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双校园交换生教学模式:教育国际化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成果

中外双校园交换生教学模式:教育国际化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了以上几种以外,还有其他的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则派出国内优秀青年教师去国外进行进修或参加培训,回国后由这些青年教师授课,运用国外教学模式,传播国外先进知识。

中外双校园交换生教学模式:教育国际化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成果

全球化的背景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北美、西欧、澳大利亚以及日本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起步,拉美、亚洲、非洲不少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而大学生国际流动,即接受外国留学生或派遣本国学生出国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校际流动,推动了大学之间的合作。在国际层面,从国际交流的范围看,己经从区域性的小范围交流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大范围交流;从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发展成为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等多种途径和范围。大学生国际流动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国家改革和经济发展、推进教育变革和大学办学国际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来华留学生数都得到快速增长,其中出国学生从1996年的1.76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4.45万人,来华留学生数从1996年的43084人增加到2007年的195503人。总体来说,中国教育交流中的输出与输入不平衡,是位居世界前列的教育输入国和较弱的教育输出国。在一些主要的教育出口国,包括美、英、澳、加、德、法等国,中国学生人数都位居前列。从长期来看,虽然我国输出留学生数与输入留学生数之间的差距较大,但是,输出留学生与输入留学生又在波动中平衡。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同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相比而言,来华的国际学生数占据较小比例,国际学生的比例仅为0.97%,而2007年日本高等教育中国际学生的比例为3.5%、美国为5.8%、英国为25.7%、澳大利亚为28%。此外,来华留学生中,长期留学生数目稳步升高,而短期留学生数目则变化不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我国新时期为推进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通过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提高交流合作水平以扩大教育开放,为中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指明了方向。其中,国家明确提出要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国际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分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以及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明确了国际教育交流的方向和方法,成为大学国际交换生的背景性材料和指导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提出的学分互换与学分互认是实现大学国际交换生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保障,而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是大学国际交换生发展相对成熟的存在形态。(www.xing528.com)

除了以上几种以外,还有其他的教学模式。例如,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德育强化培训阶段;第二阶段为基础课学习阶段;第三个阶段为专业课学习阶段。学生修业期满,达到规定的标准,可以获得该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部分高校则派出国内优秀青年教师去国外进行进修或参加培训,回国后由这些青年教师授课,运用国外教学模式,传播国外先进知识。如青岛科技大学每年向德国帕德博恩大学派出教师进行培训,并举行经常性的学术交流,还与其他德国国内或在华的教育和学术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几年来共派出30余人,德方也先后派出60余名教授、辅导教师等到青岛科技大学来工作。目前,该校的中德合作已从一个专业拓展到多个专业,从一个学院拓展到多个学院,即已从原先的机械领域发展到化工、材料等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