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约前1600年至前1588年,吕氏春秋先秦史料考订编年

约前1600年至前1588年,吕氏春秋先秦史料考订编年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此,自元年至十三年,则汤在位十二年。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分际为前1600年,则商汤在位时间约前1600年至前1588年。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新序·杂事第五》:汤学乎威子伯。小臣,或伊尹因曾作为媵臣,地位低下,故有此之谓。则陈氏以为此为后世道家伊尹学派虚托之辞,而非历史史实。《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尚未统一之时,当时古籍遗留甚多。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媵女。

约前1600年至前1588年,吕氏春秋先秦史料考订编年

1.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今无存者矣。(《用民》)

【考订】按:陈奇猷引吴承仕曰:“《周书·殷祝解》:‘汤放桀而复薄,三千诸侯大会’,与此说同。”[8]《太平御览》卷八十三引《韩诗内传》:“汤为天子十三年,百岁而崩。”《汉书·律历志》:“成汤方即世崩没之时,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据此,自元年至十三年,则汤在位十二年。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分际为前1600年,则商汤在位时间约前1600年至前1588年。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2.汤染于伊尹、仲虺。(《当染》)

【考订】《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

按:《吕氏春秋·当染》高诱注:“伊尹,汤相。”又曰:“仲虺,居薛,为汤之左相。”陈奇猷曰:“《尊师》曰:‘汤师小臣’,小臣即伊尹也。”《史记·殷本纪》:“汤归至于泰卷陶,中壘作诰。”《集解》:“孔安国曰:‘仲虺,汤左相,奚仲之后。’”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3.汤师小臣。(《尊师》)

【考订】《韩诗外传》卷五:汤学乎贷子相。

《新序·杂事第五》:汤学乎威子伯。

《潜夫论·赞学》:汤师伊尹。

按:《吕氏春秋·尊师》高诱注:“小臣,谓伊尹。”小臣,或伊尹因曾作为媵臣,地位低下,故有此之谓。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4.故小臣、吕尚听,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知度》)

【考订】按:小臣即伊尹。吕尚,即姜尚,周文王时人。此言汤听伊尹,文王听吕尚之事。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5.伊尹尝居于庖厨矣。(《具备》)

【考订】《淮南子·泰族训》:伊尹忧天下之不治,调和五味,负鼎俎而行,五就桀,五就汤,将欲以浊为清,以危为宁也。

《汉书·东方朔传》:伊尹蒙耻辱负鼎俎和五味以干汤。

按:《吕氏春秋·本味》篇有伊尹以味说汤事,则伊尹曾居庖厨。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6.伊尹,庖厨之臣也。(《求人》)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7.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先己》)

【考订】按:《吕氏春秋·先己》高诱注:“汤为诸侯时也。”则高诱以为此为史实。而陈奇猷曰:“《汉书·艺文志》道家著录《伊尹》五十一篇,班固自注云:‘汤相。’此篇之作者当即出于道家伊尹学派。”则陈氏以为此为后世道家伊尹学派虚托之辞,而非历史史实。然从《先己》篇此章下文引《诗》“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夏后相之语,孔子与鲁哀公对话等看,上述几例皆为历史事实,此处不应是后世虚托。《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尚未统一之时,当时古籍遗留甚多。当为伊尹之言留存后世者。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8.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媵女。(《本味》)

【考订】按:梁玉绳曰:“空桑,地名。《寰宇记》:‘空桑城在开封府雍丘县西二十里。’盖母生尹即卒也。《楚辞·天问》‘水滨之木,得彼小子’,王逸注同此说。谓尹母化为空桑,妄矣。又曰:《归藏易》云:‘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可证其为地名。《古乐》篇云:‘颛顼处空桑’,则其地古矣。”[9]此伊尹出生之史实,为研究伊尹之资料,殊为宝贵。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9.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以爟火,釁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羶。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羶,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澹而不薄。肥而不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隽觾之翠,述荡之 ,旄象之约,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鱼之美者:洞庭之 ,东海之鲕,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雚水之鱼,名曰鳐,其状若鲤而有翼,常从西海夜飞游于东海。菜之美者:昆仑之苹,寿木之华,指姑之东,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余瞀之南,南极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阳华之芸,云梦之芹,具区之菁,浸渊之草,名曰土英。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鲔之醢,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穄,南海之秬。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摇水。曰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果之美者:沙棠之实,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东,青鸟之所,有甘栌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汉上石耳。所以致之,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本味》)

