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来自《高校与学习型区域发展研究》的成果

来自《高校与学习型区域发展研究》的成果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向新世纪,中国提出并实施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国现实发展战略需求的分析与判断,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已经具有的经济科技实力基础。在国家整体持续发展过程中,区域增长极的作用日趋显现。

来自《高校与学习型区域发展研究》的成果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明发展,留下了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并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为当今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区域创新提供了强大文化支撑和多元化路径选择。面向新世纪,中国提出并实施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国现实发展战略需求的分析与判断,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已经具有的经济科技实力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数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持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究人员总数达到了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居世界前列。这一切,为打造学习型区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持续调整高等教育发展政策,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打造若干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加快高端科技人才培养,加快创新国家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政产学一体化国家与区域创新体制,引导和发展知识经济,以区域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快速、稳定和优质发展。

经过上述一系列政策调整和措施跟进,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第一,2011年,中国高校招生规模达800万人,毛入学率达26%,高校在读学生总规模达3500万人;自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的30年间,“中国共授予各类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分别达到33.5万、273.2万和1830万多人”(见图3-1),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和人才大国。[2]

图3-1 1980—2010年间我国学位授予情况

第二,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在国家整体持续发展过程中,区域增长极的作用日趋显现。一是在区域型创新体系的引领和促进下,校企合作日益规范,科研实力日益增强,产业创新日新月异,区域发展的辐射作用日益扩大。二是结构基本合理、功能基本完善、运转效率显著的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若干重要知识生产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是一些区域汇聚了一批世界级研发机构和优秀人才,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的有效供给。四是持续完善知识信息流动机制,为科技信息的流动转移、经营转化和科技成果交易提供高水平服务。实现一批高附加值、辐射能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等。

第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日益深入人心,全社会正在营造一个爱知识、学知识、用知识和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第四,为落实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我国科研开发经费的投入自20世纪末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强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的科研投入已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齐平。“我国于2011年投入经费总共8687亿元用于研究与开发,比2010年提高了23%;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84%,高于上年的1.76%。”[3]研究显示,我国发表的科技论文总量和质量持续增长和提高,论文总量排序居于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英国日本;我国的科技论文被引用篇数和频次也在持续增长,引用次数在世界上目前已经排在第13位。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高校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的持续提高,实现了国家将财政投入到知识创新的目标。(www.xing528.com)

统计数据显示,以学术论文发表量及其水平指标为例:“2009年度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第一作者为我国作者的国际论文共10.88万篇,其中占我国论文总数15.5%的论文属于高水平论文,该比例较2008年的11.5%上升了4个百分点。我国的优秀论文82%由高校贡献,近17%产自科研院所。”[4]

以科技成果获奖数为例:“国家科学技术奖2010年的授奖项目里,高校获得了2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二等奖,占总数的70.0%;获得了2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的二等奖,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5.8%;获得15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通用项目的奖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1.0%(见图3-2),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05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49.1%(以上统计不包含国防专用项目)。从近几年这些数据所反映的高校获奖比例不断提高的状况表明,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形成越来越多对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优秀研究成果,高校日渐占据我国科研创新的核心地位。”[5]

图3-2 2010年我国高校获得国家科学奖项授予情况

某高校科技处的陈海(化名)老师在接受访谈时指出:[6]

国内许多大学在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是十分清楚科学研究的作用。然而,随着大学科研能力的逐步增强,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刚过去的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强调对大学进行评估,由于评估对学校具有导向作用,大学,特别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学,开始对自己的办学定位进行调整,出现了“教学型”、“教学与科研并重型”以及“研究型”大学的提法。于是,高校开始注重向科研型转型,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一个革命性转变。而高校现在已经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了核心、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4月份,胡锦涛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要“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我认为这样的论点非常及时。大学的教育就必须与科研结合起来,反映科研成果,为相关领域和行业技术创新,为政府制定政策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思想支撑。

高校不仅居于我国科研创新的核心地位,而且还通过引领知识的转化应用、技术开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牵涉的各种科学议题,从而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统计数字表明,“高校逾36.1万人从事科研活动,两院院士41%来自高校;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38个,占62.7%,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13个,占34.6%”。

“高校2010年在生物技术医疗交通能源农业粮食安全等诸多领域获取了比例超过70%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奖项。”这些成果充分表明,高校在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培养新经济增长点以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

政府支持高校科研取得的成绩不断推动着国家创新体系总体知识产出的水平,它为进一步增强区域创新实力和发展学习型区域奠定了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