了普通百姓的更多拥戴。清顺治年间,清政府为笼络汉族臣民,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孔子获得的最高封号不过是唐玄宗时的“文宣王”,关羽则为“关帝”,可见对关羽的祭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www.xing528.com)

孔子和关公同为祭祀对象,但祭孔和祭关是有很大区别的。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仍是人间的圣哲,因成就巨大而地位崇高;关帝位列道教神祇,已脱离人间而进入神界,其宗教意味更加浓重。祭孔表现了封建国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化,也是政府尊崇教育的一种体现,其仪式要隆重得多。尊孔的作用在于让读书人崇教尚学,孔子的影响力也主要在读书人中间,所以孔庙只出现在州县治所。关公作为民间的保护神,给社会各阶层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所以,关帝庙几乎遍及中国的城乡。

在孔子和关公之外,周公、姜太公、屈原韩信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岳飞文天祥等也是中国人崇拜和祭祀的对象。圣贤崇拜是中国传统信仰的重要内容,这些圣贤都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和牺牲的杰出人物,对他们的祭祀也是最具文化意蕴的历史现象。同时,中国的圣贤崇拜和祖先崇拜从本质上讲并非鬼神崇拜,而是英雄崇拜,表达的是对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贡献的伟人的敬仰,从对这些先贤的祭祀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崇尚伟大人格、追求民族进步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