【考订】按:陈奇猷曰:“伊尹确系媵臣,为汤之庖宰。考夏末之世,社会结构仍行群婚制。有侁氏族中一群男子与汤氏族中之一群女子为婚,伊尹参与此一群婚,陪同此一群婚男子前往,故谓之媵。有侁氏此群男子至汤氏族为婚后,由于分工,伊尹掌庖宰之事,故谓其出身庖宰。”[10]又曰:“伊尹之出身既有两说,故托之伊尹而建立其学派者亦分为而为二:一派则藉‘伊尹处士,从汤言素王九主之事’立说,即《汉书·艺文志》道家《伊尹》五十一篇及本书《先己》、《论人》之内容,余称其为‘道家伊尹学派’,详《先己》‘注一’。另一派则藉‘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立说,即《汉志》小说家《伊尹说》二十七篇及本书此篇之内容,余因称之为‘小说家伊尹学派’。”陈氏以为此篇为后世依托伊尹之言。说亦近理。然小说家之说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伊尹以至味说汤,则多见古籍,前引《史记·殷本纪》中,即有“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之事,《韩非子·难言》中亦有“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10.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辞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卞随曰:“吾不知也。”汤又因务光而谋,务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务光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务光曰:“强力忍 ,吾不知其它也。”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訽我,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于颍水而死。汤又让于务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位之?请相吾子。”务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非其义,不受其利,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于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沈于募水。(《离俗》)

【考订】《庄子·让王》: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又因务光而谋,务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如何?”曰:“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汤遂与伊尹谋伐桀,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于椆水而死。汤又让务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务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沉于庐水。

按:卞随、务光,皆为古贤人。《汉书·古今人表》列二人为汤时。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11.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于郕,遂禽推移、大牺,登自鸣条,乃入巢门,遂有夏。桀既奔走,于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反桀之事,遂其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简选》)

【考订】《淮南子·主术训》:桀之力,制觡伸钩,索铁歙金;椎移、大牺,水杀鼋鼍,陆捕熊罴,然汤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擒之焦门。

又,《修务训》: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乃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按:毕沅曰:“据《墨子·明鬼下》篇:‘禽推哆、大戏’,则皆人名。此‘推移’即‘推哆’也。《所染》篇云‘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此下又云‘推哆、大戏’,主别兕虎,指画杀人”,此‘大牺’即‘大戏’也。”梁玉绳亦曰:“《晏子春秋·谏上》曰‘夏之衰也,有推哆、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则为桀臣之名无疑。”[11]则推移、大牺,又作推哆、大戏,为桀之二佞臣。《淮南子》亦是言汤以德服天下之事。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12.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古乐》)

【考订】按:《吕氏春秋·古乐》高诱注:“《大护》、《晨露》、《九招》、《六列》,皆乐名。”《九招》、《六列》皆前人乐名,故曰修。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13.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 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顺民》)

【考订】《淮南子·主术训》: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

《说苑·君道》篇曰: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而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邪?使人疾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宫室营邪?女谒盛邪?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天下大雨。

《帝王世纪》:汤自伐桀后,大旱七年,洛川竭,使人持三足鼎而祝山川,曰:“欲不节邪?使人疾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宫室营邪?女谒盛邪?何不雨之极也!”殷史卜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请雨者,民也。若必以人祷,吾请自当。”遂齐戒剪发断爪,以己为牲,祷于桑林之社。曰:“唯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皇天后土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无及万方。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言未已而大雨至,方数千里。

按:汤时大旱确有其事。不过,《吕氏春秋》载五年,《说苑》言七年。《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殷汤之祷桑林,言未发而水旋流,辞未卒而泽滂沛。”李善注曰:“《说苑》曰:汤之时大旱七年,使人持三足鼎而祝山川,盖未已而天下大雨也。”[12]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14.故成汤之时,有谷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大拱。其吏请卜其故。汤退卜者曰:“吾闻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于是早朝晏退,问疾吊丧,务镇抚百姓。三日而谷亡。(《制乐》)

【考订】《说苑·君道》:殷太戊时有桑谷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于是乃早朝而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谷自亡。

《君道》又曰: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谷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闻诸祖己:‘桑谷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

《说苑·敬慎》:至殷王武丁之时,先王道缺,刑法弛,桑谷俱生于朝,七日而大拱。工人占之曰:“桑谷者,野物也。野物生于朝,意朝亡乎?”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三年之后,远方之君重译而朝者六国。

按:桑谷生于庭,在殷时当常见,此处言汤时,太戊、武丁时亦有此事。向宗鲁《说苑校证》曰:“承周按:《史记·殷本纪》、《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艺文志》、《论衡·感类篇》、《家语·五仪篇》、《帝王世纪》,亦皆以为太戊事,与此条合。《吕氏春秋·制乐篇》、《韩诗外传三》,皆以为成汤事,合之下条,是商代三见其事也。”[13]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15.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异用》)

【考订】《新书·谕诚》:汤见设网者四面张,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罗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蝥作网,今之人修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士民闻之,曰:“汤之德及于禽兽矣,而况我乎!”于是下亲其上。

《史记·殷本纪》曰: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淮南子·人间训》: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

《新序·杂事第五》: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鸟兽矣。”四十国归之。

《帝王世纪》:有出见罗者方祝曰:“从天下者,从地出者,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命解其三面而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诸侯闻之,咸曰:“汤之德至矣,泽及禽兽,况于人乎?”一时归者三十六国。

