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古代建筑史概述-建筑设计初步

西方古代建筑史概述-建筑设计初步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代表性建筑是陵墓。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

西方古代建筑史概述-建筑设计初步

1.古代埃及建筑

高超石材加工制作技术创造出巨大的体量,简洁的几何形体,纵深的空间布局,追求雄伟、庄严、神秘、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古代埃及建筑。古埃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及其特征如下:

王国时期(前27~前22世纪)。代表性建筑是陵墓。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经多层阶梯状金字塔逐渐演化为方锥体式的金字塔陵墓(图2-8)。

中王国时期(前21~前18世纪)。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Mentuhotep)墓。此时祭祀厅堂成为陵墓建筑的主体,加强了内部空间的作用,在严整的中轴线上按纵深系列布局,整个悬崖被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978-7-111-52455-7-Chapter02-8.jpg

2-8 吉萨金字塔群

新王国时期(前17~前11世纪)。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纳克-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其布局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楼门、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等。

2.古代西亚建筑

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4世纪。两河流域缺石少木,故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坯砖、烧砖的筑墙技术,并以沥青、陶钉、石板贴面及琉璃砖保护墙面,使材料、结构、构造与造型有机结合,创造以土作为基本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方法。

3.古代希腊建筑

(1)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 公元前三千纪出现于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锡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锡尼(Crete- Mycenae)文化。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Minos)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楼梯走道曲折多变,宫内厅堂柱廊组合多样,柱子上粗下细,造型独特。迈锡尼的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城市建设是各城市中心的卫城。其中,迈锡尼卫城及泰仑(Tiryns)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迈锡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2)古代希腊建筑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古希腊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外貌。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主要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及其相互组合上,这套做法稳定后即形成不同的柱式(Order)。盛期的两大主要柱式为多立克(Doric)和爱奥尼(Ionic),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古希腊建筑中反映出平民的人本主义世界观,体现着严谨的理性精神,追求一般的理想的美。其美学观受到初步发展起来的理性思维的影响,认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而人体的美也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故人体是最美的。当客体的和谐同人体的和谐相契合时,客体就是美的。建筑风格特征为庄重、典雅、精致,有性格,有活力(图2-9)。

978-7-111-52455-7-Chapter02-9.jpg

2-9 帕提农神庙

978-7-111-52455-7-Chapter02-10.jpg

2-10 罗马斗兽场

4.古代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型制、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还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同时创造出一套复杂的拱顶体系。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和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在建筑艺术方面,古罗马建筑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①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②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同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为建筑艺术造型创造了新的构图手法。③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④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⑤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结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图2-10)。

5.拜占庭建筑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迁都于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也是东正教的中心。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拜占庭建筑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型制,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型制建筑、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在建筑结构方面,出现了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图2-11)。

6.西欧中世纪建筑

(1)早期基督教建筑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时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典型的教堂型制是由罗马的巴西利卡发展而来的。在罗马巴西利卡的东端建半圆形圣坛,用半穹顶覆盖,其前为祭坛,坛前是歌坛。由于宗教仪式日益复杂,在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形成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得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其形式象征着基督受难,适合仪式需要,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这类建筑体型简单,墙体厚重,砌筑较粗糙,灰缝厚,教堂不求装饰,沉重封闭,缺乏生气。(www.xing528.com)

978-7-111-52455-7-Chapter02-11.jpg

2-11 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

(2)罗马风(Romanesque)建筑 这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又叫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承袭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重要实例主要有:比萨主教堂群、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来姆主教堂。

(3)哥特式(Gothic)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用二圆心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可一样高。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图2-12)。

978-7-111-52455-7-Chapter02-12.jpg

2-12 巴黎圣母院

7.中古伊斯兰建筑

中古伊斯兰建筑主要指7~13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筑、14世纪以后的奥斯曼帝国建筑以及16~18世纪的波斯萨非王朝、印度、中亚等国家建筑。在结构技术方面,使用多种拱券,采用大小穹顶覆盖主要空间。纪念性建筑为求高耸,在其下加筑一个高高的鼓座,起统率整体的作用。代表性建筑实例有耶路撒冷的圣石庙(集中式圆顶建筑)、大马士革的大礼拜寺(早期最大清真寺)、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伊斯兰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和印度的泰姬陵

8.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

978-7-111-52455-7-Chapter02-13.jpg

2-13 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

文艺复兴建筑是以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起点,到18世纪末近400年间遍布欧洲的建筑潮流,这股潮流影响之大,以致欧洲各地区形成各自风格独特的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抛弃了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采用古代希腊罗马柱式构图要素,符合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观念(图2-13)。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5世纪)是以佛罗伦萨为中心,诞生了意大利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佛罗伦萨主教堂大穹顶,设计者是早期文艺复兴的奠基人——伯鲁乃列斯基。盛期(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叶)以罗马为中心,代表作品为坦比哀多小教堂,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是当时有重大创新的建筑,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由伯拉孟特设计。晚期(16世纪下半叶)以维琴察为中心,代表作为维琴察的巴西利卡,是晚期文艺复兴重要建筑师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出现手法主义的两种表现,一种是教条式的模仿过去大师的创造手法,为柱式制定繁琐而死板的规则;另一种则追求新颖,堆砌建筑装饰构件,致力于光影变化,不安定的体形和意外的起伏转折。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直至19、20世纪在欧洲各国都有它的影响。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追求新奇;②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间;③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界线,使其相互渗透;④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

9.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风格

广义的古典主义建筑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格;狭义的是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此类建筑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在此期间,法国建立了欧洲最早的建筑学院(1671年)培养建筑师,制定严格的规范,形成了欧洲建筑教学的体系。

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具有繁琐、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脂粉气。

10.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由于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导致在建筑创作上缺乏创造新文化的自觉性,把法国宫廷倡导的古典主义文化当作榜样。18世纪英国庄园府邸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的风格,大型公建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忽视使用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帝国风格 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

(3)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欧洲各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同时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爱丁堡中学。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