按:《文选》张衡《东京赋》李善注引《吕氏春秋》曰:“汤见网,置四面。汤拔其三面,置其一面,祝曰:‘昔蛛蝥作网,今之人学纾。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德至禽兽。’三十国归之。”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16.汤尝约于郼、薄矣。(《具备》)

【考订】按:陈奇猷曰:“郼即殷。”又曰:“薄、亳同音通假,《慎大》‘反报于亳’,字作‘亳’。”《淮南子·泰族训》:“故汤处亳七十里。”则薄,即亳。(www.xing528.com)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17.汤有司过之士。(《自知》)

【考订】《淮南子·主术训》:汤有司直之人。

按:《吕氏春秋·自知》高诱注:“司,主也。主,正也。正其过缺也。”此言汤时设专门纠正过失的官员。

【系年】约前1600年—前1588年

武 丁

1.高宗,天子也。即位,谅暗。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唯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重言》)

【考订】《论语·宪问》: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帝王世纪》:武丁即位,谅暗居凶庐,百官总已听于冢宰,三年不言。既免丧,犹不言。群臣谏,武丁于是思建良辅。

按:高宗,指殷高宗武丁,武丁为盘庚之弟。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商纪年表》武丁在位时间为前1250年至前1192年。

【系年】前1250年—前1192年

2.傅说,殷之胥靡也,皆上相天子,至贱也。(《求人》)

【考订】《史记·殷本纪》: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帝王世纪》:武丁于是思建良辅。梦天赐贤人,姓傅名说,乃使百工写其像,求诸天下。见筑者胥靡衣褐带索,执役于虞、虢之间,傅岩之野,名说,登以为相。

按:傅说,殷武丁时贤相。胥靡,即版筑之工。许维遹引牟庭曰:“胥靡当读为须眉,古字假借。盖古者人有刑罪则髡而役作之,无刑罪而役作者其须眉完,因而版筑之人名为胥靡。”[14]

【系年】前1250年—前1192年

1.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当务》)

【考订】《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得不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按:许维遹曰:“《尚书·微子篇》孔疏引此文云:纣之母生微子启与中衍,其时犹尚为妾,改而为妻后生纣。纣之父欲立微子启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故立纣为后。”[15]纣即位时间为前1075年。

【系年】前1075年

2.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当染》)

【考订】《史记·殷本纪》: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又曰: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淮南子·缪称训》:崇侯、恶来,天非为纣生之也。

按:《吕氏春秋·当染》高诱注:“纣,帝乙之子,名辛。崇,国,侯爵,名虎。”据高注则崇侯名为崇侯虎。纣在位时间为前1075年至前1046年。

【系年】前1075年—前1046年

3.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武王大说,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臣,出奔周国。”(《先识》)

【考订】《史记·殷本纪》:(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又曰: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

《帝王世纪》:(纣)常与沉醉于酒,所誉者贵,所憎者诛,淫纵愈甚。

又曰:为长夜之饮,七日七夜,失忘历数,不知甲乙。

按:《先识》此段言纣之罪为“妲己为政、赏罚五方”,与《史记》相印证。此章所言之事在纣亡之年。

【系年】前1046年

4.龙逄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必己》)

【考订】《史记·殷本纪》: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命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

按:《吕氏春秋·必己》高诱注:“龙逄谏桀而桀杀之。比干,纣之诸父也,谏纣,纣剖其心视之,故曰戮。箕子,纣之庶父也,见纣之乱而佯狂也。恶来,飞廉之子,纣谀臣也,武王杀之。”

【系年】前1600年;前1046年

5.箕子穷于商。(《悔过》)

【考订】按:《书序》云:“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洪范》云:“维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箕子乃言曰云云”,“此则明言箕子在周文王十三年应武王问而作《洪范》。历汉、唐无疑议”。[16]

【系年】前1044年

6.糟丘酒池,肉圃为格,雕柱而桔诸侯,不适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截涉者胫而视其髓,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不适也。文王貌受,以告诸侯。作为璇室,筑为顷宫,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过理》)

【考订】《史记·殷本纪》: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

《淮南子·俶真训》:逮至夏桀、殷纣,燔生人,辜谏者,为炮烙,铸金柱,剖贤人之心,析才士之胫,醢鬼侯之女,葅梅伯之骸。

又《主术训》:纣杀王子比干而骨肉怨,斮朝涉者之胫而万民叛。

又《道应训》:乃为炮烙,剖比干,剔孕妇,杀谏者。

按:《史记》九侯,即鬼侯。纣之荒淫,《吕氏春秋》与《史记》、《淮南子》所言细节均有不同,可为互补。

【系年】前1075年—前1046年

【注释】

[1]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01—402页。

[2]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第1094页。

[3]《世本·张澍粹集补注本》,第19页。

[4]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17页。

[5]李善等《六臣注文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6]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56页。

[7]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5页。

[8]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第1282页。

[9]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引,第310页。

[10]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第747页。

[11]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引,第184页。

[12]《六臣注文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79页。

[13]向宗鲁:《说苑校证》,第21页。

[14]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第614页。

[15]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第253页。

[16]赵逵夫:《先秦文学编年史》,第18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